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

2016-09-05 09:01李兰川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急诊科400053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4期
关键词:血源性锐器医务人员

李兰川,付 红(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急诊科400053)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

李兰川1,付红2
(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1.预防保健科;2.急诊科400053)

目的了解该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况,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暴露后预防处理效果,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7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头和锐器伤32例,发生率为86.49%,血液和体液造成的黏膜暴露5例,发生率为13.51%;所有医务人员均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无一例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结论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风险,实施标准预防及暴露后的干预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和控制;监测分析;防护对策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通常指在进行诊疗及护理等工作中,医务人员暴露于某些可能具有传染性的体液、血液及其他传染性媒介,这种病原体均来自接受诊疗及护理的传染病患者[1]。为了降低预防职业暴露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各种危害,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3年出现的职业暴露情况,搜寻相关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环节,并根据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力求为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提供有效、可行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发生过职业暴露37例医务人员,其中包括检验人员、医生和护士。

1.2监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分析。职业暴露登记表格来自本院自制,其内容包括暴露者一般情况、暴露经过、暴露时间、暴露源、暴露部位、暴露损伤程度、致锐器伤类型、暴露后处理的时间和方法、本底试验调查、暴露后预防用药情况等。医务人员一旦在临床护理及诊疗过程中出现了职业暴露后立即报告感染控制专职人员;接到相关的报告后,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应做好登记备案,并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向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或其他医务人员了解意外事件发生的经过、暴露部位处理情况、询问暴露者预防接种史及暴露源血源性传播疾病种类等,根据收集的资料综合评估分析,确定暴露等级,确定是否预防用药前完善暴露者本底血清学检测,并根据登记的血源性传播性疾病种类,确定病毒学检测项目、暴露者血清学和检测时间,给出书面通知,对实施预防性用药者,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的依从性等,追踪暴露者按期检测情况,提供咨询和随访。

2 结 果

2.1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人群分布情况37例血源性职业暴露者中护士发生人数最多(26例),占70.27%;其次是医生10例,占27.03%;检验人员1例,占2.70%。见表1。

2.2血源性职业暴露源及暴露类型本次调查暴露源均为血源性传染疾病,其中有2例患者分别患2种血源性传染疾病,血源性传染源中乙型肝炎、梅毒各10例次,均占25.64%(10/39);丙型肝炎6例次,占15.38% (6/39),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1例次,占2.56%(1/ 39);不确定12例次(12/39),占30.77%。见表2。

表1 37例职业暴露人群分布及构成比情况

表2 37名职业暴露源分布构成比情况

2.3职业暴露暴露时机的构成比情况本次调查造成职业暴露的各个环节中,主要是锐器伤造成,有以下2种情况发生暴露机会相应较大:(1)针头或锐器使用后、处置前多发生在将取下的输液针回插入输液瓶;(2)针头或锐器弃置地方不当或徒手分离锐器时被刺伤,见表3。

表3 37例职业暴露发生时机构成比情况

2.4职业暴露暴露方式构成比情况本次暴露方式以针头和锐器伤为主,占86.49%,该环节锐器多是被患者血液液污染的针,其次为血液和体液造成的黏膜暴露,占13.51%,见表4。

表4 职业暴露暴露方式构成比情况

2.5暴露后处理及预防用药37例血源性职业暴露中,紧急局部处理(局部伤口挤压、冲洗、消毒)37例,局部处理率为100.00%,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进入人体内的病毒量。经风险评估后实施预防用药20例,预防用药率54.05%。

2.6职业暴露后追踪对37例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不管是否预防用药,在1、3、6个月均进行血清学监测与随访,根据事后追踪调查结果,无一例暴露者发生血源性疾病暴露后的相关感染,见表5。

表5 接触后追踪检测

3 讨 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医院患者数量的日益增多。医务人员侵入性操作的次数逐渐增多。职业暴露,尤其是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本文旨在分析本院职业暴露防控的不足之处,以期为今后工作中职业暴露的防控指明方向。

