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苹果高度蒸馏酒化解苹果产业潜在危机

2016-09-10 05:32张永茂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8期
关键词:白兰地果酒酿造

文|张永茂 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研发苹果高度蒸馏酒化解苹果产业潜在危机

文|张永茂 甘肃省农科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

目前,浓缩果汁加工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贮藏保鲜能力接近饱和。新的突破口在哪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发展苹果白兰地及高度蒸馏果酒产业,可大量消化利用苹果资源、部分替代粮食酿酒,既能化解未来苹果供大于求的矛盾,亦可缓解粮食危机。

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2015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3480万亩、苹果产量4100万吨,分别占世界总面积的46.34%和总产量的55%。随着近年定植的幼园陆续进入盛果期,全国产量每年将以5%~7%的速率递增,市场饱和、价格下滑、卖难问题将会逐步加剧。2016 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来自春耕一线的报道:题为“苹果农难咽‘低价果’”,讲述了山东省烟台产区因苹果产大于销,价低难销,果农挖树毁园的真实事件。如何保持我国苹果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化解供需矛盾、规避产能过剩成为当务之急。

苹果鲜食市场趋于饱和,精深加工势在必行

就面积而言,20 15年我国苹果种植面积3480万亩,比全国《苹果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发展目标高出了近500万亩。苹果是多年生果树,定植后5~6年进入挂果期,8~10年进入盛果期,其市场调节效应相对滞后。受2011 年-2014年苹果市场高价运行和效益的驱使,盲目超《规划》发展,必将给产业带来潜在风险和危机。

就产量而言,20 14年我国苹果在遭受自然灾害减产10~15%的情况下,产量达到3450万吨,全国人均苹果占有量24.6千克;2015年全国产量达到了4100万吨,人均苹果占有量29.3千克,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2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倍。随着30%的幼园陆续进入盛果期,产量每年将以5%~7%的速率递增,预计2020年全国苹果总产量将超过5200万吨,人均占有量超过37千克。

就市场而言,20 11年国内鲜苹果消费量2500万吨时,苹果产销两旺,高价运行;20 14年国内鲜苹果消费量2700万吨时,价格回归理性,产销趋于平衡;20 15年全国苹果增产18%,突破4000万吨时,鲜苹果消费量超过2800万吨,出现价低难销的状况。

以最乐观的市场容量分析,2015年~2020年期间,鲜果市场容量约2920万吨/年。其中,国内市场容量2800万吨/年(按20千克/人计),国际市场鲜果最大出口量120万吨,加工利用能力约760万吨。其中,80万吨浓缩果汁的原料消耗为560万吨,脱水果片、干装罐头、速冻及果酱等产品消耗原料约200万吨。鲜食与加工两项合计,市场总容量在3680万吨~3800万吨/年之间,届时还有1000万吨以上鲜果没有出路,“产大于销”的矛盾凸现。

史记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我国苹果产业随着幼园陆续进入盛果期,市场饱和、产大于销的危机即将显现。当务之急是要寻求一条化解供需矛盾、规避产能过剩的出路和方法。

在我国苹果产业发展历程中也曾出现过一次大的危机。1996年,在全国苹果面积达到4480.5万亩、产量1706万吨的时候,由于贮藏加工能力有限,苹果收获后集中上市,出现严重滞销,价格一路下跌,每斤苹果只卖八分钱,果贱伤农,挖树毁园。在1996年~2001年的6年间,果园面积从4480.5万亩锐减到3381万亩,毁园1099.5万亩,给果农带来灾难性打击。为了挽救苹果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果断决策,鼓励和投资兴修冷库和苹果浓缩果汁加工业,经过7~8年的努力才化解了这次产业危机。但是目前浓缩果汁加工已经出现产能过剩,贮藏保鲜能力接近饱和。新的突破口在哪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发展苹果白兰地及高度蒸馏果酒产业,可大量消化利用苹果资源、部分替代粮食酿酒,既能化解未来苹果供大于求的矛盾,亦可缓解粮食危机。

研发苹果高度蒸馏酒,提升产业技术,化解供需矛盾

1、苹果白兰地的定义及品牌。白兰地是英文Brandy的译音,它源于拉丁语Aguavitae,意思是:“生命之水”。通常所称的白兰地专指以葡萄为原料,经发酵、蒸馏、陈化、调配及勾兑制成的高度蒸馏酒。而以其他水果为原料用同样方法制成的酒,常在白兰地前面冠以原料水果的名称加以区别。比如,以苹果为原料制成的高度蒸馏果酒称为苹果白兰地(AppleBrandy)。

