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策略探究

2016-08-26 15:34姚昌远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设计

姚昌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水平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作为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却没有多大改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如何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作业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作业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81

作业是伴随学生成长的长青树,一份高质量的作业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而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应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现在虽然课程改革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然而由于中考、高考仍以成绩论英雄,因此,大部分学校仍在大搞题海战术,学生有做不完的习题,想不尽的难题。尽管学生做了大量的作业,收效却甚微,甚至有学生因此而产生厌做情绪,作业抄袭现象也十分普遍。针对这种现状,结合科学学科的特点,笔者认为应对科学作业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才能真正发挥出作业的功能。

一、设计生活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必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其实,不论哪一学科都是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更何况是关系最密切的科学呢?这就意味着科学作业必须向学生的生活回归。这不仅仅是因为生活是科学的本源,而且是因为生活又是科学的归宿。具体地说,科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来,又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是学生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解决问题、增强科学意识、培养情感态度、发展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责任心及自信心的过程。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应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的理念,体会到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作业设计一:

教学内容: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设计目的: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动手能力,体验 “科学就在身边”的理念。

作业设计:让学生利用厨房用品进行化学实验,如用食醋清洗金属锈迹,用食醋和蛋壳制取二氧化碳等。

设计评析:这次作业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利用厨房用品进行化学实验,既巩固和深化了原有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了科学作业向生活的回归,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的理念,体会到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在玩乐中体会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作业的形式是否灵活多样。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亲近性的科学作业,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体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作业设计二:

教学内容:九年级上第一章第三节《常见的酸》

设计目的:增强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作业趣味性。

作业设计:教师编谜语(老者生来脾气躁,每逢喝水必高烧,高寿虽已九十八,性情依然不可交),让学生猜。

设计评析:这次作业以谜语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加强了对浓硫酸性质的理解,另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三、设计层次性作业,让学生在选择中挑战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但不同的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实行“作业超市化”,即将作业设计成A、B、C三个档次的闯关练习。其中A类作业偏重于综合能力的应用;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在练习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闯关练习,能完成几关就做几关。当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挑难题,更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主空间,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选择中挑战,并使每个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作业设计三:

教学内容: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设计目的:巩固物质的分类及化学式的书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作业设计:在教学完《探索物质的变化》以后,可以分层设计以下作业提供给学生选择解答。

1. 写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一种

2. 写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一种(均含有氧元素)

3. 写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一种(均含有氧元素,且氧原子个数不同)

设计评析: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既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满足了不同的学生在科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四、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创新中拓展

所谓“开放性”作业,是指那些在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真实存在,但没有现成的模式、程序,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探索与发现而获得解决的现象与事实,同时这些现象与事实的探索与解决是以其操作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特征的,而问题解决的结果为开放的(不确定的或不惟一的)是其最本质的特征。因其特点,使开放性作业情节更加生动活泼、富于生活信息、富有挑战意味,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另外,其灵活、开放、求异的特色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打破思维定势,寻找非常规解题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

作业设计四:

教学内容:八年级下第三章第六节《光合作用》

设计目的:使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二氧化碳,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和团队精神。

作业设计:先让学生准备材料,再组织一次辩论,主题是《二氧化碳的功和过》

设计评析:这次作业以辩论的形式出现,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准备时大家都各显神通,收集了大量资料,辩论时更是争先恐后,气氛空前活跃,连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团队精神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作业设计五:

教学内容:八年级下第三章《空气与生命》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使学生客观地认识空气及其作用。

作业设计:以《空气的自述》或《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短文。

设计评析: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有好的学习结果,学会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是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短文一恰恰培养了这种能力。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学生的未来,短文二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挥,有广阔的空间。另外,这次作业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五、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

学生完成科学作业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方式,而有效的科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集学生的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于一体,这样学生对科学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科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与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自主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并在探索中有所发现。

1. 调查作业

调查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调查活动也是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调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而且由于社会调查往往需要由多个学生合作完成,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作业设计六: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

设计目的: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污染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不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作业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当地水污染情况,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污染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不便,思考解决方案并进行环保宣传。

设计评析:这次作业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既有内容的结合,又有能力的综合,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整个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现实世界,考察、调查、访问,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起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同时,采访家庭、宣传环保、汇报交流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2. 探究作业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探究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应是一种学习的态度,通过探究活动,可以渗透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科学探究活动所需的时间较长,许多探究活动不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需要延伸到课外继续进行探究。

作业设计七:

教学内容: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设计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作业设计:让学生以醋酸和鸡蛋壳为原料,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可以从固体反应物的质量、颗粒大小,液体反应物的质量、浓度等因素考虑)

设计评析:本实验可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和讨论,通过这个探索过程,学生对反应的原理及其中的科学思想有了透彻掌握,同时告诉学生,发明创造和科学创新就在一个个不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过程之中。

六、设计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在整合中深化

科学课程整合的特点,一是试图超越学科界限,保留带有结构性的基本内容,注意不同学科领域知识、技能之间的融通与连接;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将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联。科学作业与其他学科相整合,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同时也使其他学科的教学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实践机会,注入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多学科知识,多种方法与能力的,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作业,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整合中进一步巩固、深化,并提高能力和素质。

作业设计八:

教学内容:九年级上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设计目的:巩固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三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作业设计:让学生根据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三者的联系。

设计评析:这次作业不仅涉及到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而且涉及到科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综合,不仅体现了新课改课程整合的特点,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业设计九:

教学内容:八年级下第二章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设计目的: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培养动手能力。

作业设计:让学生利用生活废品制作一个模型,并写上说明(模型名称、原料、特点)。

设计评析:作业完成后,在班级、级段中进行评比,有设计奖、知识奖、色彩奖、整洁奖等。这样的作业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另一方面使难得发光的后进生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融合了美术、设计等多学科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展他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能是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良好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会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培养,潜能得到挖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引领者,更应该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颜士才.初中科学“自助餐式”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0).

[2] 程顺生.减负增效形势下的初中科学作业设计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14).

[3] 俞 丽.初中科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和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16).

[4] 陈剑华.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2001(24).

(作者单位:浙江省庆元县第二中学 323800)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作业设计
自拍微视频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不微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