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散光在儿童弱视诊断中的应用

2016-08-19 13:04柳国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散光弱视

柳国华

【摘要】 目的 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散光在弱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5例(46眼)佩戴框架眼镜视力不满意的散光患儿, 佩戴RGP, 记录佩戴稳定后1个月的矫正视力, 并与佩戴框架眼镜视力比较。随访观察镜片的定位、角膜健康情况。结果 佩戴RGP患儿矫正视力4.9~5.0的眼增加了13眼, 与佩戴框架眼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 P<0.01)。随访观察中, 所有患儿均能很好完成佩戴, 镜片定位良好、角膜健康。结论 RGP能显著提高散光患儿的矫正视力, 在弱视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弱视;散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072

散光是由于眼球屈光介质中各径线上的屈光力不等, 不能形成单一的焦点, 从而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如果儿童散光未能及时矫正会影响视功能和(或) 视力的发育, 甚至形成弱视[1]。框架眼镜矫正中高度散光成像质量差, 矫正视力不理想, 容易被诊断为弱视。作者对部分中高度散光患儿分别佩戴框架眼镜和RGP,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本院屈光与斜弱视组就诊的患儿25例(46眼), 散光均≥2.0 D, 均为佩戴框架眼镜视力不满意者。其中男16例(30眼), 女9例(16眼), 年龄8~14岁, 平均年龄(9.92±1.68)岁, 单纯性散光14眼, 复合性散光22眼, 混合散光10眼, 散光度±3.0 D~±5.5 D, 经角膜地形图和屈光检查等结果明确散光来源于角膜。排除屈光介质混浊明显、眼部器质性病变和严重干眼病等眼表病变及眼表高度敏感不能配合完成RGP佩戴的患儿。

1. 2 方法 常规行眼前节、眼压、眼底检查、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 记录最佳矫正视力, 佩戴框架眼镜的最佳矫正视力以散瞳验光后复查验光的视力。RGP的验配:采用欧普康视标准试戴片, 根据角膜地形图选择首片试戴片, 经过30 min左右的适应后进行静态和动态配适评估, 调整试戴片的基弧和直径直至最佳配适, 然后片上验光, 确定RGP镜片处方, 最佳矫正视力选择佩戴RGP 1个月后的视力。戴镜后1 d、1周、1个月及以后每2个月定期复诊, 内容包括镜片的定位状况、视力及角膜的健康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个月后22例患儿能自行完成佩戴, 3例患儿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佩戴。所有患儿配适情况良好, 部分患儿主诉偶发异物感, 检查仅见睑结膜轻度充血, 2例患儿出现角膜点状着染。所有患儿均未发现有角膜浸润、巨乳头性结膜炎等并发症发生。RGP矫治与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结果如下: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情况, 其中低于4.8共34眼, 4.9共12眼。RGP最佳矫正视力情况, 其中低于4.8共21眼, 4.9共14眼, 5.0共11眼。RGP矫治视力优于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 佩戴RGP 患儿矫正视力4.9~5.0 比框架眼镜验光结果提高了13眼,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7, P<0.01)。

3 讨论

我国人群中弱视患病率为2%~4%, 视力的低下对少年儿童身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弱视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预期以及国际同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甚至有报道称我国的弱视检出率高达11.8%[2]。弱视检出率高导致诊断扩大化, 过度治疗给相关儿童和家庭带来负担, 甚至伤害, 正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弱视儿童首要解决的是屈光不正, 解决形觉剥夺, 使视网膜清楚成像。目前, 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主要为框架眼镜。对于高度散光, 由于光学镜片自身放大率的问题, 往往会引起视网膜物像放大或缩小、视野小等特有的光学缺陷, 度数越高造成的球像差、彗像差、色像差、像的畸变等会明显加大, 影响矫正视力或舒适的视觉感受;RGP通过泪液与角膜组成新的光学系统, 发挥泪液透镜效应来弥补角膜表面的不规则, 使角膜的光学界面恢复平整光滑, 很好的矫正包括不对称散光和不规则散光在内的角膜散光, 显著降低棱镜效应, 从而能够获得更佳的矫正视力及对比敏感度, 消除像差, 提高视觉质量。本次研究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佩戴RGP后矫正视力4.9~5.0的眼共增加了13眼, 矫正视力达到5.0者共11眼,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次研究中, 作者选择佩戴RGP 1个月后的矫正视力作对比视力, 此时患儿佩戴RGP比较熟练、人为干扰因素少。在这一部分患儿中, 佩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达不到正常, 被诊断为弱视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做相应的治疗。而佩戴RGP后视力达到了正常, 即可排除弱视的诊断, 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治疗, 消除了可能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RGP良好的透氧性和泪液交换可维持角膜的正常新陈代谢, 降低了角膜感染的风险, 连续佩戴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甚微, 从而有效保障了佩戴的安全性[3-5]。杨积文等[6]在3~6岁儿童眼上应用RGP矫正高度近视, 未发生角膜擦伤或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本次随访发现, 所有眼均能保持良好的配适, 仅2眼出现少量的点状上皮脱落, 滴角膜上皮生长因子后3 d内均恢复正常。对于高度散光, RGP的矫正效果优于框架眼镜, 这为弱视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但儿童不同于成人, 依从性相对较差, 严格控制适应证、规范验配、正确护理和定期复查, 才能确保RGP佩戴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杨智宽. 临床视光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174-177.

[2]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 弱视诊断专家共识. 中华眼科杂志, 2011, 47(8):768.

[3] 黄小芝, 张士胜, 赵振全. 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及有效性. 国际眼科杂志, 2012, 12(8):1501-1503.

[4] 冀红云, 迟蕙, 谢培英, 等. 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依从性与安全性的回顾性分析. 临床眼科杂志, 2008, 16(2):121-124.

[5] Barr JT, Pall B, Szczotka LB, et al. Corneal endothelial morphology results in the Menicon Z 30-day continuous-wear contact lens clinical trial. Eye Contact Lens, 2003, 29(1):14-16.

[6] 杨积文, 卜立敏, 纪惠芳, 等. 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临床观察. 眼科新进展, 2012, 32(2):175-180.

[收稿日期:2016-05-09]

猜你喜欢
散光弱视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弱视都是天生的吗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散光”也要及时治
散光眼能治好吗
警惕,儿童“歪头眯眼”成弱视!
3~6岁是治弱视的最佳年龄
警惕孩子患上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