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专利情报研究
——基于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

2016-09-10 03:28王学琴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6期
关键词:申请量深加工枸杞

梅 杰 杨 剑 康 磊 杨 辉 王学琴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枸杞专利情报研究
——基于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

梅 杰 杨 剑 康 磊 杨 辉 王学琴
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本文基于Innography分析平台,对1996-2016年国内外枸杞相关产业的发明专利进行检索分析,从而掌握该领域国内外专利分布态势,并了解国内外主要枸杞生产研发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从而掌握该领域国内外专利分布态势,以促进枸杞产业技术发展,寻找研发方向。

本文基于Innography分析平台,对枸杞生产技术领域开展专利搜索及分析,以促进我国枸杞生产企业的发展,为其参与国际竞争、抓住枸杞发展的机遇寻求技术突破。本文对枸杞生产行业促进技术发展,寻找研发方向,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提高其创造与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等方面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为达研究目的,我们对1996-2016年国内外枸杞相关产业的发明专利进行检索分析,掌握该领域国内外专利分布态势,并了解国外主要枸杞生产研发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

枸杞专利分析

主要参与机构分析

通过主要参与机构分析对枸杞专利进行检索,共检索国内外专利数1298件,653个机构及个人申请了枸杞相关专利。由图1、图2可知,未分配的枸杞专利数为1032件,主要都是个人申请,并未依托单位或者机构作为专利申请人,其专利内容涵盖面广泛,包括枸杞种植、枸杞研发、枸杞深加工等多个方面,说明枸杞相关产业的研究受到全社会多方面的重视。可查询到的机构及个人的枸杞专利申请数为266件,排在前五位的企业或个人分别是余内逊(24件)、宁夏农林科学院(21件)、欧莱雅(19件)、孙村镇传统中药材种植技术协会(18件)、宁夏红中宁枸杞制品有限公司(17件)。其中,浙江省杭州市的余内逊以24件专利居个人专利申请量的首位,其专利主要是枸杞作为添加物与其余中药配伍的保健品生产方面。宁夏农林科学院和宁夏红中宁枸杞制品有限公司是宁夏本土的枸杞知名研发和生产企事业单位,主要的专利申请涉及枸杞种植、精制枸杞、枸杞酒、枸杞叶茶等原料及深加工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法国欧莱雅公司和雀巢公司的专利,欧莱雅公司枸杞将枸杞提取物作为美颜抗皱复颜补水等高端化妆品的有效添加物进行相关专利申请,雀巢公司将枸杞提取物作为抗炎症保健品的有效成分进行相关专利申请,例如:欧莱雅公司2009年申请的专利《枸杞提取物用于保持和/或恢复皮肤张力和/或紧致的用途》(申请号:CN200980122908.7)等,说明国际大公司已开始重视枸杞产业副产品开发和研究。

图1

图2

有限申请年度趋势统计分析

图3

图4

图5

图6

通过有限申请年度趋势对枸杞统计分析,共检索国内外专利数2225件,涵盖20年(1996年~2016年)专利有效年度。从图3专利申请量来看,枸杞子专利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6到2008年,该区间专利申请量很少,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年申请量不足百件,呈锯齿状起起落落,但总体变化不大;第二个阶段从2009年至2012年,该区间专利申请量有所增加,申请量上升到100-230件之间;第三个阶段,进入2013年后申请量开始出现较快增长,尤其是2013~2015年间,申请量出现了大幅攀升,2013年申请量293件,2014年申请量317件,其中 2015年达到申请量最高峰,申请量达到327件。2013~2015年这3年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了1996至 2008年这13年的专利申请总量,但2015年之后,专利申请数量有所下滑。

依据有限申请年度趋势对枸杞统计分析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内研究者和机构及企业早期申请专利保护理念较差,因此自1996至2011年申请的国家专利并不多,但从2012年开始,专利申请和认证数量逐步递增,尤其2015年申请专利的数量出现凸显,以个别研究机构及研究人员的申请专利为最多。

枸杞专利保护国统计分析

通过枸杞专利保护国对枸杞产业统计分析,共检索国内外专利数2225件,涵盖17个地区和国家。从图4可看出,对于专利保护国来说,中国作为枸杞种植发源地是主要的产地和专利申请的国家,专利申请量达到2075件, 国外来华申请的专利数量共计150件,占总专利申请量的6.6%。其中申请国最多的三个机构和国家分别是是韩国、全美包装专家学会(WPO)和法国,韩国专利申请量为93件,全美包装专家学会(WPO)11件、法国11件。从专利保护国分析可以看出,虽然中国作为枸杞种植发源地是主要的产地和专利申请的国家,专利申请数拥有绝对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国外很多机构都已经开始重视枸杞行业的发展以及枸杞深加工的研发价值,比如法国很多国际知名化妆品公司,诸如欧莱雅、香奈儿、娇兰等知名化妆品牌,已经注意到枸杞产业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针对枸杞深加工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并进行了前期的专利布局。

