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残根冠延长术后纤维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研究

2016-08-19 12:10罗永宏尹丽媚李慧刘青冯建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罗永宏+尹丽媚+李慧+刘青+冯建国

【摘要】 目的 探讨上前牙缺损位于龈下的残根使用冠延长术后, 行纤维桩冠修复的疗效。方法 对上前牙折断或龋坏至龈下2~4 mm的20颗牙, 采用冠延长术暴露出龈下断面后采用纤维桩核及全瓷冠修复。结果 12例患者(19颗牙)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一般情况良好, 顺利完成了桩核冠的修复。浅缺损组(10颗牙)修复后即刻患者满意度为(9.5±0.3)分高于深缺损组(9颗牙)的(9.3±0.3)分(P>0.05)。浅缺损组和深缺损组残根修复后的平均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比较(P>0.05);平均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比较(P<0.05)。结论 前牙残根冠冠延长术能暴露根面, 纤维桩及瓷全冠后可以达到良好地修复效果。

【关键词】 前牙残根;冠延长术;纤维桩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2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ative effect by fiber post-core crown restoration after crown lengthening for upper anterior teeth residual root. Methods A total of 20 upper anterior fractured, or decayed to subgingival 2~4 mm teeth were repaired by fiber post-core and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on subgingival fracture surface after crown lengthening. Results There were 12 patients (19 teeth) received successful operation, along with good postoperative condition and successful crown restoration. Shallow defect group (10 teeth) had higher instant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5±0.3) points than (9.3±0.3) points of deep defect group (9 teeth) (P>0.05). The difference of mean plaque index and periodontal pocket depth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shallow defect group and deep defect group (P>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of their mean bleeding index and gingival index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Fiber post-core and all-ceramic crown restoration shows precise repair effect after crown lengthening for upper anterior teeth residual root.

【Key words】 Anterior teeth residual root; Crown lengthening; Fiber post-core

前牙残根断面位于龈下, 采用冠延长术可以形成足够的箍结构 [1], 又不至于破坏生物学宽度[2], 维护了牙周组织的健康, 实现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暴露断面后采用纤维桩桩核修复, 降低了根折的危险性, 达到良好的成功率及美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收治的12例患者(20颗患牙)均为上前牙折断或龋坏至龈下(2~4 mm)的病例, 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32.5岁。完善根管治疗, 1周后无症状进入本试验。实验分组:残根缺损断端位于龈下2~3 mm的残根作为浅缺损组;残根缺损断端位于龈下3~4 mm的残根作为深缺损组。

1. 2 实验方法 常规消毒, 阿替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下做内斜切口, 刮除牙龈肉芽组织, 暴露牙根断面, 去除牙体组织上的薄壁弱尖, 观察牙槽骨嵴顶的位置, 探针测量牙槽嵴顶与牙根断面的距离, 用骨凿除去部分支持骨, 使牙断面与牙槽嵴顶之间距离为4 mm。将龈瓣复位缝合, 放置牙周塞治剂。术后6周做桩冠修复。纤维桩桩核修复:首先去除龋坏组织, 慢速手机制作桩道, 沿根管口逐步向下预备, 深达根管长度的2/3~3/4, 横径约为牙根横径的1/3, 根尖部至少留有2~3 mm的牙胶充填物。纤维桩试桩, 酸蚀, 粘桩, 树脂堆筑核的外型, 光固化40 s;粘固完成 3 min 后, 修整桩核外型。铸瓷全瓷冠制作:常规备牙, 送加工厂制作铸瓷全冠, 完成试戴, 粘结。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修复后评价患牙的牙龈颜色及形态, 牙周状况, 修复体松动度;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修复后即刻患者满意度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一般情况良好, 顺利完成了桩核冠的修复。浅缺损组修复后即刻患者满意度为(9.5±0.3)分高于深缺损组的(9.3±0.3)分

(P>0.05)。

2. 2 修复后牙周情况 浅缺损组和深缺损组残根修复后的平均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比较(P>0.05);浅缺损组和深缺损组残根修复后的平均出血指数、牙龈指数比较(P<0.05)。深缺损组1颗牙因根部隐裂早期未发现, 修复1个月后变成纵裂而最终失败。见表1。

3 讨论

断面位于龈下的残根, 如果为了获得固位修复体的龈边缘位置过于向龈方伸展而造成结合上皮的损伤, 破坏生物学宽度, 就会导致慢性牙龈炎症或牙周袋的形成。断端在龈下<2 mm, 采用龈切除术效果好, 牙周情况影响小;断面2~4 mm, 可以考虑通过冠延长术恢复, 并且避免破坏生物学宽度的方法。本实验证明, 只要准确把握适应证, 修复过程中要正确判断牙周组织的外形, 充分预备龈边缘, 明确生物学宽度的侵犯程度, 从而决定术中牙龈的切除和牙槽骨的去除量。研究表明牙冠延长术优于根牵引术和牙龈切除术, 有利于维护修复牙的牙周组织健康[3], 本试验浅缺损组患牙出血指数、牙龈指数和牙齿松动度优于深缺损组(P<0.05)

通过冠延长术[4] 使残根断面充分暴露, 满足了修复箍结构的要求, 增加了固位, 同时维护了牙周组织的健康。冠延长术无疑是保留龈下残根的有效方法, 然而并不是所有龈下残根都适合使用冠延长术, 使用不当可能导致牙龈炎, 牙齿松动等不良后果。本实验发现两组患牙冠延长术后断端均能位于龈上, 修复后浅缺损组患牙获得较好的冠根比例。

纤维桩材料是在树脂聚合基质中加入各种无机或有机纤维, 具有高强度的物理性能。残根由于冠部组织缺失, 使根部承受较大的应力, 而且根管治疗治疗使根管管腔扩大, 管壁变薄, 抗力也相应下降;牙周组织触压觉敏感度降低, 在咀嚼过程中患牙容易施加超负荷的咬合力而发生折裂。为了保护残根, 临床上选用弹性模量与牙本质接近的纤维桩核材料。纤维桩采用树脂黏接剂黏接, 与根管壁形成良好的化学结合力, 保证了根管与纤维桩之间足够的固位力。在电镜下观察, 玻璃纤维桩表面存在多孔性, 为树脂粘结剂提供了较大的粘结面积, 其粘结性远远超过金属桩[5]。本试验观察到无纤维桩脱落或松动, 说明纤维桩与根管壁的粘结效果较好, 牙根折裂的研究观察时间过短, 需要进一步研究。纤维桩还具有的自然颜色和半透明性质, 本研究配合与不含金属的铸瓷全瓷修复体达到了很好地美观性。

参考文献

[1] Walmsley D, Trevor F, Walsh FJ, et al. Restorative dentistry. Birmingham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2:101-102.

[2] Gargiulo AW, Wentz F, Orban B. Dimentions and relations of the dento-gingival junction in humans. Periodontol, 1961(32):261-267

[3] Brown GJ, Welbury RR. Case report: root extrusion, a practical solution in complicated crown-root incisor fractures.British Dental Journal, 2000, 189(9):477-478.

[4] 金磊, 彭巍, 孙晓琳, 等. 牙冠延长术余牙龈切除术在冠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2(8):490-494.

[5] 王志刚, 吉雅丽. 纤维桩与金属桩行桩核冠修复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4(1):31-32.

[收稿日期:201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