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城市危机传播应对策略

2016-08-18 02:55马相彬
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 2016年8期
关键词:攸关危机受众

马相彬

基于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城市危机传播应对策略

马相彬

社会转型、运行风险加大时期,传统挑战与新式危机并存,危机传播渐趋常态化;而社会媒体的发展,使得哈贝马斯“理想沟通情境”的“理性规则”以及阿斯汀“公民参与阶梯”的“沟通协商”得以呈现;作为公共资源的占有者和公共权力行使者的政府虽仍是危机传播中重要的力量,但话语权的弥散化、流变化又促使民众在危机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危机传播研究也转向了更多关注利益攸关受众的视角。基于此,本文结合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CCT),以近年来热点城市危机事件为样本,从批判视角出发,利用修辞策略分析着重对危机情境感知、归因与危机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危机传播;城市危机;情境感知;责任归因

一、研究缘起

“我们正处在一个危机频发的时代”,从“非典”疫情爆发到汶川地震再到近期的青岛“天价大虾”、哈尔滨天价鱼、深圳山体滑坡事件……身处风险社会,当我们开始察觉危机已呈常态趋势时,危机传播便自然进入大众议题并成为传播研究应有之义。传统危机传播研究,无论是“卓越公关理论”还是“形象修复理论”均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受众危机感知及作用。然而,社会化媒体发展使得民众话语权的提高及实现途径多元化,民众以舆论等形式,展现其在危机传播中的巨大的威力和能量,这点从近年来的诸多热点事件中可见一斑;同时自媒体的发展也使得危机传播研究从公共、修辞学转向了“传受互动”的批判取向。[1]值得警惕的是若不考虑危机情景,往往导致危机传播应对策略不当,滋生“噪音流”、网络谣言等次生灾害,因此,在“人人言说”时代,将危机传播研究路径转向以受众为主体、导向的传播情境研究必要而紧迫。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文立足于危机传播研究的情境视角,主要依据SCCT,从危机感知归因、组织声誉、过往危机等方面对热点城市危机事件进行如下考察:

RQ:组织应如何根据危机情境采取适宜的危机传播应对策略

(二)研究方法、工具与思路

大众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具有议题建构的效果,媒体对于突发事件处理的评价也会建构社会大众对于政府或某类社会组织对危机处理能力的认知与态度。[1]基于此,本文选取典型的热点城市危机事件——“兰州水污染”事件媒体有关报道,借助“百度指数”“心情搜索”,运用内容分析、修辞分析对有关报道及评论进行研究,了解危机情境及民众感知;对政府(组织)危机回应文本进行策略分析,考察危机回应策略特点;结合危机情境、公众评价与政府声誉对政府回应策略进行效果分析,阐明影响危机回应效果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鉴于城市危机事件属于地方性突发危机事件,本文就“兰州水污染”报道,选取相关新闻网页;考虑到“利益攸关”的原则及报纸性质,选取《兰州日报》《兰州晨报》及当地政府官方微博作为主要资料来源,并结合全国较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网舆情频道;SCCT考察的是危机传播持续期和结尾期受众对危机传播策略、修辞学内容的评价和感受,所以以危机持续期、结尾期有关报道及评论为主。

三、研究结果

(一)受众危机感知与归因

1.受众危机感知与归因情境分析

表一 “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危机情境

危机一旦爆发,责任归因受众最一般的心理认知过程,利益攸关方会根据自身对危机的感知作出归因判断,从而确定危机有关方危机责任分配,危机责任归因的核心在于:谁应该承担引发危机的责任,是组织的蓄意行为,抑或是其他原因所引发的。[2]利益攸关受众对危机的感知和责任归因主要在危机情境四个维度中体现,主要是危机类型判定、证据属性、危害程度、组织过往表现。利用“百度新闻高级搜索”并结合人民网舆情频道对“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内容及有关观点、网民评论进行梳理,发现利益攸关受众认为政府在信息公布不及时造成的危机中有的责任较大;利益攸关受众对危机类型的判定与危机危害程度的感知较为一致;组织的过往表现容易在当前危机中被重新激活,加深受众危机程度和责任的感知。(如上表)

2.危机中利益攸关受众的情绪及关注分析

库姆斯认为利益相关者的情感对行为意图产生影响,维纳(B.Weiner)认为“个体处于愤怒情绪和责任压力下容易产生负面的行为反应”。而愤怒是归因动机的核心情绪之一,且破坏力较强。愤怒等情感在危机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情感由危机责任归因所引起,同时可以成为危机非理性、情绪化传播动力,加深危机程度。

在“心情搜索”中“兰州”的情绪数据因水污染事件呈现以“愤怒”和“低落”为主,并达到一个峰值,成为关注的焦点(如图一)。

图一 心情搜索中“兰州”情绪数据及微博关注

(二)危机应对策略分析

按照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观点危机类型影响回应策略,不同危机类型应采取相匹配的传播策略,情境危机传播策略存在的意义在于降低公众对危机责任的感知、愤怒情绪、对组织的负面态度、负面口碑、抵制行为。[3]

