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智慧德育』体系

2016-09-03 00:33蔡晓瑜
湖北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育才德育智慧

●蔡晓瑜

构建『智慧德育』体系

●蔡晓瑜

育才实小在智慧教育的统领下,将智慧德育作为德育工作的支柱,确定了教师、家长、学生三大发展主体,以及锻造智慧班主任、培训智慧家长、培养智慧学生三项发展目标,从而构建起智慧德育的新体系。

一、锻造智慧班主任,促教师专业成长

1.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打造智慧型班级管理者

育才实小的30位班主任都是年轻教师,他们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但工作经验相对不足,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成立了青年班主任工作室,结合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采取师师之间团队互助、导师对青年教师“贴身”指导以及心理教师与班主任专业互补等方式,帮助青年班主任发展专业能力,提升班级管理智慧。同时,学校还成立了两个“智慧班主任工作室”,通过骨干打造、梯队培养、个性发展、科研导航等措施,以及小专题研究、德育课程研讨、主题活动分享等活动,努力打造智慧型骨干班主任团队。

2.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打造智慧型德育研究者

智慧班主任应是智慧型的德育研究者。育才实小的班主任团队从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出发,针对不同年段学生习惯养成的难点,进行了一系列养成教育的校本研究。如:一年级侧重“课间行规”的研究,二年级侧重“劳动习惯”的研究,三年级侧重“交往习惯”的研究,四年级侧重“社会公德”的研究,五年级侧重“文明上网”的研究,六年级侧重“青春期教育”的研究。团队成员据此编写出德育校本课程《慧行》。“行”即行为,行动,品行。我们把“行”作为一门课程,旨在引导儿童明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健康的行动,什么是良好的品行,并逐步完成由“会行”向“慧行”转变。

3.开展主题活动,锻造智慧型精神引领者

班主任面对的是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一个个体遭遇到的问题都各不相同。这就需要班主任发挥自己的智慧,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引领学生健康发展。如,针对中等生在课堂上缺少发言机会这个问题,班主任团队认真反思“优等生备受关注,学困生备受关怀,中等生无人理会”的“中等生现象”,并据此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平等让教育更美好”的主题活动,真正给予了每个学生平等发展的机会。

二、培训智慧家长,构建家校协作网络

实施智慧德育,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需要智慧教师和智慧家长共同助力。育才实小注重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培训智慧家长。

1.推进家长学校工作,提升家教智慧

家长学校如何在形成常态的同时办出成效?什么样的活动对家长有吸引力?谁来授课家长更“买账”?……育才实小紧紧抓住“有用”和“实用”这两个关键词,扎实地开展家长学校工作。

形式上,学校从家长中挖掘优质资源,聘请家庭教育专业培训者担任家长学校的名誉校长和授课讲师,以“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方式,提高家长学校的授课质量;内容上,学校针对不同年龄学生家长的困惑和需求,以“学会爱”为主线,通过“爱的信仰奥秘”“爱的资源奥秘”“爱的情绪奥秘”“爱的关系奥秘”“爱的角色奥秘”系列课程,帮助家长扭转错误的家教观念。

学校还采取现场授课与网络学习、普及性提高与小型沙龙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将家长参加学习活动的学分累计情况、学习体验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选智慧家长的重要依据,鼓励家长不断学习,努力成为智慧家长。

2.借助家长智慧,打造实践课堂

为充分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化成长,育才实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开设了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并将每周四确定为综合实践活动日。

考虑到众多家长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优势,学校邀请相关家长全方位参与了教材编写、活动设计与组织等工作。如,编写综合实践校本教材《慧玩》时,学校在充分征求相关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将1—6年级的主题分别确定为“快乐游戏”“保卫地球”“成长体验”“节日文化”“走进社区”和“楚文化足迹”;具体编写过程中,学校也聘请了部分有专业知识的家长全程参与。再比如,每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日,学校会分别邀请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走进课堂,直接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家长的参与,不仅让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更多元,更专业,更实用,而且拉近了家校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成立家长委员会,实施开放办学

学校本着科学、务实、创新的原则,成立了校、班两级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家长民主选举产生,具有维护学校和谐发展、沟通协调、传递信息、组织整合资源、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开展家长教育工作等义务,具有知情权、建议权、评价权、质询权和监督权等权利。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学年工作计划的制订,适时参与学校管理和评价工作。这些措施为开放办学、依法治校提供了更多的智慧保障。

三、培养智慧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开展课题研究,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智慧人生的重要基石。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习惯的过程就是健全人格的过程。

当前的小学生究竟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育才实小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等途径,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缺乏规则意识、他人意识,以及文明素养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以“行为规范育人项目”的研究为突破口,将培养学生良好的课间文明活动习惯、文明进餐习惯以及非校园环境下的文明礼仪习惯作为研究重点,采取分层推进、课程融合、环境育人、全员合力等策略,通过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2.开展实践活动,塑造健全人格

学校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借助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带领学生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小老师”“我是小保安”“我是小园丁”“小小楼栋长”“小小护绿队”“小小交通宣传员”等角色体验活动;学校成立了“智慧少年在行动”红领巾志愿服务队,自2013年起与空巢老人阎维娜长期结对,积极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文体活动等服务;学校还以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为契机,开展“专属定制爱的约定”主题感恩活动,为每位孩子和家长设计“爱心专属定制卡”,鼓励孩子通过孝顺长辈的实际行动表达对长辈的关爱和感恩。精彩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公德心,让公民意识在他们心中扎根。

3.实施多元评价,发展优势素质

育才实小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智慧学生”评价标准》和《“智慧学生”评价办法》,要求低年段“能自理、敢质疑、会包容、爱运动”,高年段“善自护、善思辨、善欣赏、善健体”。这既是智慧学生评比的指导性意见,更是学生智慧而有个性成长的科学导向。

每学年,学校分别围绕不同的侧重点,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确定智慧发展目标,实现优势发展。如:2015年,学校通过创设“新的一天”“上学了”的学习生活情境,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开展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整理书包和课桌椅等“自理能力大比拼”,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伤口处理及包扎、心肺复苏等“安全自护大考验”,并邀请学校生活老师、保健老师和社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及学生代表担任评委,评选出首届“智慧学生”。2016年,学校以“敢质疑、善思辨”为主题,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了“我为智慧学生点赞”的网络投票宣传活动,并在部分年级中开展了“我为课本找茬”活动和“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有没有必要”的辩论赛活动。活动同样邀请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担任评委,并评选出第二届“智慧学生”。一系列“智慧学生”评选活动,让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在学生身上找到了结合点,让学生的生命底蕴更厚实。

(作者单位:武汉市育才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育才德育智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王育才
育才中学
育才中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