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胶浆在血管钳扩张法治疗儿童包茎及包皮粘连中的应用

2016-08-19 14:17杨红伟姚慧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包茎

杨红伟+姚慧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胶浆在血管钳扩张法治疗儿童包茎及包皮粘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包茎或包皮粘连患儿, 随机分为非利多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 各30例。两组均采用血管钳扩张法治疗儿童包茎及包皮粘连, 非利多卡因组术中及术后家庭护理时均不用麻醉, 利多卡因组术前、术中及术后家庭护理时均局部外涂利多卡因胶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与非利多卡因组相比, 利多卡因组术中及术后家庭护理时的疼痛刺激均明显减轻(P<0.05);利多卡因组治愈率为70.0%, 总有效率为90.0%, 均高于非利多卡因组的36.7%、66.7%(P<0.05)。结论 外涂利多卡因胶浆在血管钳扩张法治疗儿童包茎及包皮粘连中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减轻疼痛刺激的方法, 术后家庭护理时可自行使用, 能明显提高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包茎;包皮粘连;利多卡因胶浆;血管钳扩张法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27

儿童包茎和包皮粘连较为常见, 易造成包皮垢集聚和诱发感染, 严重的可导致尿道狭窄、排尿困难等并发症。随着人们卫生保健意识的提高, 儿童包茎及包皮粘连越来越受到患儿家属的重视。血管钳扩张法是门诊儿童包茎及包皮粘连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因为疼痛刺激, 给术中及术后护理造成困难。本院门诊在儿童包茎及包皮粘连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利多卡因胶浆局部外涂,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泌尿外科门诊2015年1~12月收治的60例包茎或包皮粘连患儿, 无其他合并症。随机分为非利多卡因组和利多卡因组, 各30例。利多卡因组: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4.2岁;非利多卡因组年龄1.1~10.5岁, 平均年龄4.3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用血管钳扩张法分离包茎及包皮粘连。由泌尿外科医生操作, 护士给予协助配合。

1. 2. 1 非利多卡因组 按传统方法不用麻醉, 患儿仰卧, 手脚由助手及家属按压固定, 术者站在患儿右侧, 用碘伏消毒液消毒会阴部及阴茎, 左手垫纱布固定阴茎并上推包皮, 右手持小弯血管钳撑开扩张包皮, 分离包皮粘连达包皮龟头正常交界部位, 碘伏再次消毒, 并涂抹红霉素眼药膏, 将包皮复位。嘱家属每天上翻包皮1次, 生理盐水冲洗并涂抹红霉素眼药膏, 口服头孢类抗菌素3 d, 定期复查。

1. 2. 2 利多卡因组 术前阴茎皮肤及包皮外涂利多卡因胶浆, 并用注射器乳头向包皮腔内注入利多卡因胶浆, 使胶浆能进入包皮内板与阴茎头之间的包皮腔内, 涂用胶浆后约10 min开始用血管钳扩张法操作, 分离过程中对于刚分离的部位再涂胶浆起麻醉和润滑作用。术后家属上翻清洗前10 min亦使用利多卡因胶浆少量注入包皮腔内及包皮外口。其余术中包皮分离及术后处理措施除利多卡因胶浆的使用外均与非利多卡因组相同。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疼痛情况 包皮分离术中及术后家庭护理上翻清洗包皮时导致的疼痛程度参考 WHO 疼痛程度分级标准[1]:0 级为无痛或稍感不适;Ⅰ级为轻度疼痛, 可忍受;Ⅱ级为明显疼痛, 仍可忍受, 儿童在家长的帮助下尚能配合手术;Ⅲ级为剧烈疼痛, 不可忍受, 大喊大叫, 很难配合。

1. 3. 2 治疗效果 治愈:包皮口扩大, 包皮能完全上翻达冠状沟正常部位;有效:包皮口能部分上翻, 显露部分龟头, 或有部分粘连;无效:病情较术前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 检验(M-W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非利多卡因组相比, 利多卡因组术中及术后家庭护理时的疼痛刺激均明显减轻(P<0.05), 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较高(P<0.05)。见表1, 表2, 表3。

3 讨论

小儿包茎及包皮粘连是儿童最常见的生殖系统病变, 发病率高达45. 3%[2]。包皮环切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创伤较大, 常需住院及全身麻醉, 不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由于小儿包皮外板皮肤疏松, 内板有较多环行的肌肉纤维, 其伸缩性较大, 有利于行扩张术[3]。血管钳扩张法分离包茎及包皮粘连简单易行, 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 治疗可在门诊进行, 过去传统方法不使用麻醉, 操作简单, 但疼痛明显, 痛苦较大, 术中分离及术后家庭护理过程中患儿不易配合。减轻疼痛的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和局部注射麻醉等, 操作较为复杂, 需在医院进行, 而外涂利多卡因胶浆相对简单, 易于操作, 很好的解决了该问题。

小儿包皮薄嫩, 厚度≤1 mm, 神经末梢及血运丰富, 容易吸收外用药物。本组利多卡因胶浆的主要成份为利多卡因, 属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 通过涂抹于皮肤表面, 弥散吸收入皮层和皮下组织, 阻滞痛觉感受器和神经末梢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而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4]。外涂利多卡因胶浆应用于小儿包皮, 局部吸收好、麻醉起效快, 可明显减轻疼痛, 消除儿童恐惧心理, 使其配合手术。本研究中与非利多卡因组相比, 利多卡因组术中及术后家庭护理时的疼痛刺激均明显减轻(P<0.05)。利多卡因组治愈率为70.0%, 总有效率为90.0%, 高于非利多卡因组的36.7%、66.7%(P<0.05)。造成效果差异的原因可能主要还是疼痛刺激。患儿在包皮扩张分离后会出现局部水肿和新鲜创面, 在无止痛措施的情况下上翻包皮, 疼痛刺激非常明显, 不容易清洗和上药, 导致包皮和龟头再次粘连, 影响效果[5]。而局部外涂利多卡因明显减轻了疼痛, 上翻包皮时患儿容易配合, 不易出现再次粘连, 大大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 外涂利多卡因胶浆在血管钳扩张法治疗儿童包茎及包皮粘连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减轻疼痛刺激的方法, 术后家庭护理时可自行使用, 能明显提高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旭锋, 凌芳, 蔡益娟, 等. 利多卡因胶浆在持续扩张法治疗小儿包茎中的运用.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7):194-195.

[2] 李忠才. 5932例2-6岁男童外生殖器疾病调查.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1, 22(2):74-79.

[3] 李凤连, 全小冬, 莫 丽, 等. 小儿包茎治疗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全科护理, 2013, 11(6):1708-1710.

[4] 秦慧, 古天文, 宋英, 等.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麻醉效果观察及护理. 中国药业, 2015, 24(13):85-87.

[5] 饶颖慧, 杨晓林, 赵绍明. 小儿包茎治疗时机与方法选择探讨. 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5):725.

[收稿日期:2016-02-26]

猜你喜欢
包茎
小儿包茎手术最佳年龄
一次性包皮环切割器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徒手扩张法结合中药浸洗干预湿热下注型小儿包茎疗效观察
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临床疗效分析
如何判断小儿包茎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社区儿童包茎及并发包皮龟头炎相关因素分析
两种不同类型一次性包皮切割缝合器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探究商环包皮环切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包皮过长或包茎的临床效果
不可忽视的儿童“包茎”
什么情况下应做包皮环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