3.1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其职业感染风险较高[2]。本调查结果显示,护士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最高危人群(70.27%,26/37),其次是医生(27.03%,10/37),也显示了护士的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这与国内外报道一致[3-6]。工作性质是导致此结果的重要原因,护士日常侵入性操作(如抽血、穿刺静脉滴注)等工作较多,所以职业暴露风险大,并且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强,更愿意上报职业暴露。职业感染发生原因与个人防护意识不强、未进行系统的防护知识教育、防护用品配备不齐、处置锐器操作不规范、标准预防的依从性低、管理上缺少监督机制、护士是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未进行有效督促等有关。因此,病房护士监督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有待医院的进一步加强。

3.2职业暴露后及时正确地预防处理能有效预防感染

本组37例医务人员发生暴露后均立即进行了局部紧急处理(首先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处挤压出血,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肥皂水冲洗,最后再使用75%乙醇或聚维酮碘消毒)和报告登记,经过评估后进行了规范的合理预防用药,无职业暴露感染发生,防护有效率为100.00%(无一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与相关报道一致[7-8]。

3.3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时情况锐器伤比血液、体液暴露高,这可能是因为锐器接触机会多,临床医务人员自认锐器伤造成的职业暴露的传染性更强、危害性更大,造成医务人员对锐器伤更敏感、更愿意上报,而忽视对血液、体液暴露的报告。不规范操作导致职业暴露:(1)12例拔针后处置不当主要是护士拔输液针后不及时处置输液针头,将输液针头回插入液体瓶塞,针头滑脱刺伤手指造成;(2)11例处置废物时的职业暴露是由于使用后的注射针随意放置到床头柜、弯盘不小心被刺伤或是在处置间分离、分检污染的针头时,造成针尖刺伤护理人员手部,造成职业暴露。另外,个别护理人员双手回套针帽,医生术中裸传缝合针发生的针刺伤,产科接生时防护用品穿带不齐,也是造成职业暴露的因素之一。因此,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不戴面罩、不穿防水雨靴),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操作行为,实施标准预防(即把所有患者分泌物、体液、血液、排泄物均看作有传染性,进行有效隔离,无论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或是否接触有明显的血迹物品,均应采取防护措施),既应防止以医务人员为媒介,将疾病传至患者,也应防止以患者为媒介,将疾病传至医务人员,因此,标准预防既保护患者又保护医务人员,故又称为双向防护,其是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预防医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同时完善医疗废物处置流程,能有效地避免和减少锐器伤所致的职业暴露。

3.4职业暴露病原体不能确定的原因本院所发生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暴露源病种不能确定为12例(30.77%),分析原因主要是:(1)患者入院后,未对患者常规进行传染病相关指标的筛查;(2)门诊患者不配合进行传染病相关指标的筛查;(3)患者处于窗口期,无法确定目前是否患有血源性的传染疾病。树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实施标准预防是针对经血传播疾病的最有效防护措施[9],同时提供充足、适宜的防护用品,如护目镜、面罩、口罩帽子、防护衣等,定期体检并接种疫苗,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后的风险。

3.5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危害本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临床和教学任务,位置处于城乡交界区,面临的患者群体也呈多样化,承接了沿线一路的铁路职工,同时也面临大多的流动人群和打工患者,血源性传染病的职业暴露成为所有医务人员面临的共同难题,暴露后的经济问题,如疫苗费、检查费、药品费和精神伤害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因此,积极采取措施,减少职业暴露后的伤害已迫在眉睫。

3.6职业暴露的具体防护措施由于本院主要是锐器伤,针对拔针后不当处置的行为及不当处置废物的行为,制订一系列的措施:(1)培训,包括全院培训、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及科室培训,三管齐下,强调不规范的诊疗行为及职业暴露的危害,树立职工标准预防的意识;(2)备齐充足的防护用物,方便医务人员的取用,同时科室人员务必人人知晓其放置位置和正确的使用方法;(3)加强对所有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安全操作培训,包括医疗废物的分类和处置方式、锐器的正确放置方式、如何正确的佩戴防护用品等;(4)管理上加强监督,督导医务人员积极采取防安全防护措施。

