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绩立威的“轻骑兵”

2016-09-10 07:22许春华
检察风云 2016年12期
关键词:轻骑兵中央纪委执纪

许春华

队伍已“开赴前线”,必须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这就需要明确派驻机构的定位,厘清其职责,提升队伍的“战斗力”。

对派驻机构的定位和职责,最高层同样一锤定音。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所有派驻机构都要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瞪大眼睛,发现问题。纪检组长要一心一意履行监督职责,不要分管其他业务,如果都‘打成一片’、混成一锅粥了,还怎么行使监督职责呢?对党风廉政方面的问题,该发现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理就是渎职,那就要严肃问责查处。”

铆牢立规定矩的职责抓手

王岐山在两次派驻干部的培训班上,耳提面命地反复强调,“监督执纪是派驻机构的首要职责,要突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这个主业,落实派驻机构管理各项规定,建立健全约谈制度,定期向中央纪委报告工作”,派驻机构要“加大对驻在部门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纪政纪、涉嫌违法行为的审查和处置力度”,要“眼睛亮一点、耳朵长一点、鼻子灵一点,善于监督、敢于执纪,严格责任追究”,派驻纪检干部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问题线索抓起,把监督触角延伸到前端,不但要伸长耳朵、瞪大眼睛,更要多关心‘张家长、李家短’,加强日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抓早抓小,始终绷紧严格监督这根弦,敢于当‘铁包公’、‘唱黑脸’,开展‘回头看’,对发现的蛛丝马迹,早报告早处置”,“让‘派’有威‘驻’有力”。

这也是对派驻机构的“立规定矩”。

对派驻机构干部来说,这叫“没有金刚钻,别揽那个瓷器活”。派驻机构干部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派驻机构必须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找准职责定位,聚焦主业主责,深化‘三转’,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到前沿,立起来、严起来。”驻国务院港澳办纪检组长李秋芳说得十分干脆,我们已瞄准了回去干的目标,中央纪委干什么,纪检组就干什么!”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还需要建章立制。

约谈成了“常规动作”

纪委领导约谈派驻机构负责人如今已成了中央纪委和各地纪委的“常规动作”。中央纪委以上率下,开了个头。

2013年 4月22日,王岐山亲自约谈了驻财政部纪检组长刘建华和时任国资委纪委书记强卫东等人。他开门见山,“我今天找你来,就是想了解一下中央八项规定的落实情况。你就说说财政部本身落实八项规定的情况,还存在哪些问题。”刘建华一一道来。同一天,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赵洪祝等领导也与十多名纪检组长、纪委书记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约谈。随后的五天时间里,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别约谈了53位派驻到中央和国家机关的纪检组长、纪委书记。

刘建华说,“通过约谈,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更大了。”“尽管约谈的是我们这些纪检组长、纪委书记,但触动的,是驻在部门的一把手,”强卫东回忆说,“提醒、警示的是党组、党委。接到约谈通知,我就找到国资委党委书记汇报。我认为,警示正是约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约谈,推动党组(党委)履行主体责任的作用十分明显。这次约谈三天后,财政部即召开部党组会议,要求部党组成员分别与各司局长约谈,司局长分别与各处长约谈,一级抓一级,推动主体责任深入落实。

“定期报告制度” 行之有效

派驻机构定期报告制度也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举措。2015年3月以来,浙江省纪委已多次组织纪检组长口头报告监督工作情况,平均每两月举行一次。纪检组长向省纪委领导作当面报告时,不能念稿子,不能谈成绩,只报告发现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省管干部违纪违规的问题线索,且反映问题和线索时,必须指名道姓、有一说一。纪检组长陈述后,与会领导还要对其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指示。

“定期向省纪委口头报告监督工作情况就像是对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一场面试。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开展的监督工作情况,特别是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省管干部监督的实际效果,都要浓缩到报告陈述中,直接反映我们日常监督的成效。”驻省林业厅纪检组长陈跃芳说。驻省人防办纪检组长白剑峰也说,“报告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倒逼着我们必须真刀真枪地开展监督,彻底打破了纪检组长混日子当老好人的想法。”

措施有力,监督发力。

2015年1至10月,浙江省直派驻机构通过口头报告和书面廉情报告,共向省纪委对257名驻在部门领导班子成员重要事项情况作了集中报告,报告查摆149个方面的问题,内容涵盖政治纪律、主体责任、作风建设、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152条。同一时间段里,省直派驻机构共受理信访举报1962件,初核线索169件,立案76件,结案6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73人,其中处级干部21人,这与往年相比有明显的上升。

