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临床分析

2016-08-19 12:44冯利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

冯利君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PVNS患者, 根据自愿原则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各18例。对照组进行滑膜切除术, 实验组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2年, 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Lysholm评分为(86.2±2.6)分, 高于对照组的(75.3±2.6)分(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PVNS疗效确切, 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PVNS;临床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52

PVNS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铁血黄素沉着以及滑膜增生, 有结节型和弥漫型两种[1, 2]。过去临床上常采用开放性手术或关节镜下行清除术治疗。本研究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4年1月本院治疗PVNS患者36例, 症状均符合2001年风湿病学会所制定的膝骨关节炎相关标准。纳入有参与研究意愿, 且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排除其中患有肿瘤, 其他骨关节病, 外力创伤, 具有严重肾、肺、肝等脏器疾病的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18例。对照组男10例, 女8例, 年龄17~76岁, 平均年龄(45.2±2.6)岁。病程3个月~3.5年, 平均病程(1.6±0.2)年。其中4例有手术经历。实验组男9例, 女9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3.6±2.0)岁。病程3个月~3.7年, 平均病程(1.7±0.4)年。其中3例有手术经历。研究过程及研究方法不违背医学伦理标准, 研究开始前,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且获签知情同意书。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行滑膜切除术, 采用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关节镜入路选前内下、前外下两路。根据探查结果, 选择是否以后侧入路。将关节后侧间室充分显露, 切除病变滑膜。

实验组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 以仰卧位全身麻醉, 切开关节前正中处。以滑膜切除术对关节腔进行清理, 并切除踝间窝韧带组织。将对交叉韧带造成影响的半月板和软组织切除, 置换人工关节表面假体。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标准进行评分[3]。随访2年,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神经麻痹、感染的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 而实验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发生1例感染, 对照组发生1例感染和1例神经麻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PVNS是一种滑膜病变, 是因炎症所引起, 部分观点认为该疾病与肿瘤有关。目前医学领域对疾病病因尚未明确。主流观点认为PVNS兼具肿瘤与炎症两种特性。

弥漫型PVNS通常发生在腱鞘内, 表现为绒毛病变以及滑膜增厚。在色素沉着的作用下, 逐渐向棕红色转变, 并有带有细长绒毛的凸起, 将结节交织覆盖。局限型则在手、脚等腱鞘位置多发, 呈棕黄色沉淀。经影像学检查, 可将PVNS分为成骨细胞型、溶骨型以及混合型三类, 其中溶骨型最为常见。表现为骨质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明确, 呈地图状或虫蛀状缺损。对PVNS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的彻底性, 而目前主要采取关节镜下切除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等方法。

对于早期患者或者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 可采用滑膜切除术进行治疗。该手术方法对患者的创伤小, 能减少患者住院和术后恢复的时间。术中出血较少, 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此外, 关节镜下的术野清晰,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然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或者晚期患者而言, 滑膜切除术的疗效有限。膝关节置换术对于非感染性晚期膝关节炎患者来讲,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疾病发生, 选择这种手术方式都是最佳选择。在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 或者在术中通过关节镜检查, 显示出的关节软骨与骨破坏十分严重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 如果只是单纯采取滑膜切除术治疗, 虽然能够将病灶组织彻底清除, 但却无法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所以, 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 在保证控制病情的基础上尽可能能修复受损关节功能。有研究表明,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具有这一方面的效果[4]。

随着近代医学的不断发展, 继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以后, 对膝关节病变采取人工材料置换的方法也逐渐发展起来。这种方法, 能有效解决晚期关节症状患者的病痛, 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全关节置换的术后风险较大, 属于选择性手术。本研究针对PVNS患者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进行治疗, 在术后随访期间, 未见严重并发症。证明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而通过与关节镜下滑膜清除术的疗效相对比, 发现前种手术方法的术后Lysholm评分得到显著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综上所述, 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PVNS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确切, 安全性好, 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薛天天, 彭雪峰, 陈世荣. 关节镜手术联合胶体磷酸铬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疗效. 现代医药卫生, 2015(14):2155-2157.

[2] 殷海东, 宋洋, 杜庆钧, 等.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局限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分析.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5, 15(3):319-322.

[3] 王高远, 徐斌, 徐洪港.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 安徽医药, 2014(12):2309-2311.

[4] 许福生, 祁伟, 李桓毅, 等.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4):276-279.

[收稿日期:2016-06-29]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3例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80例临床分析研究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自发性结肠穿孔20例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