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

2016-08-19 13:53裴媛周贺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裴媛+周贺伟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结果时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47±5.31)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2±5.11)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有助于促进梗死面积的减小, 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丹参多酚酸盐;疗效评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09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疾病, 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些中药提取物[1], 在治疗脑梗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常见的有丹参川芎嗪, 丹红注射液, 疏血通及舒血宁等。丹参多酚酸盐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 亦是丹参发挥活血化瘀作用的主要成分,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 疗效显著。本次研究为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随机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此类患者84例, 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且经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检查得到证实。排除丹参类药物过敏者、深度昏迷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中男29例, 女13例;年龄46~78岁, 平均年龄(65.1±9.7)岁;其中29例合并高血压, 7例合并糖尿病。观察组中男26例, 女16例;年龄42~75岁, 平均年龄(65.9±9.2)岁;其中31例合并高血压, 8例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包括脑供血改善、微循环改善、抗血小板聚集、血压控制、脱水、营养支持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取丹参多酚酸盐200 mg, 同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混合后静脉滴注, 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 3 观察指标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指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估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 同时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记录, 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神经功能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41±4.2)分, 对照组为(18.75±4.45)分,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0.47±5.31)分, 对照组为(13.62±5.11)分, 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770, P=0.003<0.05)。

2. 2 血液流变学指标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浆粘度为(1.89± 0.37)mPa·s, 全血低切粘度(14.39±2.19)mPa·s, 全血高切粘度(6.31±0.66)mPa·s;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93±0.41)、(14.42±2.23)、(6.35±0.68)mPa·s。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患者血浆粘度为(1.52±0.27)mPa·s, 全血低切粘度为(12.07±2.31)mPa·s, 全血高切粘度为(5.62±0.65)mPa·s;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73±0.29)、(12.99±2.62)、(5.89±0.61)mPa·s。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其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35、-2.634、-2.690, P<0.05)。

2. 3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血液凝固性、聚集性及粘滞性升高现象, 当前临床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目的主要为促进梗死血管再通, 并促进病灶周围血液循环尽快改善, 从而抢救濒死神经元。

丹参是一种中医药物, 具有活血化瘀功效, 其中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在心绞痛、冠心病等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临床研究指出, 在生药材中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以盐类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其中以丹参乙酸镁药效最为显著。丹参多酚酸盐是以丹参乙酸镁为基础合成的一种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 具有通脉、化瘀、活血功效[2]。药理实验证实, 丹参多酚酸盐通过多种途径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液粘度造成影响, 对于微循环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此外, 米玉霞等[3]研究指出, 丹参多酚酸盐可对血小板聚集和活化造成抑制, 对于心、脑器官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本次研究显示, 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并能够促进其血液高黏状态的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药物毒副作用, 表明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急性脑梗死治疗药物。

综上所述, 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有助于促进梗死面积的减小, 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杨, 曾令霞.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 分析.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2, 11(5):372-375.

[2] 刘鹏鸥.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11):98-99.

[3] 米玉霞.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16):9-11.

[收稿日期:2016-03-18]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