3.7如何减少职业暴露后的费用(1)遵循自愿原则,每年对医务人员(特别是高风险科室如手术室、妇产科、供应室、医疗废物暂存处管理人员)进行一次免疫学检查,掌握其免疫学本底情况;(2)实习学生入科前,遵循自愿原则,也进行一次免疫学检查;(3)患者入院后尽量进行一次免疫学检查,特别是手术患者,以了解有无经血源传播的传染病史,为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以上3项均能避免职业暴露后不必要的检查和预防用药,从而降低整个职业暴露后的经济负担。

总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关系到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重视标准预防是减少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关键,因此,定期对在职医务人员、新入职员、进修实习医师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及手卫生知识等培训,并定期组织理论考试及现场督导,通过反复强化,促使医务人员对职业感染及防护的态度发生根本性转变,最终达到主动改变不良行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10-11]。因此,制定并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普及职业防护知识,建立和健全职业暴露的上报、处置和防护流程,提高上报率,降低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损伤[12],同时牢固树立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对住院患者,特别是手术患者,进行必要的传染病指标筛查,要了解有无经血源传播传染病史,做到早预防、早隔离,有效地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使防护更具有针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刘利,蔡绍丽,宫海燕,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和防护[J].重庆医学,2007,36(4):376-378.

[2]万正敏.54例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资料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506-508.

[3]Mohebbi I,Shateri K,Seyedmohammadzad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schedule patterns and the marker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comparison of shift workers with day workers[J].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2012,25(4):383-391.

[4]Fiabane E,Giorgi I,Musian D,et al.Occupational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of healthcare staff in rehabilitation units[J].Med Lav,2013,103(6):482-492.

[5]Adib-Hajbaghery M,Khamechian M,Alavi NM.Nurses perception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a ualitative study[J].Iran J Nurs Midwifery Res,2012,17(5):352-359.

[6]Bakhtiari S,Mehrabi T,Hasanzadeh A.An investigation on occupational stress of the operating room staffs in hospitals affiliated to Isfah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me factors[J].Iran J Nurs Midwifery Res,2013,18(2):101-104.

[7]朱会英,王燕,沈阿丹,等.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监测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1715-1716.

[8]张伟嫦,李坚玲,李健平,等.医务人员经血源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预防[J].现代医院,2010,10(3):104-106.

[9]姚源,穆丽焕,肇颖新.职业暴露防护体系对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185-3187.

[10]提文萍.实习护士针刺伤防护教育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22-4524.

[11]周红.实习护生职业防护知识的认知调查及培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225-5226.

[12]索瑶,范珊红,高晓东.陕西省11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505-2507.

Analysis on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supervision in medical staff and 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s

Li Lanchuan1,Fu Hong2(1.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2.Department of Emergency,Chongqing Municipal Thirteenth People′s Hospital,Chongqing 400053,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status in medical staff of this hospital,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for the medical staff suffering from occupational exposure,to assess the effect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after exposure and to formulate the effective 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s.MethodsThe retrospective supervision method was adopted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egistration data of bloodborne occupational exposure occurrence among the medical staff in thi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December 2014.ResultsAmong medical staff in 37 case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32 cases were the syringe needle and sharp instrument injury,the occurrence rate was 86.49%,blood and body fluid caused the mucosal exposure in 5 cases,the occurrence rate was 13.51%;all involved medical staff received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no case of bloodborne transmitted disease infection occurred.ConclusionThe occupational exposure,especially the sharp instrument injury,is the facing high risk for medical staff,implementing the standard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after exposure is the key for decreasing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Medical staff;Occupational exposure/prevention&control;Monitoring and analysis;Protective 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4.014

A

1009-5519(2016)04-0517-03

李兰川(1977-),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015-11-05)

猜你喜欢
血源性锐器医务人员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IUD取出术致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氯化锂对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