按研究内容统计

通过国际专利分类号对枸杞产业统计分析,共检索国内外专利数2330件,161个类别。从图6看出,前15个类别主要是枸杞食品(20.8%)、不含酒精的枸杞保健饮料(14.8%)、含酒精及其余成分的枸杞保健饮料(13.7%)、枸杞茶(9.8%)、枸杞保健药品(9.8%)、枸杞种植(6.4%)、枸杞牛奶(3.4%)、枸杞美容化妆品(2.4%)、枸杞果蔬食品(2.4%)、枸杞种植园艺(1.9%)、即食枸杞甜食(1.9%)、枸杞采摘及烘干机(1.6%)、枸杞果醋(1.6%)、枸杞中药(1.4%)、枸杞酒(1.6%)等。由以上可知,枸杞食用价值类别非常广泛,包括食品、保健酒、饮料、茶叶、牛奶、果醋等;近三分之一的专利申请量都与枸杞药用价值的保健品和化妆品有关,同时还包括枸杞园艺和采摘烘干机等专利。

枸杞产业专利地图、文本矩阵分析

通过专利地图、文本矩阵对枸杞产业统计分析,矩阵模块共有133个。图7表明,枸杞功效主要集中在健康保健、枸杞酒、枸杞子原材料等方面,按照枸杞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申请专利的包括医用类和食品类,以枸杞作为中药配伍的发明专利非常多,例如:a.枸杞与党参配伍的中药;b.枸杞与丹参配伍的中药;c.枸杞与黄芪配伍的中药;d.枸杞与当归配伍的中药;e.枸杞与茯苓配伍的中药;f.枸杞与山药配伍的中药等。还包括有利于人体其他功效的医药产品及其食品,比如:纯枸杞、枸杞保健酒、枸杞果茶、枸杞口服液、枸杞鲜汁、枸杞泡腾片、枸杞油胶丸和含有枸杞的复合保健食品等。

结语

枸杞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枸杞深加工,影响枸杞产业发

展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技术也集中在枸杞深加工领域,枸杞专利分析的战略意义就是要围绕深加工领域展开,结合专利分析,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战略分析。

一、加强枸杞深加工发明专利申请,形成核心专利保护网

枸杞产业领域的基本专利,是以枸杞深加工产品为重点的核心技术,包括食品、饮料、功能成分提取及应用等几个方面:

1.枸杞食品、饮料基本专利申请。枸杞食品、饮料的制备,技术水平单一、专利申请较多,技术具有普遍性,并不具有核心技术价值,但如果将食品、饮料领域与枸杞药用价值、保健功效的有效功能提取结合,就可以开发出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例如宁夏红公司推出的杞浓保健酒系列和解酒护肝的保健饮料系列。

2.研究并及时申请枸杞在药用、保健、化妆品方面的应用专利。按照枸杞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申请专利有医用类和食品类,以中药及其中草药为例大致分为:a.有利于人体血液流通的医药产品及其食品;b.有利人体肝肾的食品及其中药;c.对人体抗炎症相关的复合药等;d.滋润皮肤的相关保健产品;e.枸杞多糖消炎抗菌、护肤抗皱等化妆品。

3.研究并及时申请枸杞多糖在治疗各种不同疾病方面的应用专利。包括有利于人体的其他功效的医药产品及其食品,例如:有利于人体的眼睛、肺、缓解肺气肿、有利于降血糖、降血压、有利于缓解高血脂、抗癌、有利于加黑毛发的产品、有利于辅助治疗胃溃疡、有利健康的调料等产品。

二、实施外围专利申请战略,构筑枸杞深加工领域现有产品专利保护网

外围专利是指围绕基本专利技术所作出的改进发明创造专利。主要指以核心技术的基本专利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技术含量不高但实用性强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以枸杞酒产品包装为例。全美包装专家学会(WPO)也针对枸杞包装、酒瓶设计等发明专利进行了申请,相比国内宁夏红等企业只将此类发明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来说,WPO公司更好的引导和占据了包装等附加专利的市场,鉴于酒类产品的特殊性,应重点在酒类产品的瓶型、外包装上加大设计力度,改变枸杞酒瓶型单一、包装过于大众化的弊端,设计不同的瓶型,通过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在枸杞酒制备工艺核心专利外围构筑强大的专利保护网。

实施科技文献信息利用战略,促进枸杞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枸杞深加工领域技术信息公开的重要渠道是专利文献,枸杞深加工领域的最新、最前沿技术的90%以上集中在专利文献中,通过查询专利文献,科技避免信息不顺畅、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投资等对行业发展带来不好影响的情况出现,重点产品技术研发离不开科研院所的研究,其最新技术、研究主题和重点研发方向、研究方向等都需要查阅相关技术文献,通过文献跟踪分析,可以对项目的定题、方法、进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为枸杞产业深加工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猜你喜欢
申请量深加工枸杞
是酸是碱?黑枸杞知道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5万年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宁夏六月枸杞红
杨凌:双创“沃土”铺就特色扶贫路 深加工让土特农产品大放异彩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138.2万件,发明专利量质齐升企业占大头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亚热带水果深加工技术获突破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