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介入热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2016-08-19 13:32赵秋菊靳海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2期
关键词:肿瘤

赵秋菊 靳海英

【摘要】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热化疗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 采用肝动脉介入热化疗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脏肿瘤大小变化及肝功能指标和卡氏(Karnofsky)评分变化。结果 术前患者肝脏肿瘤最大直径为(20.5±4.8)mm, 术后为(11.4±3.5)mm, 术后肝内转移瘤灶最大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治疗前后的Karnofsky评分分别为(52.4±5.6)、(68.3±5.3)分, 治疗后患者的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结论 对已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转移性肝癌患者, 采用肝动脉热灌注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动脉介入热化疗;转移性肝癌;肿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2.112

近10年来, 转移性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因肝脏血管网丰富, 解剖结构特殊, 是恶性肿瘤最易转移的器官。肝转移癌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但临床上, 大部分转移性肝癌确诊时已进入晚期, 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而且手术切除肝内转移的瘤灶, 术后复发率约达50%~70%[1]。故对于错过最佳手术时机的转移性肝癌患者,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目前肝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为此, 本研究对46例转移性肝癌采用肝动脉介入热化疗治疗,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4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男28例, 女18例;年龄31~67岁, 平均年龄(47.9±6.4)岁;原发癌:乳腺癌3例、肺癌6例、食管癌10例、胃癌11例、结肠癌7例、直肠4例、降结肠3例, 乙状结肠2例;原发癌切除时间为(3.3±0.9)年;肝转移位置:左叶20例, 右叶15例, 双侧肝叶11例;合并肺、肾等部位转移5例。

1. 2 治疗方法 采用肝动脉介入热化疗进行治疗, 设备选用南昌高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HG-2000肿瘤介入热疗机, 药物选用大连金港制药厂生产的榄香烯乳注射液。注射方法:经右股动脉穿刺置入Seldinger导管, 再置入5-FRH导管, 送抵肝动脉, 造影观察转移灶的血供情况, 在选择性置入肝动脉、肝固有动脉进行热灌注化疗, 吸取80 ml预热好的榄香烯乳注射液(60℃)加入0.9%氯化钠溶液1.5 L进行稀释混匀, 通过80 cm长的肝管灌注至靶区动脉, 注射速度为0.8 ml/s, 1次/d, 连续治疗4周为1个周期, 治疗4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热灌注治疗前, 静脉注射盐酸格拉司琼3 mg以预防呕吐, 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保肝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脏肿瘤变化、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酸、总胆红素、白蛋白)和Karnofsky评分的变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前后患者肝脏肿瘤大小变化情况 术前患者肝脏肿瘤最大直径为(20.5±4.8)mm, 术后为(11.4±3.5)mm, 术后肝内转移瘤灶最大直径明显缩小(P<0.05)。

2. 2 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 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治疗前后患者Karnofsky评分变化情况 治疗前后的Karnofsky评分分别为(52.4±5.6)、(68.3±5.3)分, 治疗后患者的Karnofsky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 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 另外肝脏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特征, 这些特点使得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极易累及的器官[2]。过去, 转移性肝癌主要由手术切除治疗, 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 及术后复发率高, 使得手术切除的疗效不佳。目前热灌注化疗为转移性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其疗效已得到许多研究证实。

热灌注化疗是将抗肿瘤药物预热至一定温度, 并灌注至肿瘤部位, 使肿瘤灶温度升高至有效治疗温度, 从而使得化疗药物药效尽可能发挥并维持一定时间, 因正常组织对温度耐受能力强于肿瘤细胞, 从而使肿瘤细胞较快凋亡, 而正常组织细胞并未收到损伤[3];肿瘤新生血管与正常血管在结构和来源上有较大不同, 因此对热损伤较为敏感, 使用肝动脉热灌装化疗, 可使尽可能多的药物进入肿瘤供血血管内, 加速肿瘤细胞凋亡, 因此较好的控制肿瘤的增值、生长[4]。本研究采用榄香烯乳注射液作为化疗药物, 其主要成分为β-榄香烯, 同时含有少量的γ、δ-一榄香烯, 可有效降低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能力,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药理研究证实, 腹腔注射该药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它看直接作用于细胞膜, 促进肿瘤细胞破裂, 同时可影响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另外该药毒副作用小,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5]。

本组46例患者采用肝动脉热灌注化疗, 肝内转移瘤灶明显缩小, 且肝功能并未受到明显影响, 而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得到有效改善, 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对已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转移性肝癌患者, 采用肝动脉热灌注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春泽, 吕维富, 张行明, 等.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转移癌的对照研究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2, 21(5):91-92.

[2] 卢桂龙, 任庆云.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化疗灌注术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比较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9):51-52.

[3] 廖国清, 曲怡梅, 王红梅.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中国肿瘤临床, 2012, 39(8):22-23.

[4] 周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热灌注化疗治疗肝癌的效果比较. 中国医药导报, 2015, 12(14):61-62.

[5] 张木根, 陈鹏, 祝成亮. 经皮肝动脉热化疗灌注联合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研究.临床军医杂志 , 2013, 41(2):43-44.

[收稿日期:2016-04-05]

猜你喜欢
肿瘤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效果观察
肿瘤标志物检查需要空腹吗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肿瘤标志物,你该知道这些事儿
肿瘤标志物也有“障眼法”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