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南京植树造林

2016-09-02 08:29程薇薇孙中山纪念馆江苏南京210014
档案与建设 2016年7期
关键词:中山陵紫金山悬铃木

程薇薇(孙中山纪念馆,江苏南京,210014)

孙中山与南京植树造林

程薇薇
(孙中山纪念馆,江苏南京,210014)

1929年的中山陵

民国元年,经过连年战争,又遭长江大水之灾,南京城里的难民不计其数。目睹此等情景,金陵大学美籍教授裴义理决定开发荒芜的钟山以救济灾民。裴义理找到刚刚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的民族实业家张謇,讲述了自己“招选贫民,开垦荒地,酌给费用,以工代赈,并教以改良农事与园艺之方”的设想。张謇很赞成裴义理关于成立“中国义农会”或称“华洋义赈会”的主张。但因此事重大,张謇又引领裴义理晋见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裴义理恳请孙中山“提倡造林,防止水灾”,并建言先从“以工代赈,开垦荒地”入手,孙中山非常赞同,并领衔在《成立中国义农会呼吁书》上签下了“孙文”之名,表示愿“竭力襄助,速观厥成”。紧随其后,黄兴、宋教仁、黎元洪、蔡元培、伍廷芳、唐绍仪、熊希龄、袁世凯、张謇、段祺瑞等30位民国初年的政界要人也都在呼吁书上签名。包括孙文、袁世凯在内的民国时期21位名人加盖了私章,以示郑重。

1914年,政府还专门拨给紫金山、青龙山官荒土地4000亩,作为开垦造林之用。裴义理亲自动手,并创办灾民子弟学校,传授种植技术,使参加以工代赈的农民人数越来越多,种植的林木质量越来越高。如今,钟山林木森森,便是那时打下的基础。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与世长辞,1929年安葬于紫金山中山陵。1928年4月7日,国民政府颁布法令,将在清明的植树节改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即3月12日。

1930年3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要员齐集南京东郊中山陵,第一次参加了“国父逝世纪念植树仪式”,以后每年都要举行。

1936年3月11日,“首都造林运动宣传周”拉开了帷幕,从3月11日起至3月16日止。当时,各机关、学校、报纸、电台都广泛参与,南京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全民性的植树造林活动。《中央日报》出了6天的“首都造林运动宣传周”特刊。一大批当时中国一流的林业专家在特刊上发表文章,总结南京造林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好建议。南京各区还发动群众组织宣传队,上街宣传。造林活动宣传周的高潮是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12日下午2时,中山门外孝陵卫的营防操场上,举行了全南京的植树仪式,还有飞机在空中散发造林标语。从下午1时起,南京各界一万多人在紫金山参加了植树活动,扛锹的、提桶的队伍络绎不绝。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监察院长于右任、考试院副院长钮永建等政要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到下午5点多钟,人们在紫金山的荒地上种植了扁柏1.5万株、白杨1000株。同日,各政府机关还在机关院内植树。各工厂、学校、社会团体和市民则自己选择地方植树。80年前的这次植树造林活动是解放前南京规模最大的一次植树活动。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的遗体由北京奉安南京中山陵前夕,由宋美龄担任主任的“首都绿化委员会”成立。她带领由美国人墨菲领衔的中外城市规划专家顾问们,开始了南京的植树造林的规划工作。经过勘查最后选定了悬铃木为南京的主要行道树。

从1928年起,曾留学法国的东南大学教授常宗惠奉命从上海的法租界购得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数千株,单是种植于陵园大道的就有1000多株,余下的植于中山北路、中山东路、长江路、江苏路等街道,法国梧桐成为南京近代街道的第一批行道树。当时每株树苗高约3米,栽种距离为6.6米,每个苗坑统一规划为长宽各3尺、深4尺。

海外侨胞出于对孙中山的尊敬,也赠送了近7000株名贵树木。从此以后,在每年的春、夏之际,中山陵园都要雇很多工人在紫金山植树造林。

解放前,南京每年的植树造林活动都以紫金山为重点,所以10年时间内,紫金山就绿树成荫,造林工作颇有成效。可惜的是,由于日本入侵,南京的很多树林后来都毁于战火。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南京的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1950年,南京又开展大规模的绿化运动,对行道树进行了调整和修补,将悬铃木集中栽种在陵园大道和中山路两旁。第二年又在各主干道上栽种了7021株悬铃木,使南京后来有了林荫道。南京从那时起就成为全国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

如今的紫金山绿化率早已超过80%,成为城中之山、城中之林、天然氧吧。

2014年中山陵全景

[1]王鹏善主编:《中山陵志》,南京出版社,2013年9月。

[2]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编:《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南京出版社,2008年。

[3]民革宁波市委员会编:《孙中山言论选编》,中国文化出版社,2004年5月。

[4]南京市档案馆、中山陵园管理处编:《中山陵档案史料选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5]中山大学历史研究所编:《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4年6月。

[6]傅焕光编:《总理陵园小志》,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1933年。

[7]孙中山纪念馆编:《中山陵园史话》,南京出版社,2010年1月。

猜你喜欢
中山陵紫金山悬铃木
悬铃木树
紫金山院
遗产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
在行走中学习 于实践中建构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紫金山分校“行走课程”研究掠影
悬铃木
层林尽染紫金山
空心圆头形悬铃木的整形与修剪技术
风雨90载中山陵
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
对面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