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防洪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建设措施探讨

2016-09-18 05:04杨晓旭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16年8期
关键词:撒播渣场大庆

杨晓旭

(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管理处,黑龙江 大庆 163311)



大庆防洪一期工程水土保持建设措施探讨

杨晓旭

(大庆地区防洪工程管理处,黑龙江 大庆 163311)

文章针对大庆防洪一期工程施工中所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分区防治,明确了水土保持的治理范围,采取了分区治理及各项合理措施,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和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科学地防治,改善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水保生态环境。

大庆防洪工程;水土流失;分区防治

1 工程概况

大庆地区防洪工程位于松嫩平原中部,北起双阳河,南抵松花江,属双阳河流域和安肇新河流域,是以大庆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依安、林甸、青冈、明水、安达、肇源、肇州等市县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地区[1-2]。滞洪区总计最大库容7.42亿m3,总计最大水面面积470.60 km2,库里泡以上集水面积约1×104km2。

安肇新河流域系人工开挖的河流水系,安肇新河流域地形为东北偏高,西南略低,四周偏高,中间略低的碟形闭流区。区内泡沼众多,无天然河流,自然状态下每遇大水年份首先充满区内泡沼,再缓缓地流向西南排入嫩江[3]。

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大庆市主城区、主力油田,及区内县级城镇、农田安全的防洪除涝工程[4-5]。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加高加固安肇新河上段王花泡至北二十里泡右堤8.1 km;加高、加固下段库里泡至古恰闸两侧堤防共63.6 km;安肇新河清淤40.9 km;整修王花泡、中内泡、库里泡3座大中型滞洪区;建设水保、环保、护堤林、水文自动测报及工程安全检测等。工程于2009年开始建设,截止2015年工程基本完工。在建设过程中,对水土保持进行严格的控制,收到良好的效果。

2 确定防治责任范围及总体布局

2.1防治责任范围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中对水土保护,在建设之初就落实防治责任范围,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365.22 hm2,其中项目建设区为315.12 hm2,直接影响区为50.10 hm2。

项目建设区包括取土场、弃渣场、施工道路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见表1。取土场影响区为周围5 m范围、弃渣场周围5 m范围、施工道路两侧1.5 m范围、施工生产生活区外侧2 m范围,均计入直接影响区。将项目区划分为5个防治分区,分别为取土场、弃渣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和主体工程区。

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结合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计,针对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因压占、开挖扰动、工程填筑和弃渣等施工作业活动对占地区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程度,因地制宜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有效控制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施工期间对深挖面、松散面采取必要的防护、拦挡和遮盖措施,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正常施工;工程弃渣及时堆放到指定位置,做到先拦后弃;临时压占的土地,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整地、恢复原地类。

表1 大庆防洪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

2.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

根据防治责任范围绘制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图1),直观地反应出各个阶段采取的工程措施,使工作人员明确目标。

图1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

3 水土保持分区防治措施

3.1取土场防治区

工程在安肇新河上、下段堤防和各滞洪区的主、副坝均设置沿线取土场和集中取土场。取料场开采前主体需将无用层剥离,取料期间无用料需临时堆放,为防止无用层产生水土流失,采取临时措施挡护,根据各段无用层的数量相应计算工程量。取土无用层的厚度在0.3~0.6 m之间,有用层的平均厚度0.8~2.55 m之间。

3.1.1临时措施

为防止无用层临时堆置期间产生水土流失,在坡脚处填筑编织袋土埂进行拦挡,施工结束后土埂拆除。

编织袋土埂拦挡施工方法:人工将弃土填入编织袋后封包,沿堆土场外坡脚堆筑土埂。施工时序:根据先拦后弃的原则,表土剥离前在保护占地外界线处填筑土埂,并随着土方的堆放,不断地增加土埂长度。典型断面:四边形,以编织袋紧贴土体堆砌,堆高2层,横断面尺寸为顶宽0.4 m,高0.4 m。

