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与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疗效观察

2016-08-19 13:26李俊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曲安奈德瘢痕手术治疗

李俊霞

【摘要】 目的 观察手术与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疗效。方法 94例瘢痕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 观察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1%)高于对照组(70.2%)(P<0.05)。治疗后观察组复发率(40.4%)明显低于对照组(59.6%)(P<0.05)。结论 手术与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在瘢痕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 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瘢痕;手术治疗;曲安奈德;放疗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07

瘢痕在临床上十分常见, 其主要分为增生性瘢痕、浅表性瘢痕、瘢痕疙瘩与萎缩性瘢痕, 通常是在创伤的修复阶段所产生[1]。瘢痕疾病主要表现出瘙痒、质地坚硬、瘢痕暗红的症状, 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皮肤美观, 同时也会引起皮肤组织的病变, 诱发多种并发症, 临床的危害性较大。据调查显示我国近几年瘢痕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十分的影响, 需要引起临床卫生部门的重视。现阶段, 临床上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瘢痕, 但是临床疗效并不显著, 且术后的复发率较高, 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模式。本文主要观察了手术与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结合临床症状检查确诊, 排除对药物过敏、治疗依从性差、合并心血管疾病、严重脏器功能异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7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1例;年龄5~59岁, 平均年龄(27.5±7.5)岁;病程3个月~8年, 平均病程(4.2±2.0)年;发病部位:面部18例, 颈部10例, 上肢8例, 腹部7例, 腰背部4例。观察组:男28例, 女19例;年龄6~56岁, 平均年龄(27.8±7.7)岁;病程4个月~8年, 平均病程(4.0±2.2)年;发病部位:面部20例, 颈部12例, 上肢6例, 腹部6例, 腰背部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均接受瘢痕手术治疗, 术前患者常规消毒, 切开瘢痕周围0.3 cm到浅筋膜层的皮肤, 完成瘢痕切除手术后, 展开皮肤减张与松懈, 止血后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术后在切口周围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3021605)≤40 mg, 1次/周, 治疗周期为3个月。观察组术后注射曲安奈德的同时结合放疗治疗, 于术后3~5 d接受放射治疗, 5 Gy/次, 15 Gy作为1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15 d, 疗程3个周期。把手术切口区域及周围0.5 cm作为放射中心, 在接受放射治疗的皮肤表面放置厚度1 cm的补偿膜, 从而达到均匀照射的效果。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复发情况和疗效。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患者瘢痕切口部位平整, 瘙痒等症状消失, 皮肤色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瘢痕切口部位有所凸起, 瘙痒症状减轻, 皮肤色泽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较治疗前未见明显的好转。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0例, 有效20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5.1%, 对照组治愈12例, 有效21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0.2%,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复发19例, 复发率为40.4%, 观察组中复发28例, 复发率为59.6%,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瘢痕通常形成于皮肤创伤修复阶段, 主要包括皮肤感染、烫伤、切割伤、外科手术引起的创伤等, 此时胶原代谢紊乱、长期处于亢奋状态, 这会导致胶原纤维异常生长, 引起皮肤组织形态异常, 出现深色良性肿块。瘢痕一方面会影响皮肤周围的美观, 同时也会引起疼痛。目前, 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瘢痕, 主要遵循无张力的治疗原则, 但是手术张力过大的话会导致瘢痕面积较大, 进而影响美观。尽快手术能够消除瘢痕, 但是临床实践治疗显示单纯应用手术治疗瘢痕的术后恢复情况不理想, 且复发率较高[3]。

曲安奈德属于合成性糖皮质激素, 其能够有效抑制结缔组织, 通常可以持续14~21 d。另外曲安奈德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内DNA的合成, 显著影响肉芽组织的生长, 达到抑制胶原合成、提升胶原分解的作用, 能够加快细胞凋亡, 促进瘢痕的软化、变薄。曲安奈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分泌, 起到抗过敏、抗感染的功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的剂量应≤40 mg, 进而避免切口愈合不良。

瘢痕手术后结合放疗在瘢痕的治疗中发挥出十分好的效果, 放射治疗能够影响胶原降解和胶原合成两者之间的平衡,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繁殖, 达到预防瘢痕增生的目的。研究发现瘢痕面积过大是造成瘢痕复发的主要原因, 瘢痕面积过大会使得手术缝合切口也变大。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时, 若药物应用不均, 十分容易复发;且手术切口较大, 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风险也较高。炎症反应会促进炎性递质的产生, 加快成纤维细胞繁殖速度, 是瘢痕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放射治疗的时机选择十分关键, 研究发现放射治疗的时间越晚, 则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越高, 需要引起临床的重视。目前, 临床上普遍认为放射治疗的时机应该选择在创伤愈合的第1 周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 且术后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 充分显现出手术与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 手术与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的治疗模式在瘢痕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 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郝晓亮, 王少华.曲安奈德注射和电子线照射及手术治疗兔耳瘢痕的研究.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4, 20(3):215-218.

[2] 庄礼大.手术加曲安奈德注射结合术后放疗治疗瘢痕的疗效观察.中国医疗美容, 2015, 5(2):58-59.

[3] 王少华, 刘付存.手术联合放射性核素90Sr-90Y 或曲安奈德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疗效.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4, 20(6):460-463.

[收稿日期:2016-03-22]

猜你喜欢
曲安奈德瘢痕手术治疗
瘢痕也可能会癌变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或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曲安奈德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对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变化的临床研究
曲安奈德预防术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分析
瘢痕也会变成癌
TGF—β的信号转导与病理性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