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评估及分析

2016-08-19 14:22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失眠临床效果

王峰

【摘要】 目的 研究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83例失眠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41例)和疏肝组(42例)。西医组以艾司唑仑片治疗, 疏肝组以中医疏肝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疏肝组总有效率为95.24%, 西医组为75.6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肝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为(9.18±1.71)分, 西医组为(11.43±1.29)分, 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但疏肝组改善情况优于西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确切, 可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疏肝法;失眠;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31

失眠为常见身心疾病, 患者以无法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 睡眠时间一般不足5 h。西医上治疗失眠一般采用苯二氮类以及非苯二氮类催眠药物, 但副作用多, 如引发呼吸抑制、意识模糊等不良反应, 且容易造成药物依赖[1, 2]。中医在失眠治疗中有独特优势, 本研究对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组(41例)和疏肝组(42例)。疏肝组患者中:男26例,

女16例;年龄23~74岁, 平均年龄(42.92±10.36)岁。病程1~15年, 平均病程(7.67±2.45)年;每晚睡眠时间1~5 h, 平均(3.17±0.68)h。西医组患者中:男25例, 女16例;年龄22~75岁, 平均年龄(42.57±10.81)岁。病程1~14年, 平均病程(7.58±2.41)年;每晚睡眠时间1~5 h, 平均(3.23±0.59)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西医组以艾司唑仑片治疗, 1 mg/d, 1次/d, 睡前服用, 治疗2周。疏肝组以中医疏肝法治疗。方剂组成:牡蛎、夜交藤、龙骨、丹参各30 g;琥珀粉、炙甘草各5 g;合欢皮、预知子、柴胡、白芍各12 g;远志、栀子、连翘、茯苓、知母各10 g。大便秘结加火麻仁, 头晕加天麻;胸闷加郁金;烦躁加龙胆草, 1剂/d, 2次/d, 治疗2周[3]。两组治疗期间禁用其他药物, 嘱患者睡前避免喝咖啡、浓茶, 定时卧床睡眠。

1. 3 观察指标 ①总有效率;② 不良反应情况;③治疗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睡眠质量用PSQI量表, 其包括日间功能障碍、催眠药物、睡眠障碍等7项内容, 每项内容评分均为0~3分, 总分值0~21分, 分值越高, 障碍越大 [4])。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睡眠时间>6 h/晚, 睡眠深沉, 白天精力充沛;有效:睡眠时睡眠质量好转, 睡眠深度增加, 醒后可继续入睡;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疏肝组总有效率为95.24%, 西医组为75.6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疏肝组PSQI总分为(9.18±1.71)分, 西医组为(11.43±1.29)分, 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但疏肝组改善情况优于西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均轻微, 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失眠为中医“不寐”范畴, 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等所致心神不安而夜不能寐, 治疗应以疏肝理气、宁心清热为原则[5]。疏肝法拟用疏肝泻热安神汤进行治疗, 并随症加减, 方剂中柴胡可疏肝理气, 除热散结, 为君药;白芍、夜交藤合用, 有滋肝润脾, 柔肝敛阴之功, 为臣药;合欢皮可理气解郁[6];丹参可活血养血;连翘、知母、栀子可清肝泻火;远志、茯苓和预知子可安神定志;琥珀粉可安神定惊;牡蛎和龙骨可镇静安神, 均为佐药。而炙甘草可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可共奏疏肝解郁, 安神促寐之功。现代药理学也证实上述药物存在不同程度催眠、镇静、抗抑郁等作用。

本研究中, 西医组以艾司唑仑片治疗, 疏肝组以中医疏肝法治疗。结果显示, 疏肝组相比于西医组总有效率更高, 睡眠质量改善更显著(P<0.0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均轻微, 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综上所述, 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确切, 可有效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萌, 李峰, 马捷, 等. 疏肝法治疗失眠的系统评价. 河北中医, 2013, 24(11):1705-1708.

[2] 李静. 疏肝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观察. 光明中医, 2015, (4):782-783.

[3] 李莲英, 关婕婷, 孙龙, 等. 疏肝清热安神法治疗失眠116例临床观察. 中国病案, 2013, 14(7):80.

[4] 支献峰. 滋肾舒肝法治疗更年期失眠症71例的疗效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3(2):40-42.

[5] 蔡莹, 刘杰民, 蔺晓源, 等. 疏肝清心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21例的临床研究. 中医药信息, 2011, 28(2):54-56.

[6] 卢晨, 杨秀娟, 胡洁, 等. 疏肝理脾与调理督脉取穴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对比. 中国针灸, 2014, 34(8):759-762.

[收稿日期:2016-03-14]

猜你喜欢
失眠临床效果
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