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的研究进展

2016-08-09 03:33董丽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4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相应措施

董丽华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原因分析和相应措施的研究进展

董丽华

(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产生原因,并总结相关措施,从而降低血液检验标本的人为误差,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方法 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登记并标记,与相应的临床科室联系并沟通,对引起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中诱发误差的因素及相应措施。结果 对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后,得出导致血液标本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患者本身、标本采集、标本送检、标本检验四个环节原因。结论 由于血液检验所提供的检验信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临床医师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为了降低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对检验标本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保证规范工作操作规程,制定实施严格合理的血液检验相关制度体系,从而确保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误差原因;相应措施

血液检验为临床疾病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医学价值。而符合标准的血液标本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保证,但由于血液检查工作包括患者本身、采集环节、运送环节、检验环节等的因素,从而造成最后较大的误差[1-2],使检验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反映患者的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因此规范血液检验各环节,最大限度的减小各种影响因素对于检验结果所带来的误差已成为当前血液检验工作的重点问题。本文对我院检验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登记并标记,与相应的临床科室联系并沟通,对引起误差产生的原因进切皮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为(4.6±2.1)min,子宫切开到胎儿成功分娩的时间为(2.2±0.3)min;腰硬联合麻醉组切皮至胎儿娩出的时间为(8.4±2.7)min,子宫切开到胎儿成功分娩的时间为(3.2±1.3)min。腰硬联合麻醉组在切皮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子宫切开到胎儿成功分娩的时间均明显长于全身麻醉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2.2新生儿情况:产妇成功娩出胎儿后,200例新生儿中,共有20例新生儿出现窒息,约占新生儿总数的10%。对新生儿进行Apgar进行评分,Apgar评分<3分的有20例,Apgar评分>4分且<7分的有30例,Apgar评分>8分且<10分的有150例,均无1例新生儿死亡。

2.3剖宫产产妇情况:无1例产妇子宫次全切除,无1例产妇死亡。26例产妇术中出现大出血,其中有14例为急性大出血。

3 讨 论

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产妇和新生儿的风险明显增大[3]。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子宫破裂的情况多发生在瘢痕子宫妊娠的末期,并伴有胎盘粘连、胎盘早剥等症状,并有可能引发围手术期的大出血;瘢痕子宫产妇一般在两次妊娠以上,其术前妊娠合并症较多见,如合并重度子痫前期,严重的影响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生理健康;由于瘢痕子宫产妇存在有盆腔粘连的可能,进而加大了瘢痕子宫手术的难度,同时也延长了切皮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无形中增加了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率,还有可能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术中易发生瘢痕部位的宫缩乏力、术后大出血等,而必须予以瘢痕子宫产妇子宫切除术,严重的影响了女性的心理生理;瘢痕部位有胎盘附着,造成胎盘的供血不足,进而影响胎儿的成长发育。因此,对这些存在的临床问题必须予以有效的预防和解决[4]。本文200例瘢痕子宫产妇行瘢痕子宫剖宫术时,主要通过加强术中监测,做好麻醉前的上肢放松工作,而后对产妇行500 mL6%浓度的羟乙基淀粉静脉注射,该药的药理在于能够改善产妇的低血压。腰硬联合麻醉方法主要是将连续硬膜外麻醉以及脊柱麻醉相互结合的麻醉方式,其将硬膜外麻醉的优势良好的保留,降低单独使用传统硬膜外麻醉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危险,具有镇痛性能佳、肌肉松弛良好等优势,对维持产妇、胎儿生命体征平稳有一定的作用。能够使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提高,腰硬联合麻醉组没有出现新生儿死亡的情况,具有极大的安全性,相对于全身麻醉组来说,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瘢痕子宫剖宫术的麻醉方法要根据产妇的实际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椎管内麻醉的方法要优于全身麻醉的方法。前者能够让产妇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经历胎儿分娩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麻醉的风险。而该方法在临床实践中也多适用于择期剖宫产产妇和循环稳定的产妇[5]。本文200例瘢痕子宫剖宫术中,其中100例瘢痕子宫产妇行腰硬联合麻醉,有效的避免了硬膜外麻醉的不全。另100例瘢痕子宫剖宫术中,均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效果快速有效,术前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及病理能够影响新生儿的窒息率和病死率。而积极、及时的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新生儿进行救治,其重点就在于新生儿的窒息复苏。本文200例瘢痕子宫剖宫术术中给予吸氧治疗,予以重度窒息者面罩加压吸氧。

研究表明,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手术,对孕产妇、胎儿产生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昆洲,柴小青.要重视瘢痕子宫剖宫产的麻醉处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5):456-457.

[2] 张野.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6,17(4):210-212.

[3] 冯洁华,李朝阳,辜雄军,等.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8):699-701.

[4] 翟利平,徐公元.腰-硬联合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1,6(8):38-39.

