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及其辅助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比较

2016-08-19 12:12靳春来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胸腔镜

靳春来

【摘要】 目的 对比胸腔镜及其辅助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疗效。方法 114例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 其中52例采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作为胸腔镜组, 31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手术作为辅助组, 21例采用开胸手术治疗作为开胸组, 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 辅助组、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5 d内疼痛峰值、术后住院时间高于胸腔镜组, 开胸组高于辅助组, 开胸组手术时间、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高于胸腔镜组、辅助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并发2例, 复发2例, 辅助组并发4例、复发1例, 开胸组并发2例, 未见复发,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全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疗效较好, 康复速度快, 且不会增加复发风险。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胸腔镜辅助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030

自发性气胸是指无外伤及人为因素影响下, 肺组织及其脏层胸膜破裂, 或胸膜下微小泡或肺大泡破裂, 肺或支气管内空气进入胸前膜的一种疾病。自发性气胸是胸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 预后差、远期死亡率高, 发病率约为4/10万~ 9/10万, 近年来因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身上,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手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重要方法, 主要包括电视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辅助手术、传统开胸等, 各有优劣。本次研究试对比胸腔镜及其辅助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疗效, 总结手术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②符合手术治疗标准, 气胸肺压缩>30%;③原发性气胸;④知情同意;⑤年龄>60岁, 男女不限。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失去随访;③继发性气胸患者。其中男89例、女25例, 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6.3±3.2)岁。

左侧发病43例, 右侧69例。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术1~7次, 平均(2.6±1.1)次。双侧气胸发病史, 气胸压缩比30%~84%。有吸烟史73例。首发53例。其中52例采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作为胸腔镜组, 31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手术作为辅助组, 21例采用开胸手术治疗作为开胸组。

1. 2 方法

1. 2. 1 胸腔镜下手术 ①静脉复合麻醉, 双腔气管内插管, 健侧位, 折刀位或垫高对策胸部增大肋间隙;②腋中线第6~7肋间1.2 cm切口作为置镜孔, 腋前线第4肋间做1.5 cm切口, 置入操作套管, 探查胸腔病变, 若粘连严重可适度扩大切口;③对于直径<1 cm肺大泡电凝处理, 否则直接缝合切除, 若无法承受高昂的价格, 一般采用丝线缝扎切除, 若为双侧所述, 先做较严重1次, 而后换侧切除;④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扩张被压缩肺部, 检查无漏气, 止血, 冲洗胸腔。

1. 2. 2 胸腔镜下辅助手术 麻醉与胸腔镜、观察孔同上, 在第3~4肋间胸大肌外侧缘至背阔肌前缘做5 cm左右切口, 在不损伤胸大肌前提经肋间如兄, 胸腔镜辅助下探查肺叶情况, 处理与胸腔镜基本相同。

1. 2. 3 开胸手术 麻醉与前两者相同, 第4~5肋间做6~10 cm切口入路, 逐步探查患侧肺、脏, 处理与前两者基本相同。

术后常规吸氧、抗炎、化痰治疗, 落实肺功能训练, 做好引流管理。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5 d内疼痛分值、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分别为(80.6±24.3)min、(69.2±41.0)ml、

(5.2±1.2)cm、(258.4±143.2)ml, 辅助组分别为(72.4±21.5)min、

(91.0±38.4)ml、(6.7±1.6)cm、(289.5±192.0)ml, 开胸组则为(125.5±2.1)min、(195.3±73.4)ml、(8.9±1.2)cm、(573.4± 164.3)ml。腹腔镜组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5 d内疼痛分值、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1±0.7)d、(1.9±0.6)分、(8.9±3.4)d, 辅助组为(2.4±0.7)d、(3.3±0.8)分、(10.3±4.4)d, 开胸组(3.5±0.7)d、

(4.9±1.0)分、(15.4±3.6)d。开胸组、辅助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5 d内疼痛峰值、术后住院时间高于胸腔镜组, 开胸组高于辅助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手术时间、引流量、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高于胸腔镜组、辅助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胸腔镜组并发2例, 复发2例, 辅助组并发4例、复发1例, 开胸组并发2例, 未见复发, 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复发病例均在术后1个月后。

3 讨论

本次研究未考虑双侧病变, 均为单侧。从手术效果来看, 三者都可有效预防肺不张、复发, 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手术、康复情况来看, 胸腔镜手术具有比较优势, 出血量少、切口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 对于老年自发性气胸患者而言, 病情相对较重, 耐受差, 采用胸腔镜手术有助于降低应激, 避免内循环紊乱, 及早恢复肺功能, 降低感染、内科急症发生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手术时间的缩短, 降低了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发生风险, 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对于心律失常等心源性不良事件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2, 3]。

参考文献

[1] 刘军.电视胸腔镜外科的争议与现状.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2008年年会.南京:第二届全国普胸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6):221-222.

[2] 张凌波, 李育东, 郭寰.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8):72-74.

[3] 吴正国, 农文贵, 陶宏发, 等.单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研究.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21(4):511-514.

[收稿日期:2016-03-17]

猜你喜欢
自发性气胸胸腔镜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缝扎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体位护理对胸腔镜手术术后快速康复的应用
胸腔内注入碘伏治疗难治性气胸与护理
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治疗自发性气胸临床分析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治疗观察
50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