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不会成为大国的博弈场(观察家)

2016-09-10 07:27
环球时报 2016-09-10
关键词:老挝人权奥巴马

许利平

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刚刚在老挝首都万象落下帷幕,包括中、美、俄、日、印等世界大国在内的近20个国家的领导人在此相聚,共同探讨国际和地区重大议题。在地缘政治因素日益上升的东亚地区,老挝会不会成为大国的博弈场?

自奥巴马政府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老挝是其战略最薄弱的环节。奥巴马试图通过对老挝的访问,弥补“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薄弱点,为其外交政治遗产画上圆满的句号。6日,奥巴马展开对老挝的历史性访问。老挝国家主席本扬·沃拉吉在雨中为奥巴马举行欢迎仪式。奥巴马与本扬·沃拉吉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伙伴关系,在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教育培训、环境健康、战争遗留问题、安全、人权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

那么,美国与老挝刚刚建立的全面伙伴关系能否为“亚太再平衡”战略带来动力?笔者最近访问了老挝,实地感受是——当地老百姓似乎并不在乎奥巴马的来访,一些老挝智库学者对奥巴马的来访只字不提,这与美国媒体的报道实际上存在一定的“温差”。

其实,美国与老挝关系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一方面,美国与老挝的政治制度不同,两国在民主、人权等议题上存在尖锐分歧,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对老挝的“和平演变”图谋;另一方面,越南战争中,美军投下的炸弹给老挝人民留下的肉体及心灵创伤至今没有被抚平,平均每年有上百人因这些炸弹受伤致残或死亡,这给两国政治互信带来负面冲击。一位退休的老挝外交官对笔者表示,美国人最没有资格在老挝人面前谈论人权问题,因为美国非法投放老挝数百万吨的炸弹,直到现在还使老挝人民经历痛苦或死亡,这是美国违反人权的明显例证。

因此,虽然美国与老挝建交的历史并不短,但当前美国与老挝的政治、经济和人文等关系并不紧密。如果美国试图拉拢老挝围堵中国,那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近几年,每当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召开时,南海议题不断被炒作。本次系列会议是在“南海仲裁案”之后首次召开,是否还会继续有人炒作南海议题,这取决于老挝作为东道主的管控分歧能力,同时也考验着老挝人的智慧。在万象访问期间,一位资深的老挝外交官多次向笔者强调,老挝践行的是“静默外交”,即在公开场合不发表任何刺激性言论,而是主张通过双边或多边协商的方式,解决一些分歧或争端。

从会后的声明看,本次系列会议就南海合作达成了一些具体成果,这与老挝作为东道主积极协调,促成各方协商是分不开的。老挝的“静默外交”与老挝国花品格一致,体现了老挝人的国民性格特征。老挝国花名叫占芭花,常年在老挝大街小巷盛开。圣洁,不随风一边倒;宁静,不与海棠斗花姿;含蓄,清香、浓郁,但不张扬。

中国是老挝的最大邻国,是老挝的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与老挝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老挝提出的“由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战略具有很高的契合度。随着中老铁路开工建设、中老经济合作区建立等,中国和老挝正建立越来越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根据笔者在老挝的实地调研,中国与老挝开展合作时,一定要照顾对方的舒适度。老挝人少、地多,经济发展落后,市场容量有限。无论是投资,还是旅游,我们不能一哄而上,而要把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自然环境放在第一位,这需要有关部门有效引导,否则容易产生“想象中的中国威胁论”,不利于中国与老挝可持续地发展关系。

总之,随着东盟一体化步伐加快,中国与东盟合作进一步深化,老挝在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地位日益凸显,其工业化水平也将随之逐步提升,老挝在2020年摆脱欠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可以完成的。不容置疑的是,地缘政治的阴影仍将会伴随着老挝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从历史与现实来看,老挝不会成为大国的博弈场。▲

(作者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猜你喜欢
老挝人权奥巴马
数字时代的人权何以重要:论作为价值系统的数字人权
我国发表《201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2018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
“中国优秀电影走进老挝”巡映活动落幕
微软向人权高专办提供500万美元 利用新科技帮助实施推动人权项目
人权蓝皮书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奥巴马“舞剑”
奥巴马来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