真刀真枪地开展监督

一年来,派驻机构的“国家队”和“地方军”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真刀真枪地开展监督”。

“我们这一班人,从中央纪委派出来,驻在一家,综合监督九家,就是冲着问题来的,冲着解决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的毛病去的。”徐令义对纪检组的定位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我们不是当局者而是监督者,可以跳出来看问题、提建议、调查问题线索”,称“跳出来看”是为了“钻进去干”,就是往问题线索“存量”里钻、往要害部门和重要岗位存在的问题里钻,特别是向中央机关权力运行的特点规律里钻,把为公用权还是为私用权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界限,用好用足“驻”的优势。

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长周新建也直言,“纪检组是中央纪委纪检职能的延伸,是代表中央纪委来的,与驻在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来了就要把身份亮出来,把任务讲清楚,不能客气,就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牵住落实主体责任的牛鼻子

派驻监督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紧紧牵住落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要求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今年年初,驻国办纪检组颇具新意地召开了一次各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的贯彻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推进会。纪检组把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意见直接端到了各单位面前,列出重点监督工作清单,要求与会领导签字认领,年底纪检组将逐项检查。同时,与会领导还收到了纪检组长辛维光委托带回去给各单位一把手的一封信,向一把手们传导责任压力。“就是要抓住‘关键少数’特别是各级一把手,以上率下、以点带面,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全面落实。”辛维光表示。

为此,驻国办纪检组探索建立了“两个责任”落实、领导层面定期沟通会商、参加列席重要会议、干部动态监督、畅通信访举报、廉政谈话和约谈、定期走访工作、工作信息报送等8项机制,实现监督常态化和规范化。比如,按照“两个责任”落实机制,各单位每年年底向纪检组报送本年度履行“两个责任”情况书面报告,纪检组据此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对责任清单进行修订完善,实行动态管理。

8项工作机制的建立,有效推进了综合派驻监督的常态化、规范化,使“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在综合派驻模式下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一年来,驻国办纪检组共制定了12项内部管理制度、8项综合监督机制、6项业务工作规范,打出了制度“组合拳”。

目前,驻国办纪检组正针对各单位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逐项落实今年30项重点工作,并在八家单位各确定一至两家二级单位开展深入调研,以在更深层次精准了解掌握各单位实际情况。同时,每一起案件办结后,纪检组都将涉及的问题“深挖细刨”,“一案双查”,约谈有关单位负责人,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他们还紧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纪检工作的负责人、机关纪委书记和司局级一把手等“关键少数”,逐个谈话,传导压力,目前已约谈100余人次。

约谈等是层层传导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派驻机构监督的有力武器。

驻中宣部纪检组一年来全覆盖式约谈各单位主要负责人240余人次,对各单位班子全体成员集体约谈59次,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提出明确要求。与231人次各层级干部侧面了解落实情况。随机抽取有关单位处级干部座谈了解主体责任的贯彻落实情况,不定期抽查司局级干部,并结合查处的典型违纪案件,对2个单位主要负责人和1个单位领导班子开展诫勉谈话。

握紧责任追究的法器

派驻机构还通过严格责任追究,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第二纪检室主任安祥去年下半年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对某单位职员造假聘任入编问题的责任追究上。那家单位下属事业单位一名由编外聘任入编的中层职员被查出干部和党员身份、婚姻状况、学历和履历五个方面全造假,严重违反了组织纪律,必须追责,并在当事人受到查处的同时,立即对责任问题展开调查。调查发现,该职员入编程序启动过两次,时间跨度长,造假事项多。其所在单位两任领导均已退休,经办部门原领导也退出领导岗位,具体经办的处室也换了3任处长。相关责任人员多达9人,其中局级干部4人。理清脉络后,安祥带领调查组通过与10余人谈话,调取书证30余份,逐步厘清了相关人员对一系列造假行为的识别、把关责任,最终,9名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处分和组织处理。

目前,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综合监督单位中已有4家直属单位8名领导干部因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等问题受到责任追究,同时通过纪检组督促检查,有12家单位建立了落实“两个责任”的制度,还有1家单位正在研究制定。

“今年,纪检组将继续坚持和细化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通报以及纪检联席会议等制度,把压力层层传导下去。同时攥紧问责这个有力抓手,实现问责工作常态化。”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长苏波表示。

