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让语文教学更美丽

2016-08-11 08:58张丹妮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6年25期
关键词:诗意童话语文课堂

张丹妮

教育是诗性的事业,它对每个人的生命发展施以终极关怀。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体和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教学更以其超强的人文性和情感性,蕴含着浓浓的诗意。

这里所说的诗意,就是语文课应该像诗人一样给人以美感,创设一种具有诗意和人文气息的情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我们呼唤诗意的课堂。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该如何让语文课堂弥漫诗意的芬芳呢?

一、教师语言的诗意

一个语言干涩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唤起学生心中的诗意的,诗意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语感智慧外,还必须具有激越的情感,要能以情动人。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心田,带领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徜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

如果一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辞藻丰富,旁征博引,妙语连珠,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能充分感染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才能引领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的感情。

如我在上《皇帝的新装》时,考虑到初一的学生对安徒生的童话都比较熟悉了,就改变了以往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介绍,以颁奖词的方式来隆重介绍这位重量级的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

没有人能写得比你深刻,你写得比任何人都简单。童话为你而存在。你从童话中走来,那里遗失了一位神的王子,丹麦乃至全世界多了一位儿童的父亲。你曾在你的童话里强调“永恒”,是的,你做到了,你的粉丝已遍布全世界!

这样,既推出了作者,也充满了诗意和浓浓的语文味,又为同学们学写颁奖词做出了范例,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激情就像是教师手中的魔盒,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满堂春色,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激活,让语文课堂流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芬芳,勃发着诗的激情,回荡着诗的旋律,演绎着诗的精彩!

二、授课形式的诗意

介绍作者,注音解释,背景介绍,分段概括,把好好的一篇文章讲解得支离破碎。语文课堂不能用千篇一律的规范形式去教学,否则学生的思想就会深受束缚而变得机械麻木,无法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好!

对于不同的文章,要找到不同的激发点,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如教学泰戈尔的《金色花》这篇散文诗时,要把重点放在朗读上,范读,个读,齐读,赛读,读出浓浓的母爱,读出孩子纯真的童心,读出稚童的天真烂漫,读出这位儿童诗人的细腻。金色花活泼的舞姿,袭人的花香和调皮的投影等一系列富有情趣的活动在诗意的朗读中展现,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了!

又如教学《论语》,就绝对不能像《金色花》那样以读代品,七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的感觉还比较陌生,在《论语》教学中,不仅要读通、读顺、读懂,还要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字多义等文言现象进行归纳,对孔子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进行介绍,把其中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在朗读成诵的基础上,抛砖引玉,引导同学们一起去读《论语》这本书,进行阅读指导,并开展读书讨论,让儒家思想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

三、教学氛围的诗意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诗意的语文课堂,应展现教材的美妙意境,利用语言、音乐、图画等美的手段,营造诗意的学习情境,在语文课堂中播撒诗的种子,张开诗的翅膀,舒展诗的灵性。

如教学何其芳的《秋天》,诗歌如画,课前用《秋日私语》配上一幅充满秋意的唯美画面,配上恬静悠扬的曲调将学生带入秋日宁静唯美的画面中,一个诗意的秋天在诗般的语言、诗般的意境中呈现,为学习诗歌、解读秋天做好了铺垫。创设诗意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对文体的理解,调动学习主体的知、情、意等各种因素,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采撷文本的诗意

语文可以豪情万丈又柔情似水,可以包罗万象又体察入微。语文是缤纷绚烂又充满诗意的,苍松云海是黄山的雍容,青山秀水是武夷的瑰丽,银装素裹是北欧的风情,桑巴探戈是南美的神秘。没有诗意的语文如同娇艳的花朵渐渐褪去了美丽的色彩,诗意蕴藏于文本中,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采矿工,将散落于文本中的诗意采撷,并串连成美丽的诗意链,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心中的学习热情,感受文本的内涵。

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亲情散文,有中年人承前启后的责任,有大路小路温暖心灵的抉择,有蹲下背起的全世界。走过了漫长冬日后的祖孙三代,漫步在初春田野的小路上,温暖他们的,不仅仅是明媚的阳光,不仅仅是天伦的快乐,更有来自心灵的呵护。文章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像一支浅吟低唱的歌,散发着浓浓的诗情,散发着生活的馨香。

《背影》的三次落泪,《最后一课》的哽咽无声,《观舞记》的曼妙绚丽,《观沧海》的慷慨苍凉……语文教师倘若不以激情去挖掘,去表现,那么再好的文本也会黯然失色!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而“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一首诗”,语文就更应是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舜水中学)

猜你喜欢
诗意童话语文课堂
诗意地栖居
被耽搁的诗意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