[5] 曾凡乙,熊高钊.腰硬联合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6):111-113.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中诱发误差的因素及相应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检验科已登记的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153例,其中男性病例90例,女性病例63例。

1.2方法:将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做好登记并标记,并返回相应的临床科室,与相应的临床科室沟通,对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原因制定出相应措施,尽可能的避免人为误差的产生,从而确保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2 结 果

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中由受检者因素引起占23.5%(36例)、标本采集因素占36.6%(56例)、标本运送因素占13.7%(21例)、标本检验因素占26.1%(40例)。见表1。

表1 引起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产生的因素一览表

3 讨 论

3.1患者自身因素误差原因与措施:本研究对象中36例占23.5%的检验误差是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导致,具体原因由四种原因构成:①抽血前运动:多见门诊患者,运动可使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一时性升高。②药物影响:患者在血样采集前服用的某些药物给标本造成的影响,从而导致标本不合格,影响检测结果。③未严格禁食:采血时处于餐后或者饥饿状态下进行,对血液的化学成分也产生影响,餐后采集的血液标本,可影响到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其中血糖和三酰甘油增高最突出。患者处于饥饿时间过久,可使血糖、蛋白质降低,胆红素升高。④女性月经期间:由于月经期体内激素的生理变化而引起血液标本误差的发生。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下列对应措施:在抽血之前,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①叮嘱患者避免在采血前进行剧烈的活动,当患者运动后,应要求其休息半小时待患者体征稳定后再采集血液。②尽量避开输液时采血,特殊情况者选择非输液肢体采血。③正确指导患者做好准备,保证空腹(10~12 h)采血,同时应该选择在药物治疗干预前采血。④了解受检者基本情况,必要时在化验单中注明。

3.2标本采集因素误差原因与措施:本研究对象中56例占36.6%的检验误差是由于采集原因导致,在此环节中导致误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①医护人员进针的不熟练或患者配合度不高(小儿哭闹)使血流受阻出现凝血、溶血现象[3]。从静脉输液管道同侧采血使血样稀释同时药物也可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血液检验的准确性。②采血时无法准确掌握抽血量,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出现标本量过少或者过多的情况。③血液采集量与抗凝剂比例不当,导致容易凝固或者影响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和血培养中的阳性率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下列对应措施:可以选择讲座或书面的方式,让检验科人员与医护人员有足够的交流,向他们讲解有关血液检验以及需要加以注意的问题,如对检验项目、标本要求、试管要求、患者情况等有清楚的认识从而巩固血液标本采集的基础知识,如在开始采血之前,要对标本项目进行仔细核对,保证采血量的明确;不能过快或者过慢的进行采血,不能搅动标本避免损坏血细胞,导致溶血;血气标本与空气隔绝等相关工作也要落实;选取合适的抗凝剂进行标本的抗凝,对采血量和抗凝剂二者的比例要掌握好,防止出现标本凝固或者标本稀释等问题。而且要求能够及时反馈与沟通在采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3标本送检因素误差与措施:本研究对象中21例占13.7%的检验误差是由于送检因素导致,在此环节中导致误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①送血检验不及时,送检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成分发生改变,造成标本不合格,尤其是血气、血氨、血糖、血钾等稳定时间短,受影响较大。②送检样本产生大幅振动,导致溶血。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下列对应措施:我院的标本送检统一由服务中心管理,由其中心的医护人员或经培训的护工输送,因此对服务中心人员需补充检验的相关知识,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尽量减少标本的运送时间,进行运送时,震动的幅度不能过大,严防溶血。

3.4标本检验因素误差与措施:本研究对象中40例占26.1%的检验误差是由于检验因素导致,在此环节中导致误差的原因主要集中在:①检验标本处理方式不合理,对于暂时不能检验而需要保存的血液,不能及时进行血清血浆的分离操作,导致某些化学浓度的改变,或分离后未置冰箱密封保存导致标本挥发浓缩引起结果偏高。②血液未凝固,检测时纤维蛋白原析出,影响仪器吸样不足,导致结果偏差。③标本未及时进行检测,标本量大不能及时检测,长时间放置影响了检验结果。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下列对应措施:加强检验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认真对待检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工作的责任心。血液标本接收后应放置在室温下静止30~40 min,在血清析出后,进行分离检验。如果暂时不能检验,实验室应根据具体的检项做出相应措施,如:分离血清、添加防腐剂或稳定剂、冰箱保存等。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可引起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准确的血液检验结果对临床医师对受检者疾病的诊断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极为重要[4]。因此提高患者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度至关重要。本文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的153例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血液检验标本中诱发误差的因素及相应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血液检验标本的误差产生率,得到真实可靠的检验结果。

[1] 张冬梅.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33-34.

[2] 李旭.临床护士如何做好检验前血液标本的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导,2012,10(21):360-361.

[3] 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88-89.

[4] 张艳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135.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4-0074-02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相应措施
浅谈高速公路施工路段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浅谈
浅析小学生班级管理的意义及措施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关于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以及相应措施研究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分班教学在高职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措施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