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潮”给“僵尸企业”的启示

2016-09-12 21:30
凤凰周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百货业百货店关店

周兼明

关、关、关,近两年似乎成了传统百货业的主旋律。万达百货去年宣布将关掉全国约90家百货门店中的46家;百盛商业集团频陷关店风波;北京华堂一年在京关了4家门店;英国最大连锁零售商玛莎百货去年在华关了5家店。

“关店潮”背后,是百货业去年惨淡的商业数据:百盛整体亏损超过1.8亿元,同比下降174.3%;新华都亏损3.87亿元,净利下滑1279.39%;中百集团净利减少96.99%;新世界百货和友好集团净利都下滑近九成。2016年一季度数据同样惨烈,在上市的 54家零售企业中,有41家营业额下降。可见,这一波“关店潮”仍未见底。

很多人直觉这波“关店潮”是电商冲击导致的。但从数据看,不过是因素之一。去年,大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了30万亿元,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3.2亿元,这其中还包括餐饮外卖。网购在整个消费品零售中,占比仍在10%左右,增幅虽超过总额的增幅,但仍属稳步增长,并无大的波动。

百货店运营成本的增加,是引发“关店潮”不可小视的因素。大多数百货店的物业是租赁的,随着租约到期,很多商业房租金涨了数倍,有些黄金地段,租金上涨甚至超过10倍;而人力成本年均增长10%—30%左右。

大量购物中心的出现,对百货店冲击也很大。有调查显示,主力消费者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快,专门外出购物的频次反而低,大多数消费都发生在伴随孩子游戏或餐饮时进行,多功能的购物中心恰好满足了这种消费习惯。

百货店经营模式本身也是“硬伤”。百货店多以商品为中心,未以消费者为中心。层层代理、“联营扣点”的模式,让百货店只能选择销量大的大众品牌,个性化品牌被排除在外,百货店之间同质化严重,“关店潮”预示着行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当然,宏观因素也不可忽视。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各项指数持续下行,作为消费驱动力的居民收入,在过去十多年来,远落后于GDP的增长。民众收入少,消费自然低迷,由于百货店在整个零售业中的竞争劣势,自然首当其冲陷入“关店潮”。

从以上分析看,百货店陷入“关店潮”实属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企业难以为继,就应当退出,才能摆脱亏损的陷阱,“关店”表明这些百货企业开始了战略调整。随着零售业结构的优化,传统百货已成此行业中产能过剩的部分,淘汰反映的,恰是市场需求的变化。零售业因占用贷款和政府资源少,进入和退出非常自由,极少催生“僵尸企业”。所以,百货店的此轮“关店潮”,换个角度看反而体现了零售业的理性与活力,说明大陆的零售业已成熟地步入市场主导的时代。

自由进退本身,体现的就是经济和行业的活力,有店关门必然意味着有店开张,有企业倒闭,才能为新企业腾出空地。所以我们看到,一边是大量的百货店关店,但另一边却是无印良品、Zara等品牌店的迅速扩张。

百货业的“关店潮”给那些藏有大量“僵尸企业”的行业改革,可以带来某些启示。

大陆的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等行业的亏损面已达80%,产能过剩严重。政府供给侧改革口号提了很久了,但进展迟缓,大量“僵尸企业”仍盘踞市场难以清除。原因简单,地方政府担心GDP和就业压力,银行害怕责任和业绩考核,都不得不通过财政补贴和贷款输血的方式维持着。国企绑架市场经济、阻碍深化改革的问题已被学者频繁提出并摆上桌面讨论了。优胜劣汰原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如果连产品无竞争力、财务无力持续、资产无法抵债的三无“僵尸企业”仍能活得好好的,无疑是对要求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十八大精神的顽抗。这破坏的不只是市场经济的规则,也是对公共资源最大的浪费,甚至扭曲了整个市场的信用体系与价值判断。

大陆零售业出现的这种变化启示各级政府,在很多行业的结构转型中,政府只需做好市场机制的建设者;在要素转移中,一切要让市场说了算,别让“政府之手”改变要素的流动方向。因为企业会在试错中,自己找到方向。这种在市场中的尝试,本身就能培养企业的创新精神与对市场的敏感度,这些都是“政府之手”无法带来的市场智慧。企业只有经过了这种磨练,才能在新市场、新技术、新业态和新需求中发现与创造出新的价值。这种行业结构的优化,必须是市场自主完成的,如果总想着计划,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在这些“僵尸企业”退出市场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做的,只是提供及时、必要的社会保障政策,为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政策便利与保障。

虽然中国这一轮经济下行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应看到,网络和高科技的普及,仍创造了大量的新产业和新业态,这些新产业中孕育着经济的新动力,低迷中仍有亮点,疲软中蕴藏了逆势的成长。正如百货业陷入“关店潮”,是在逼迫滞后的百货企业进行转型一样,“僵尸企业”也不能一味靠吸髓国家来实现“满血复活”,该转型的就应转型,该混合所有制的就搞混合所有制。只有用新的服务与商业模式创造出新的价值,企业才能重新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百货业百货店关店
Tai Businessmen’s Personal Characters, History, and Enterprises in Harb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Yuan Yuelu
中国实体店关门名单
中国实体店关门名单
一种默契
百货业O2O模式的转型及开展策略探析
近20年中国百货业演变
公司寒冬
创卫不应“要了面子伤了里子”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