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专科手术室减少手术边缘时间中的运用*

2016-09-16 08:05王依贵高明华王坤素
重庆医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边缘

王依贵,廖 印,舒 红,方 利,高明华,王坤素

(重庆市人民医院: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护理部 400014)



品管圈在专科手术室减少手术边缘时间中的运用*

王依贵1,廖印1,舒红1,方利1,高明华1,王坤素2△

(重庆市人民医院: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护理部400014)

“边缘时间”是指手术患者从病房进入手术间之前和手术结束后从手术室返回病房或送至麻醉恢复室、ICU之前的4个时间段[1],虽然“边缘时间”很短暂,但这段时间对手术患者生命极易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出现对手术效果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所以医护人员应该注重手术患者的“边缘时间”的安全质量控制,注重手术患者的转运流程管理,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同的人员,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各种品管手法,持续地进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业务的活动[2]。以科学的质量管理理论为工具,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管理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3]。本科于 2015年5~10月成立了由辅导员、圈长、圈员共10人组成的品管圈活动小组,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拟定活动计划书,并组织实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5年1~10月在本院专科手术室接受局部麻醉手术的患者1 183例,其中2015年1~3月的局部麻醉手术患者394例,随机抽取150例术后到手术室换药的患者(现况值)。2015年8~10月局麻手术患者282例,随机抽取1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1.2方法

1.2.1品管圈的成立经过慎重思考,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共选择7名护士成为圈员,选出1名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强的护士为圈长,护士长、科室主任为辅导员,经过小组讨论,征集圈名、圈徽,以票决的方式,最终将圈名定为“同心圈”。圈成员每周在微信群里对品管圈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讨论,每月召开现场圈会1次,由圈长对品管圈开展情况进行小结,各圈员采用头脑风暴参与讨论,最后由辅导员做出总结点评。根据每位圈员的自身优势,通过圈会讨论和圈员的主动申请,确定了联络员、秘书、学习委员、宣传委员,资料管理、拍照摄影和数据统计负责人。

1.2.2选定主题通过圈员的头脑风暴法列出所有待解决的问题,采用评价法对梳理出的4个问题是否符合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进行5分、3分、1分的评分原则[4],4项实得平均分之和为该问题总分,集中圈员意见,最终确定“减少手术边缘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总分第一为本期品管圈活动主题。见表1。

表1 主题选定表

1.2.3拟定活动计划活动周期定为6个月。第1个月:主题选定与拟定活动计划书;第2个月:现状把握与原因分析;第3个月: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第4~5个月:实施对策;第6个月:效果评价、标准化、检讨改进。

1.2.4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对2015年1~3月的局部麻醉手术患者394例,抽取150例术后到手术室换药的患者发放调查表,了解在本院专科手术室的手术患者,手术边缘等待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情况。利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原因分析因果图,见图1。

1.2.5设定目标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根据目标值设定公式[5],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76%-(76%×58.40%×65%)=47.1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数据-改善前数据)/(目标设定值-改善前数据)×100%。

1.2.6实施整改措施

1.2.6.1制订手术患者手术排序原则老人、小孩优先原则,病情严重、有糖尿病的患者优先;同一主刀的手术患者按入院先后排序;同一病区手术按手术医生职称进行排序。

1.2.6.2制作首台手术开台流程首台手术准时开台是影响手术周转的重要因素[6],根据手术排序原则每天由住院总对手术进行具体排序,并在科室微信群公布,手术室护士给首台手术患者发“温馨提示”的短信,告知患者提前做好心理生理准备,缓解术前的焦虑和不安,杜绝由于患者的原因导致的首台手术的延误。首台手术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第2天提前上班;积极完善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工作;手术室护士保障第1台手术患者所使用的手术器械、仪器设备的完好备用;保障每天第1台手术患者的术日准时开台。每月就第1台手术准时开台情况进行汇总,对不能准时开台的手术查找原因,分析对策,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图1 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等待过久解析鱼骨图

1.2.6.3制作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运送流程根据鱼骨图原因分析,优化并制作手术患者交接及运送流程图,并按规范要求每周由质控小组组长检查执行情况,每月进行1次质量控制工作讨论,并不断地在工作中优化和完善。

2 结  果

根据计划3个月后进行效果确认,在品管圈实施前后手术患者满意度、手术医生满意度、病房护士和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品管圈前后满意度比较±s,%)

图2 品管圈实施后的无形成果雷达图

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对每1位圈员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团队凝聚力、工作积极性、品管手法的使用、医患关系和谐度8个方面进行调查,并计算得分,所有指标均有提高,见图2。

3 讨  论

3.1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患者安全品管圈作为质量管理的工具,已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7],本院专科手术室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法[8]、将品管圈活动运用到减少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等待,也得到了一定的效果,等待时间大于或等于10 min的手术患者比例由改善前的58.4%降至34.4%;边缘时间无等待的患者比例由24.0%提高到57.6%。从诸多因素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发现问题,从内到外寻找原因,利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针对要因制订对策,规范了手术排序原则、首台手术开台流程、规范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运送流程。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安全。

3.2挖掘潜能,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圈员通过参与品管圈的活动,通过参与现场管理的方式,使圈员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每一位圈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9],这样的方式同时也督促每位圈员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主动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去,同时也挖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品管圈活动强调每个圈员能够主动参与管理活动,使其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与管理权[10]。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圈员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自信心、工作积极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

3.3营造和谐氛围,提高医护患满意度品管圈的开展,缩短了手术患者边缘时间的等待,也为手术医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92.80%提高到97.60%。本次活动的目标值为47.15%,目标达标率116.46%,进步率为44.21%,使手术室在效益管理方面,在人力、物力、时间和设备等方面得到了最大的空间发挥,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满足了患者的需求,真正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加强与科室医生、病区护士的沟通,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团队协助的工作氛围。同时也打造了科室的质量品质,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推上新的一个台阶。

[1]郭松,高美霜.腰椎手术风险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36(9):54.

[2]刘婷婷,张艺,郑旭东,等.运用品管圈提高体检者静脉采血满意度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6):9-11.

[3]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

[4]李斌,曾艳,吴伟.品管圈在推进急诊患者安全转运交接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7):1924-1925.

[5]张幸国.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9.

[6]徐曙光,黄郁,阮思美,等.影响手术室周转的护理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6):5510-5511.

[7]蔡秀乔,胡跃芬.品管圈在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标识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115-117.

[8]王临润,汪洋,张相宜,等.品管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导报,2012,31(6):823-826.

[9]豆大海,孟玲.“品管圈”活动在住院药房退药管理中的应用[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0,18(5):489-491.

[10]黄群,周凯云.品管圈在提高烧伤病人床单元舒适度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4):1692-1693.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2-225)。作者简介:王依贵(1976-),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

,E-mail:825975220@qq.com。

·临床护理·10.3969/j.issn.1671-8348.2016.22.052

R47[文献标识码]C

1671-8348(2016)22-3159-03

2016-02-20

2016-04-15)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边缘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