利剑出鞘,实绩立威

出鞘的利剑既用来威慑,也用于劈斩。

这一年来,派驻机构认真践行“四种形态”,治病树,拔烂树,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对严重违纪的党员干部严肃执纪,盯住不放,一寸不让,不少派驻机构都在驻在部门实现了执纪审查“零”的突破,释放了从严执纪的强烈信号。

卢衍昌和周倩是驻中宣部纪检组的两名干部。前段时间,他们在中国外文局上班,连续几天,他们都在与该局干部职工“亲密接触”,“一起聊聊最近的新鲜事儿”。这可不是“闲得无聊”,他们需要将了解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向纪检组汇报,还要就该单位的业务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进行调研。

驻国办纪检组一进驻也立即“伸长耳朵、瞪大眼睛”,并关心起“张家长、李家短”。去年4月下旬开始,纪检组对8家单位全面进行走访调研,且对各单位问题线索进行了大起底,共起底信访件202件,需进一步处理的问题线索50余件,与新收问题线索同步开展核查,目前已办结近80%。同时对这些信访件进行认真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派驻机构还紧紧抓住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和整治“四风”这个重点,严惩顶风违纪,形成了高压态势。

2015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政协机关服务局两名干部携家带眷前往广东旅游,乘坐豪华头等舱,吃住均在高档酒店……却让一位政协委员埋单。在他们看来,这场旅行进行得极为隐蔽,留不下一丝痕迹。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纪检组抓住点滴反映,并把碎片化的证据综合起来,最终形成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假期结束不久,纪检组干部便找上门去了。

2015年春节期间,全国人大机关某事业单位一名处级干部驾驶公车回老家探亲,也是悄悄地进行,他也做梦都没有想到,很快就被纪检组“盯”上了。按照纪检组要求,所在单位党组织给予当事人党内警告处分,责成退赔所有钱款。此案在全国人大机关通报后,引起很大震动。机关干部称,这样的事放在过去,肯定批评批评就算了,“纪检组来了,要求比过去严了”。

国办系统被处理的七名司局级干部中,有四名也是涉及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去年11月,某局级干部因在带队考察期间公款旅游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纪检组并对两名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的领导干部进行问责。

“严”,正是派驻机构监督执纪工作的真实写照。

因违反廉洁纪律,长期无偿占用私营企业主钱款、车辆、住房,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全国工商联机关一名司局级干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只是驻中央统战部纪检组查办的其中一个案例。一年来,纪检组自办及会同综合监督单位查处问题线索83件,涉及99人,对4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对46人进行了诫勉谈话、约谈和批评教育。其中,纪检组直接立案查处11件,涉及20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给予诫勉谈话4人。驻中宣部纪检组一年来也立案调查13件,对8名正局级、2名副局级领导干部给予党纪处分建议。

当然也有考验的时候。派驻机构到底有没有“金刚钻”,揽得起揽不起这个“瓷器活”?

驻全国政协机关纪检组组建不久,政协礼堂管理处假发票一案的材料便摆在了纪检组的案头。这起案件时间跨度长达三年多,假发票涉案金额达1200万元,背后有着复杂的内外勾连、利益输送。许多干部心存疑问,纪检组能否顺利拿下这起案件?迎难而上,他们大量调查,并进行严谨的内部分析,选准突破口,与相关人员艰苦谈话,终于锁定证据,最终拿下了这个案子。一石激起千层浪,纪检组动真碰硬在驻在部门引发了良好反响。

驻中宣部纪检组也啃下了硬骨头。一家综合监督单位下属事业单位的局级主要领导,多年来针对他的举报信不断,多方调查均未能核实。去年,纪检组通过大起底并结合新的举报,以走读式谈话的方式一举查清了违纪事实。

实绩立威。一年来,派驻机构的监督工作捷报频传。

驻水利部纪检组今年一季度共核实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58个,对11名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或组织处理;立案6件,给予党政纪处分12人,其中,局级7人、处级4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1人。同时,追究7名局级领导干部履行主体责任或监督责任不力的责任。

窥斑见豹,这些实绩已经昭示了派驻监督巨大的力量。

这就是让驻在部门时刻感受到“纪委就在身边”。

猜你喜欢
轻骑兵中央纪委执纪
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轻骑兵”
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轻骑兵”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执纪不因事小而“散光”——不“大小统管”的执纪,就是对企图违纪者的纵容
执纪监督蒲城破解熟人圈
草原文艺轻骑兵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2016,哪些追逃新闻上了中央纪委网站头条?
打造新闻短评“轻骑兵”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9家央企“巡视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