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16-08-19 14:01陈瑞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耐药性肝硬化

陈瑞红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3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发生感染, 感染率为8.7%, 从患者检查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 包括革兰阳性菌(22株)、革兰阴性菌(34株)以及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 而对头孢他啶药物的耐药率为29.0%, 对阿莫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为60.0%~80.0%;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 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0.0%~60.0%, 对头孢唑啉、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10.0%。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感染时其病原菌具有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的特点, 因此医院需加强监控, 临床医生则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取抗菌药物, 进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15

肝硬化是因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 其临床症状为肝功能受损, 并伴有门脉高压、腹水、上消化道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等[1]。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脾功能亢进、免疫功能降低, 对内源性和外源性的细菌缺乏抵御能力, 因此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较易发生各部位和组织感染。而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终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 可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2]。本文对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 旨在为预防和减少该类患者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有关研究内容报的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根据其现病史、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结果以及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均被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3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发生感染, 其感染率为8.7%, 其中男14例, 女12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51.0±11.1)岁, 原有肝病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1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7例、胆汁淤积性肝炎5例、乙醇性肝硬化4例。

1. 2 方法 采集所有患者痰液、血液和咽拭子标本, 并对其进行检验, 检验过程严格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应用K-B纸片扩散法对细菌药敏试验进行检查, 操作方法参照“2001版NCCLS”。耐药性评价主要包括敏感、中度敏感和耐药。

2 结果

2. 1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 3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发生感染, 其感染率为8.7%, 从患者检查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60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革兰阴性菌(34株)以及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13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铜绿假单胞菌(9株)、其他(1株);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株), 真菌为酵母菌属(4株)。

2. 2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 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 而对头孢他啶药物的耐药率为29.0%, 对阿莫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为60.0%~80.0%, 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 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及耐药率为50.0%~60.0%, 对头孢唑啉、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10.0%。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器官, 肝脏功能受损必将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严重者将导致患者死亡[3]。肝硬化失代偿期是多种肝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 此时多合并其他并发症, 如多种器官功能衰竭, 该类患者临床预后生活质量较差, 生存率较低。若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 降低生存率。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具有门静脉高压及肝功能异常, 临床症状表现包括食欲降低、吸收消化功能障碍、消瘦、脂肪性腹泻、全身无力, 还可能具有内分泌失调, 雄激素和雌激素之间平衡失调, 肠黏膜瘀血引起内源性细菌移位引发菌血症和腹膜炎等。另外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免疫功能均较前明显降低, 又加上医院内的创性和侵入性操作, 这些会导致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升高[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8.7%, 比已有的临床研究结果略低, 但不容忽视的是医院感染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率依然较高, 这将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影响, 严重者将提高患者死亡率。从采集到的样品中共分离出60株, 包括革兰阳性菌(36.7%)、革兰阴性菌(56.7%)以及真菌(6.7%), 这说明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较广;革兰阴性菌中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 而对头孢他啶药物的耐药率为29.0%, 对阿莫西林、头孢吡肟、氨曲南及庆大霉素耐药率为60.0%~80.0%, 革兰阳性杆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 对哌拉西林、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及耐药率为50.0%~60.0%, 对头孢唑啉、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10.0%。这就提示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不同病原菌耐药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发生感染时其病原菌具有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的特点, 因此医院需加强监控, 临床医生则应根据其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取抗菌药物, 进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东华, 胡艳华, 王少敏, 等.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9):1971-1973.

[2] 吴刚, 陈文, 盛云建, 等.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5(13):2943-2945.

[3] 丁胜楠. 肝硬化患者细菌感染的类型及耐药性. 吉林大学, 2014.

[4] 黄鸿燕, 申建维, 刘东华.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22):5588-5590.

[收稿日期:2015-11-30]

猜你喜欢
耐药性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黄连素对耐多黏菌素大肠杆菌的耐药性逆转和mcr-1基因消减作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生化检验指标在肝硬化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