政府回应策略以否认和弱化策略为主,重建和增强策略运用较少。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城市危机事件中,政府多采用否认和弱化的策略,在事件发生前一个月就有市民反映水质问题,兰州市政府官方对此予以否认,并采取攻击策略声称对谣言制造者进行严惩;自始至终未采用有效的重建策略(如道歉、赔偿)及增强策略(如迎合讨好、感谢监督),兰州市长曾表示对这次污水事件给广大市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深表歉意,但道歉的重点是对社会的影响,未提及政府自身的责任,未能满足利益攸关受众对危机的责任归因。针对官方信息公布不及时造成的危机,兰州官方采取的是否认,如“兰州市政府在整个事件的核实认定、应急处置、信息披露方面是及时的、准确的、严肃的”,这被市民认为当地政府的狡辩,未能对危机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危机回应策略不匹配,导致传播效果弱化甚至出现负效果。按照SCCT,意外事故型危机由于归因责任较小,一般采取弱化型回应策略;而过失、故意型危机由于归因责任较大,必须采取重建、增强型传播策略,如道歉、赔偿、迎合讨好和承诺等策略;无论哪种危机,除证据真实性较低的谣言外,采取直接否认的回应策略对组织声誉的负面影响大。在此次水污染事件中,政府回应未充分考虑具体情境而呈现出不匹配、不均衡。受众评论中“愤怒不满”“严惩负责人”等观点占了较大比重。

表二 “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危机应对策略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危机回应策略实施前的信息公开

在媒体社会化语境下,公众成为最大和最重要的信息消费群体,使得危机传播的中心化逐渐被消解,危机传播不再只是信息传播的线性过程,而是话语冲突调和的动态过程。由于把关和信息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或可称为政治规制让位于技术话语),这也就打破了原来的信息不对称局面,因而若此时政府仍采用传统的“捂盖子”“瞒报、慢报”模式,不但不利于危机的解决,反而会加重利益攸关受众的愤怒和猜疑,形成新的信任、公信力危机,正如库姆斯所言“及时公开是危机决策的前提。”

同时,及时公开信息可避免谣言等次生危机的传播,也有利于采取“否定策略”对谣言进行有效遏制。初级传播阶段,容易产生二次反馈谣言及引起谣言危机,构成新的危机情境,进而加深原有危机的解决难度和整体危机的危害程度。因而及时公开信息,使利益攸关受众感觉自己处于被尊重的信息对称状态下尤为重要。

(二)制定与危机情境匹配的危机回应策略

积极运用重建型和增强型策略。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当前面对危机事件,政府回应以否认和弱化策略为主,很少或者不会有效运用重建和增强策略,而根据SCCT,重建型和加强型危机回应策略相对来说是最有效的,其次是弱化型危机回应策略,公众相对来说最不相信的是否认型危机回应策略。在多数情况下,道歉、关心同情等策略能减弱愤怒和抵触,还表现出政府心怀民众、勇于担当的执政理念,有利于避免新的次生危机;重建策略中的赔偿和承诺也是较为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赔偿代表着对过失的当前阶段补偿,而承诺则是对将来的保障;迎合讨好等增强策略容易使受众感到尊重和在情感上得到交流。

依据危机情境制定危机策略。正如梅罗维茨“媒介情境论”所言,每一种独特的行为都需要一种特定(独特)的情境,危机情境是利益关系人对于危机的感知、看法和理解,是应对策略制定的依据。根据已有经验,利益攸关受众对于意外事故型危机中组织的责任归因较小,因而政府应采取弱化型回应策略;而对于过失、故意型危机,由于利益攸关者认为组织负有较大责任(直接责任和监管不到位等间接责任),因而必须采取重建、增强型传播策略,如使用道歉、赔偿、迎合讨好和承诺等策略,能降低其对政府的愤怒和不信任。此外,对于大部分危机而言,除证据模糊的谣言外(应采取直接否认的策略),不宜采取直接否认策略,否则会给受众呈现“蛮横”“不真诚、不平等”的认知,增加愤怒情绪。

(三)注重危机史的管理和关系史的维护

危机具有历时的整体性,不仅在当下,每次危机事件的解决都会是危机历史中的一环。在危机事件中,利益攸关受众内心积压的危机历史、关系史(不满、愤怒、不信任等)会被激活、唤醒,影响对当前危机情境(责任归因、危害、恐惧程度等)的评估和认知。反之好的评价、口碑和印象则会有助于稳定情绪,减弱危害。在水污染事件中,存在与本次危机有关的危机历史,被利益攸关受众“趁机棒打”,反复摆上台面,加重了当前危机程度。因而政府应当完善应对每次危机、注重危机解决品牌的经营;注重日常关系的维护和自我呈现,积极给民众呈现对话的姿态,以有益于从整体层面提高危机传播应对效果。

[1]于晶.“从媒体到受众”政府危机传播效果的二级评估模式建构[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2).

[2]聂静虹,娄拥军,王博.论危机情境与政府话语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13(1).

[3]温琼娟.“修辞情境”对情境危机传播理论的影响[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

[4]洪俊浩.传播学新趋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雷晓艳,张昆.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政府形象危机的情境及其修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

[6]来向武,王朋进.缘起、概念、对象:危机传播几个基本问题的辨析[J].国际新闻界,2013(3).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传播系硕士研究生)

G210

A

CN61-1487-(2016)08-2-0043-03

猜你喜欢
攸关危机受众
河流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益攸关者认知调查研究
多利益攸关方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动因与路径选择
民机利益攸关方需要的捕获与分析方法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梅基学
“危机”中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