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史迹光耀黔山

2016-08-10 09:52吴正光
藏天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史迹黔东会址

文/吴正光



红军史迹光耀黔山

文/吴正光

红七军军部旧址大门

近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即国发〔2016〕17号文件),明确指示:“注重革命文物的维修保护”;“注重保护修复馆藏革命文物。”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保护好红军史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红军史迹遍布贵州

1930至1936年,红七军、红三军、红六军团、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广大指战员,多次进出贵州,足迹遍及60多个县市。“长征是宣传队”,所到之处,开展革命活动,留下大量遗址、遗迹和遗物。其中遗址、遗迹等不可移动文物,大体可分为重要会议会址、指挥部旧址、战斗遗址、烈士陵园、纪念碑塔、名人旧居、其他旧址和标语漫画等八大类,总计2000多处,构成一个庞大的以长征文化为主题的红色史迹网。

重要会议会址主要有:红七军“五一”集会广场,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会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旧址,黎平会议会址,猴场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干部大会会场旧址,鸭溪会议旧址,苟坝会议旧址,野马川会议旧址等等。

指挥部旧址主要有:红七军军部旧址,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黔东独立师师部旧址,红二、六军团司令部旧址,石阡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娄山关战斗红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将军山战役指挥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盘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等。

战斗遗址,无计其数。重要的有:江界河抢渡乌江战斗遗址,回龙场抢渡乌江战斗遗址,茶山关抢渡乌江战斗遗址,土城战斗遗址,娄山关战斗遗址,红花岗老鸦山战斗遗址,鲁班场战斗遗址,观音山战斗遗址等20多处。烈士陵园、纪念碑塔、名人旧居、其他旧址,数以百计。

枫香溪会议会址

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标语漫画丰富多彩

红军在贵州留下大量标语,仅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的就有200多条。大致可以分为宣传主张、号召群众、鞭挞敌人、瓦解敌军四大类。

纵观贵州红军标语,可以清楚看出,除常见的标语外,还根据贵州是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等特点,书写许多极富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标语,诸如“红军是扶助苗族僮(壮)族的解放武装”、“红军是保护苗瑶回等弱小民族的武装”、“苗瑶僮(壮)侗少数民族与汉族工农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汉家苗家团结起来,当兵抗日去”、“苗兄瑶弟们参加红军去”、“红军是工农的军队,工农群众不要逃跑上山”、“反对王家烈抽收苛捐杂税”、“穷人不还富人的钱”、“杀地主老财的肥猪过年”、“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农民起来,实行不交租、不完粮、不完税”、“实行打土豪,分田、分地、分山、分房子”、“白军弟兄,我是红军,我们彼此都是干人。你不打我,我不打你,联合起来,结个团体。团体结得紧又紧,打下云贵川三省。三省到处是红军,三省干人都笑醒”、“红军到,干人笑,绅粮叫;白军到,绅粮笑,干人叫。要使干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

有的标语,制成组字画。写在松桃苗族自治县石梁地方的“打倒国民党”,用石灰浆书写,以赭色框周边,有些笔划,刻意画成大刀、机枪、红军战士、蒋介石头像。在石阡天主堂南楼墙壁上,用红、蓝颜色画出红军战士怒视外国传教士两幅漫画,并在旁边写上:“我们要打倒帝国主义!”

重要史迹得到保护

特别重要的红军史迹,已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按时间先后,分别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黎平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1934年6月,红三军转战至沿河。19日,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7月21至22日,黔东特区在沿河铅厂坝举行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并确定以土地湾为其机关驻地。先后建立了10多个区革命委员会、100多个乡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分布在德江枫香溪、沿河土地湾和印江木黄等地,均为木结构建筑物;有的后来还建有纪念碑。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的决定》,进一步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遵义会议作了必要的准备。会址当街而立,前后三进,一为店铺,二为住宅,三为后花园,高封火墙,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会后不久,张闻天代替博古任总书记,并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行动。会址主体为中西结合的砖木结构建筑,一楼一底,呈曲尺形。会议在楼上东客厅举行。

