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曲霉菌病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的病因、症状、病检及防治

2016-08-29 09:43孟州市化工镇农业服务中心王翠红杨永胜
河南农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灰白色雏鹅曲霉菌

孟州市化工镇农业服务中心 王翠红 杨永胜



养殖天地

雏鹅曲霉菌病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的病因、症状、病检及防治

孟州市化工镇农业服务中心 王翠红 杨永胜

雏鹅曲霉菌病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是一种以雏鹅呼吸困难、流泪并有下痢为特征的疾病,能给养鹅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一、饲养状况(病因)

(一)饲养密度大,超过20只/m2。

(二)饲养环境不好,阴雨天气多,鹅舍高温、潮湿。没有干的垫料,没有及时更换垫料。

(三)鹅舍通风不良,粪臭味及氨味大。

(四)经济条件差,技术设备落后,饲养管理不科学。雏鹅部分发病后,迅速增多,并有死亡,先后投喂土霉素、卡那霉素后,均不见效。

二、症状

(一)患病雏鹅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沉郁,呆立在一边,不愿走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嗜睡,对外界反应冷漠。

(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雏鹅出现呼吸困难,张口肿颈;当张口吸气时,可见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一起一伏,呼吸时如打喷嚏样。

(三)有的雏鹅口腔黏膜严重,面部青紫,两翼闪动,尾巴上下摇动。

(四)患病雏鹅发出沙哑的摩擦声,眼睛流泪,结膜潮红;鼻子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下痢;排出的粪便稀薄,恶臭,带白色黏液或混有血丝、血块和气泡,一般为青绿色或灰白色。

(五)有的雏鹅还会出现麻痹、痉挛或阵发性抽搐,出现摇头,头向后弯曲,甚至出现不能保持平衡而跌倒的情况。

(六)个别病雏发生曲霉菌性眼炎,眼睑粘合,有的失明。

(七)病雏一般多在发病后1~3d死亡,个别会拖延至57d。

(八)有些病雏慢性病例症状不太明显,病程延长,逐渐消瘦,衰竭死亡。

三、病检

(一)剖检变化

病死雏鹅喉头和气管内有淡黄色的分泌物,肺表面或组织中散布着针尖到粟粒大小的灰白色或黄白色结节;气囊壁上有局部浑浊,呈云雾状,有的有灰白色大小不一的圆形结节或霉菌斑,用手触摸感到结节硬而有弹性;心包腔积液,心包液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心包膜混浊,不透明,增厚,呈灰白色,有的心包膜与心外膜粘连,心外膜粗糙,附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不同程度肿大,呈青铜色,肝被膜表面可见到边缘不整齐、暗灰白色、不突出的小坏死点,并充血或出血;十二指肠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可见肠粘膜脱落。

(二)实验室检查

1.曲霉菌检查

(1)曲霉菌紫外线检查:取饲料与垫草于紫外线灯下辐射,在饲料和垫料上均发出黄绿色荧光,可认为饲料和垫料都含有曲霉菌。

(2)压片镜检:采用无菌操作,取病死雏鹅新鲜的胸气囊结节和肺部病变组织,置于载玻片上,滴加少量10%氢氧化钾溶液浸泡并加盖玻片,在酒精灯上略加热,然后轻轻压盖玻片,使之透明。镜检可见有短的分枝状菌丝和分生孢子,用墨汁和氢氧化钾混合溶液染色后镜检,可见有被墨汁染成蓝色的菌丝。

(3)分离,培养:以无菌操作采取新鲜典型病死雏鹅胸气囊结节,接种于莎氏培养基上(加氟甲砚霉素抑菌),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48h,长出灰白色绒毛状菌落,有霉味;随着时间延长,菌落表面颜色逐渐变为暗烟绿色,取培养物高倍镜检,见有大量的菌丝、包囊和孢子。

2.大肠杆菌检查

(1)涂片检查: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雏鹅肝、脾组织触片和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见有大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

(2)细菌培养:无菌操作取病死雏鹅的肝、脾、肺组织,分别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及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h,各种培养基上均有菌落形成。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中等大小、直径1~3mm、微隆起、光滑、不透明、边缘整齐、灰白色的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边缘整齐、稍隆起、表面光滑湿润、直径1.52mm、粉红色的圆形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形成黑红色、有金属光泽的圆形菌落。将培养后的典型菌落制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与涂片检查相同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

(3)生化试验:将分离细菌做生化试验,该细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果糖、蔗糖、山梨醇,产酸产气;不分解淀粉、肌醇和尿素;M·R试验呈阳性,V-P试验呈阴性。

(4)致病力试验:用培养物接种4只健康、17g重的小白鼠,每只腹腔注射10倍稀释的菌液0.3mL,接种后分别在27~32h死亡。剖检死亡的小白鼠可见心内外膜出血,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肝脏肿大,用肝组织涂片后染色,镜检,可见到大致与上述一致的革兰氏阴性、两端钝圆的短小杆菌。

(5)药敏试验:挑取典型菌落均匀涂布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用多种抗菌药纸片做抑菌试验。结果可知:该菌对氟苯尼考、左旋氧氟沙星高敏,对头孢噻肟、甲磺酸培氟沙星中敏,对强力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低敏。

四、防治措施

(一)预防

1.立即停喂发霉饲料,换上新鲜饲料,适当增加青绿饲料。

2.彻底清除舍内潮湿发霉的垫料、粪便和垃圾,育雏舍内(带鹅)和舍外用5%的百毒杀消毒,每天1次;饲槽、饮水器及用具用2%的苛性钠溶液洗刷,再用清水冲洗后使用。

3.改善饲养环境,加强舍内通风,做到垫料勤换、温度适宜,使育雏舍保持干燥、卫生。

4.降低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只,以防止雏鹅过分堆挤而引起意外的机械伤亡。

(二)治疗

1.曲霉菌病的治疗:饲料中添加制霉菌素,剂量为100万IU/ kg,每天2次,连用7d。全部用1:3 000的硫酸铜溶液饮水,每天2次,连用5d。配合中药治疗,用桔梗250g,苦参150g,蒲公英、苏叶、鱼腥草各500g,水煎取汁,作为1 000只雏鹅的用量,用药液拌料喂服,每天2次,连用7d;对曲霉菌病雏鹅用药3d,可使病雏鹅群停止死亡,用药7天后即可痊愈。

2.大肠杆菌病的治疗:用百菌清饮水,每100mL百菌清加水100L,每天2次,连用5d。在饲料中添加5%的益康肽(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连用7d;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常量2倍的复合多维和维生素C。

3.治疗曲霉菌病与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每天交替使用,雏鹅1d用药4次,上午、下午各2次,便能使药物全部用上,得到彻底治疗。

4.采取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后,从第3天开始雏鹅的死亡率大大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对一些没有治疗价值的雏鹅进行淘汰。7天后,雏鹅群中不再有新的发病和死亡。

猜你喜欢
灰白色雏鹅曲霉菌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鸡曲霉菌病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鉴别与防治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地平线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肺曲霉菌合并肺放线菌感染一例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佩特曲霉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不惧遥远的勇敢鸟
雏鹅成活率低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