高温高湿谨防芝麻茎点枯病

2016-08-08 09:43
农业知识 2016年25期
关键词:黑褐色枯病病株



高温高湿谨防芝麻茎点枯病

1.发病症状:自根部或茎部开始发病,向茎上部发展。根部发病后,逐渐变褐枯萎。茎部病斑初呈黄褐色水渍状,与健全组织无明显界线,继而发展为绕茎大斑并蔓延,病斑呈黑褐色、中部银灰色、有光泽、密生针尖大的小黑点。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呈卷缩萎蔫状,黑褐色,不脱落,植株顶端弯曲下垂。蒴果发病后呈黑褐色枯死状。受害的根茎皮层和韧皮部被腐蚀,仅剩纤维,茎内部中空,极易折断。

2.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以菌核在种子、土壤和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气流传播,主要从植株茎基部、根部及叶柄处侵入为害。芝麻苗期、盛花期阶段最易感病。病株可产生分生孢子再传播侵染。高温、高湿、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流行,偏施氮肥、种植过密和连作地为害加重。

3.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及种子处理。选择优质高产、耐渍、抗病性强品种。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喷克可湿性粉剂拌种,对控制苗期茎点枯病有效。(2)农业防治。与棉花、甘薯及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芝麻收割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越冬菌源。及时拔除病株,带出田外销毁,防止病菌扩散蔓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基肥以中迟效有机肥为主,并混施磷、钾肥、苗期不施或少施氮肥,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采用高畦栽培,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田间有积水,降低田间湿度。(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隔7天喷1次,连喷2~3次。

(阳光)

芝麻茎点枯病又称茎腐病、炭腐病、立枯病、黑根疯、黑秆疯等,是芝麻生产中的最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率10%~15%,重者达60%~80%,若不及时加以防治,常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猜你喜欢
黑褐色枯病病株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紫苏种子表观性状与含油率的相关性分析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珍奇的贝壳
草莓芽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李树枝枯病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