世界上著名的苹果白兰地品牌有法国“40°布拉德X.O.苹果白兰地”、“40°雷凯苹果白兰地”及“40°伊莎多拉苹果白兰地”等。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法国诺曼地大区卡尔瓦多斯省生产的布拉德(CalvadosBoulard)苹果白兰地被指定为会议唯一接待酒。同时借此东风该品牌顺利地进入了中国市场,填补了苹果白兰地在我国的空白。

2、苹果白兰地的特征及战略地位。

其一,苹果白兰地具有生态酿造、果味醇香、清洁安全的特征。苹果白兰地与干红、干白葡萄酒不同,它是一种发酵蒸馏酒。以苹果为原料,经物理破碎榨汁、自然发酵、蒸馏升华、橡木桶陈化而成的原生态果酒。通过初蒸馏,提取苹果发酵产物精华,弃其糟泊废水、农残及从农田带来的杂质,通过二次蒸馏,掐头去尾,除去甲醇和杂醇油,确保苹果白兰地安全卫生;苹果白兰地虽是一种蒸馏酒,与粮食白酒不同,其酿造过程不受水质的影响,酒中的水分是来自水果的原生态水。苹果白兰地的醇香与色泽来自水果与橡木的色香成分完美结合,柔和协调的口味和琥珀色的酒体,造就了白兰地高贵的品格。

其二,消化利用苹果资源,缓解供需矛盾,稳定苹果产业。苹果白兰地与干红、干白葡萄酒不同,对原料的含糖、含酸量要求较宽泛,即可利优质鲜果、也可利用不套袋的“光果”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浓缩其精华,实现自然发酵转化增值。每12~15 苹果可生产1000ml的40°优质苹果白兰地。

其三,以果代粮,缓解粮食危机。我国是粮食酒生产和消费大国,白酒年产量约在700万吨左右,消耗粮食1400万吨~1500万吨。在我国,一方面有1000万吨苹果资源有待加工利用,另一方面随着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面积减少,面临粮食短缺的危机,需要大量进口。若能以水果代替部分粮食酿酒,开发系列高度蒸馏酒,既能满足国人擅饮高度酒的嗜好,又符合我国酒业发展战略。

苹果白兰地酒中试生产线—蒸馏系统。

苹果白兰地酒中试生产线—发酵罐。

工作基础与建议支持途径

古人云:“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虽然近年来苹果产业处于高价运行状态,但多年生果树存在着“市场调节滞后效应”。我们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大力发展苹果高度蒸馏酒,充分利用苹果资源,化解苹果供销矛盾,保障粮食安全。

1、现有工作基础:在我国,类似白兰地高度蒸馏果酒的研究和生产相对滞后,科研平台和工业化生产基础较为薄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从2011年开始,在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领导和支持下,受命开展了“苹果白兰地酿造技术研究”。经过四年的努力,基本掌握了苹果白兰地产品开发技术要略,在酿造工艺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已完成了新产品的实验室阶段和中试研究任务,试制出批量苹果白兰地样品,经甘肃省轻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产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蒸馏酒及其配制酒》(GB2575-2012)技术指标要求,甲醇、杂醇油、重金属及农残均远远低于指标要求。产品品质经业内人士品评,普遍认为香气浓郁、口感柔软协调,苹果白兰地特征明显。

2、建议支持环节:

1)建议将苹果高度蒸馏酒新产品开发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给与支持,深入开展高度蒸馏酒(白兰地、利口酒等)酿造技术研究及酒庄苹果白兰地生产经营模式研究示范。

2)建立高度蒸馏果酒酿造科研中试平台,构建科研院所与加工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作的科技创新机制。组建包括菌种扩繁、生物发酵、复式蒸馏、酒窖陈酿、调配勾兑、罐装等设备设施在内的果酒生物发酵及酿造中试生产线,开发苹果高度蒸馏果酒系列产品。

3)倡导和支持在苹果产地及专业合作社创建苹果白兰地酒庄,就地消化果品资源,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支持开拓、培育苹果发酵酿造产品消费市场,引导消费。

4)实施品牌发展战略。苹果发酵酿造产业要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创造出有影响力的品牌。采用与我国旅游产业相结合的酒庄酒等经营模式,培育创建知名品牌,促进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三产结合。

猜你喜欢
白兰地果酒酿造
玫瑰花红曲酒酿造工艺的初步探索
第一届中国果酒大奖赛正式启动
香菇酱油的酿造技术探讨
编号“1914”和中国白兰地往事
国产白兰地能否“突围”
黄昏十月末
藜麦味噌酿造工艺及其酱粉的研制
张裕发力白兰地多元化布局
果酒年消费量正以15%的速度递增
柑橘果酒酿制工艺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