1935年1月下旬,红军在习水土城一带遭川军堵击,从土城西渡赤水河。2月中旬,根据敌情变化,挥戈东进,于2月18日至20日,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河,二占遵义。遵义战役,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为迷惑敌人,3月16日从茅台西渡赤水河。当红军向川南前进时,国民党军重兵尾追,红军以小部分兵力牵制敌人,主力则于3月21日晚至22日,经二郎滩、太平渡等地再次东渡赤水河。四渡赤水之战,取得战略转移的伟大胜利。四渡赤水战役旧址,包括主要渡口及纪念碑塔。

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

1936年2月4日,红二、六军团占领大定(今大方),次日,在福音堂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2 月17日迁到毕节,驻百花山天主堂。在毕节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运动:组建抗日救国会、人民抗日大同盟、贵州抗日救国军等,扩红5000多人。

保护抢救迫在眉睫

1936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前身——二、六军团转战到石阡,总指挥部旧址设在城中天主堂。红军攻占石阡时,德国神父逃到思南,他们居住的南楼成了军团政治部驻地。红军宣传员们针对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在神父们的卧室墙壁上写了大量标语,画了不少漫画。标语的主要内容有:“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对日宣战”、“收回华北失地”、“活捉薛岳”、“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万岁”,等等。漫画也用彩色绘制,其中一幅画的是,一个中国人对着一个神父模样的外国人气愤地说:“我们要打倒帝国主义!”除天主堂内保存有大量红军标语、漫画外,石阡城乡各地也有红军标语。在汤山镇的一些民宅墙壁上,迄今隐约可见“拥护中国共产党”、“打倒卖国的国民党”、“开展抗日反蒋的群众运动”、“全中国人民团结起来消灭蒋介石”。可以想象,当年石阡各地,举目皆是“红标”,各族人民沉浸在一种从未有过的欢乐之中。

但如何妥善保护“不能再生产”的红军标语,仍然存在问题。许多红军标语写在房屋外墙上,既有砖墙、石墙,又有木板墙、夯土墙、篾条墙。写在木板上的红军标语,有的已被文物部门征集入藏,得到了妥善保护。从文物保护原则看,不宜全部拆走。写在砖墙、石墙、夯土墙、篾条墙上的红军标语,由于房屋倒塌或改建,标语难以保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展文物普查时,尚存500多条红军标语。30多年过去,为编写《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进行核实时,只有200多条了,消失数量令人担忧。

为保护好贵州高原的红军史迹,文物部门应深入开展革命文物再调查,将有保护价值的红军史迹提请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作为历史文化村寨、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请公布为历史文化村寨、历史文化街区。

黎平会议会址外景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保护墙壁上的红军标语,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随意填写、描绘。我们发现,有些红军标语本来依稀可见,却被填得“焕然一新”,损害了历史价值。这类红军标语,应当保持原貌。为方便参观,可写说明牌。如要修补,必须慎重,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损坏原有风貌。对于那些写有红军标语、画有红军漫画而又不得不拆除的墙壁,事前要进行科学测绘,对标语、漫画进行拍照、摄像、临摹,编制出完整的科学记录档案。有条件的,由文物部门的技术人员从墙体上完整地将标语、漫画揭取下来,集中保管,陈列展出。建议利用某处红军史迹,建立“红军标语碑林”或“红军标语漫画陈列室”或“红军标语漫画博物馆”。损坏不存的可根据历史资料予以复制。

HONGJUNSHIJIGUANGYAOQIANSHAN

猜你喜欢
史迹黔东会址
明清时期黔东手工纸技术的传播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亚布力企业家论坛永久会址的照明设计
从陈璘史迹看其功绩与影响
“八闽巾帼心向党·万村千居唱起来”古田会址展演兴起“大学习”热潮
战国中山“图存”与“争雄”之史迹考述
检视与前瞻:黔东革命根据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黔东地区反季节黄瓜大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杭高台籍校友名人史迹考——林木顺与李苍降
黔东明珠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