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变革将引爆航空制造业的下一轮革命?

2016-08-31 08:27
中国机电工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热压增材涡轮



有哪些变革将引爆航空制造业的下一轮革命?

2 015年,随着F35战斗机、A400M运输机、787和A350宽体客机等美欧新一代军民用主力产品全面进入批生产阶段,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非热压罐替代、发动机核心零件设计制造增材化和非金属化、机体装配智能化提升等降本增效技术成为研发重点。同时,一批新型金属材料在航空制造业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产业价值。航空制造业产业结构在技术和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也在发生巨大变化,2016年的世界航空制造业技术架构和产业格局将延续2015年的变革性发展态势。

▲ 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中运用越来越广泛

复材制造技术变革

2015年3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开始对未来翼身混合体飞机概念的非圆柱形复合材料压力舱验证件进行试验,该验证件由波音的非热压罐工艺制造。4月,俄罗斯航空复合材料公司交付了MS-21干线客机第一套非热压罐工艺制造的复合材料中央翼盒,该机机翼蒙皮也由非热压罐制造,这对大型民机而言还是首次。

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承力部件中受青睐的程度越来越高。空客透露其在A350之前就已应用超过1500个零件,并一直在欧盟框架计划下从事大型热塑性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研究。庞巴迪公司公开了一项新型热塑性复合材料托架技术,适用于飞机机翼、中央翼盒以及油箱的液压和燃油托架,可比金属零部件减重至少40%。极光飞行科学公司公布了目前最快、最大的增材制造无人机,其机体采用了热塑性复合材料,可通过熔融沉积成型等工艺制造出来。

2016年及未来几年,随着技术成熟、成本降低,更多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商将从经济性和周期短的角度,选择非热压罐材料与工艺,这将在复合材料结构件设计、制造流程以及原材料和制造装备供应链中掀起新的变革。

发动机研制概念颠覆

2015年2月,GE90-94B发动机高压压气机中采用增材制造的T25传感器通过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适航认证,成为首台采用增材制造部件的现役发动机,GE航空还在GEnx上试验了增材制造的钛铝合金低压涡轮叶片。

普惠公司表示,将在业界首次采用增材制造技术来生产发动机的压气机静子和同步环支架。2015年6月,罗罗公司生产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增材制造发动机组件——“遄达”XWB-97发动机直径1.5米的钛合金前轴承,组件包含的48个叶片也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

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取得发动机应用重要突破。2015年,GE航空通过F414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成功试验了世界上首个非静子组件的轻质、耐高温CMC部件,展示了其极强的耐高温和耐久性能力。与此同时,公司还在GEnx上试验了燃烧室衬里的内外环、第一级高压涡轮隔热罩以及第二级高压涡轮导向器。GE航空还将在美国本土建设碳化硅陶瓷纤维以及碳化硅陶瓷单向带两家工厂,前者将打破日本对碳化硅陶瓷纤维供应的垄断。

此外,还有三个里程碑事件值得关注:

澳大利亚联邦轻金属中心采用法国赛峰集团的设计,完全采用增材制造技术生产了两台喷气发动机概念验证机。

NASA和霍尼韦尔公司等正在进行的“以增材制造实现非金属燃气涡轮发动机”项目,制造出了CMC高压涡轮喷嘴等一系列复合材料构件。

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在整体叶盘增材制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将传统增材制造转向新型数字光子生产的“生产2.0”概念。

2016年及未来几年,增材制造和复合材料技术的成熟将颠覆现有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概念,甚至将导致主要采用增材制造或复合材料生产的发动机出现,这就可以理解GE为何将增材制造和CMC等复合材料部件的技术能力牢牢抓在手中,因为这代表着航空发动机的未来。

▲ 陶瓷基复合材料开始运用在发动机制造上

飞机装配智能化

2015年初,英国GKN公司表示将领导几家业内企业进一步完成欧盟“未来机翼结构赋能制造技术的验证与集成”项目,研发有市场前景的机翼设计、制造和装配技术,提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同年7月,波音展示了其“黑金刚石”项目,其目标之一是推进基于模型的工程,验证将更多的自动化装配技术融入复杂的飞机结构制造中。2016年1月,波音又获得了一项“机身全自动化制造工厂”专利,展示了基于自动导向车和移动机器人的自动化、可重构、可移动智能生产概念。

增强现实和可穿戴技术将使飞机装配工人的技能得到革命性提升。2015年5月,波音在其加油机装配线演示了一个增强现实平板工具,机械师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他正在装配的扭矩盒单元,也可以看到数字化的指导书、零件和箭头,以增强现实世界中的视野。6月,空客展示了一种可穿戴技术,能够帮助操作人员降低装配客舱座椅的复杂度,节省完成任务的时间。未来,这项技术将用于为A330客舱安装座椅。

此外,2015年10月,美国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机构启动了“自动装配规划”以及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自适应运载器”的后续项目——“机械装配的自动公差分配”,两项研究成果被机构核心成员波音、洛克希德·马丁、GE航空、罗罗公司等应用后,将进一步提升航空装配的智能化水平。

基于实时原位建模仿真的自适应加工,装配指令的自动化生成,基于先进测量和柔性理念的自动化装配,人与可移动机器人的协同工作等将是美欧航空制造商的几个主攻方向。2016年及未来几年,飞机装配领域将率先实现智能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并延伸至其他制造以及设计领域。届时,航空制造也将越来越“趋于前端”,越来越依靠“运筹帷幄”,航空工业的博弈将从“赛博空间”开始就能够分出胜负。

2016年及未来几年,航空制造领域的基础供应体系必将产生剧变,范围更广的整合、更深层次的重组,将成为航空制造产业格局转变的重要里程碑,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航空基础材料及部件供应链的寡头垄断程度反超金字塔顶端的主承包商,甚至对未来产品研制的话语权产生重要影响。

来源|《大飞机》杂志2016年增第1期

(原标题:《行业 | 有哪些变革将引爆航空制造业的下一轮革命?》)

猜你喜欢
热压增材涡轮
基于损伤力学的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疲劳寿命预测
热压温度和时间对塑膜增强柔性薄木表面颜色变化的影响∗
金属粉末增材在飞行器发动机的应用及挑战
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增材制造增加“信任”
热压法制备二硫化钼陶瓷靶材工艺研究
聚乙烯燃气管材热压老化特性研究
热压工艺对涤纶湿法非织造材料断裂强力的影响及优化控制
2014款宝马525Li涡轮增压压力过低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方向及未来发展趋势
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双离合变速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