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与护理

2016-08-19 15:02许路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1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许路

【摘要】 目的 探讨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治疗观察与护理。方法 1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进行辅助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进行辅助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患儿住院时间、舒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5.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7.5%, 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75.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8.63±0.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23±2.64)d, 观察组舒适评分(92.11±5.53)分,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3±5.64)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采用综合护理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 提升患儿舒适度,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维护医院的形象,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肱骨上骨折;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1.163

肱骨髁上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 若未及时进行处理, 很容易引起患儿缺血性肌挛缩导致爪形手畸形, 从而严重的影响患儿的患肢运动功能[1, 2]。本次研究2010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1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进行护理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进行就诊的1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80例。所有患儿中男78例, 女82例。年龄6~13岁, 平均年龄(8.6±2.6)岁。骨折类型为屈曲型骨折86例, 伸直型骨折74例;手法复位患儿96例, 手术治疗患儿64例。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2~4个月, 平均随访时间为(3.4±0.5)个月。

1. 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辅助治疗, 即遵医嘱进行普通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 加强对患儿的临床观察, 患儿的肱骨骨折一般会出现前臂缺血及患肢疼痛严重等临床症状, 因而,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密切进行临床观察。前臂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的剧烈疼痛, 桡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患儿的首部表面皮肤苍白发凉等。若早期发现患儿的前臂缺血症状, 可以避免患儿进一步发展成爪形手[3]。由于患儿的严重疼痛等症状会导致患儿及患儿家属产生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 因而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方面的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对患儿家属进行肱骨骨折疾病知识的介绍, 包括骨折的病症, 后发症, 及针对病症的相关治疗。稳定患儿及家属的情绪, 获得其治疗程序的配合, 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鼓励患儿多进行功能锻炼, 包括练习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肩关节内敛、外展活动等。护理人员每天定时指导患儿进行相关的锻炼及练习。对于进行复位固定手术的患儿, 需要带石膏回家进行修养。同时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属详细说明有关石膏的护理知识, 嘱咐患儿要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同时要观察患儿手指末梢的血液循环形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患儿住院时间、舒适评分进行比较, 舒适度满分100分, 分数越高, 舒适度越高, 患儿越配合、安静, 无烦躁情绪。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 将有效指标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指标。显效:患儿的患肢完全愈合, 原患肢的功能锻炼不受影响, 且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患儿的患肢基本愈合, 功能活动基本不受限制, 无并发症的发生。无效:患儿的患肢未愈合, 患肢的运动功能活动受限, 有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 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5.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患儿住院时间、舒适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7.5%, 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75.0%,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8.63±0.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23±2.64)d, 观察组舒适评分为(92.11±5.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3±5.64)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通常发生在6~13岁儿童, 主要为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的骨折[3]。因为肱骨处骨折会导致肱动脉挫伤, 从而压迫血管, 导致血管痉挛, 从而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及患儿前臂高度肿胀。肱骨髁上骨折容易对患儿造成神经血管的损伤, 再加上损伤后的组织反映, 患儿患肢的局部肿胀会更加严重, 进而影响患肢远端的血液循环, 导致病程的发展较为迅速[4], 如果对患儿的患肢处理的不够及时, 则很有可能会导致缺血性的肌痉挛, 最后形成手畸形。因而对肱骨骨折患儿进行早期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对肱骨骨折的患儿进行早期观察可以有效的掌握患儿的治疗时机并且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并且延缓并发症症状的发生, 从而减轻患儿的致残程度[5]。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心理护理, 可以有效稳定其情绪, 从而在治疗上获得配合。加快患儿的愈合,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儿的痛苦, 减轻患儿家属的负担,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6-8]。

综上所述,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采用综合护理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 提升患儿舒适度,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儿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维护医院的形象,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潘仕红.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53例临床观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23):58.

[2] 卜华明. 应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疗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4(2):91-92.

[3] 谢泽翌. 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5(5):68-69.

[4] 段丽. 4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当代护士(综合版旬刊), 2014(9):36-37.

[5] 王永红, 谭宇, 范丽云, 等. 手法整复结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 2013(3):64-65.

[6] 李晓明, 左炳光, 赵秀泉. 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2例. 中医正骨, 2013, 25(11):47-48.

[7] 刘拴, 杨洪平, 张卫国.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伴发肘内翻畸形的防治探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23(16):65-67.

[8] 艾方. 心理护理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应用的效果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0):7-9.

[收稿日期:2016-06-30]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临床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