拆除编织袋土埂施工方法:人工拆除土埂,用铁锨铲破编织袋,土方利用,编织袋回收。施工时序:随土方的回填利用,陆续拆除。

3.1.2植物措施

施工结束后,工程弃渣就近回填至原有土坑,取土场多形成1 m和3 m左右的取土坑,因此施工后直接将无用层挖方回填,回填费用主体已列,回填无用层后,取土场未能与周边地表相平,采取植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1)撒播种草

覆盖无用层后的取土场,对其边坡采取撒播种草,草种选用早熟禾,撒播密度为60 kg/hm2。立地条件:回填的无用层,地势平坦。草种要求:选用一级标准的草种。整地方式及时间:弃渣结束后即可。草种选择及撒播密度:早熟禾,采取撒播方式。施工方法:人工将草籽均匀撒播。

(2)恢复耕地

采取全面整地的方式恢复耕地,施工方法:人工施肥,拖拉机牵引铧犁耕翻地,耕深0.2~0.3 m。施工时序:弃渣回填整平后。

(3)栽植乔木

种植乔木恢复林地,树种选用柳树、小叶杨,株行距为2 m×2 m,工程量为18 642株。立地条件:回填的弃渣,结构松散,地势平坦。树种搭配:柳树或小叶杨,株行距2 m×2 m。苗木要求:苗木要求主、侧根发达,茎干通直园满、高度合适,分枝点高度基本一致,相邻植株规格应基本相同。整地方式及时间:穴装整地,规格40 cm×40 cm×40 cm,时间在绿化前一年夏、秋季进行。

3.2弃渣场防治区

工程弃渣场沿线布置在坝后30 m。目前坝后30 m左右范围为前期工程取土场,现为深浅不一的土坑,堤、坝加高培厚的弃渣全部回填原有土坑,弃渣回填后可使土坑基本与周边地势相平。工程弃渣组成主要为清基土,腐殖质含量较多,利于恢复植被。采取撒播种草、恢复耕地、栽植乔木等措施。

3.2.1植物措施

弃渣场占用地类主要为草地,还有部分旱田和林地,施工结束后均恢复原地类。

(1)撒播种草

采取撒播种草方式恢复植被,草种选用早熟禾,撒播密度为60 kg/hm2。立地条件:回填的清基土,地势平坦。草种要求:选用一级标准的草种。整地方式及时间:弃渣结束后即可。草种选择及撒播密度:早熟禾,采取撒播方式。施工方法:人工将草籽均匀撒播。

(2)恢复耕地

采取全面整地的方式恢复耕地,施工方法:人工施肥,拖拉机牵引铧犁耕翻地,耕深0.2~0.3 m。施工时序:弃渣回填整平后。

(3)栽植乔木

种植乔木恢复林地,树种选用柳树、小叶杨,株行距为2 m×2 m。立地条件:回填的弃渣,结构松散,地势平坦。树种搭配:柳树或小叶杨,株行距2 m×2 m。苗木要求:苗木要求主、侧根发达,茎干通直园满、高度合适,分枝点高度基本一致,相邻植株规格应基本相同。整地方式及时间:穴装整地,规格40 cm×40 cm×40 cm,时间在绿化前一年夏、秋季进行。

3.3施工道路防治区

根据工程施工需要,新建的施工临时道路分散布置,临时路宽均为7 m。

3.3.1临时措施

为保证临时道路不受降雨影响,在道路两侧挖临时排水沟。施工结束后,排水沟拆除。施工方法:根据设计断面,人工开挖为主配合修整,挖方规则堆在沟道一侧作为土埂。施工时序:与临时道路同时施工。典型断面:底宽0.3 m,坡比1∶1,沟深0.3 m。

3.3.2植物措施

施工结束后,对占用旱田的施工道路进行全面整地,恢复耕地;对占用林地的施工道路种植乔木恢复林地,树种选用小叶杨,株行距为2 m×2 m。

3.4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由于工程涉及的堤、坝较多,施工范围大,主体工程根据施工需要布置了多处生产生活区,临时征地较多。临时生活区进行严格控制,地面进行硬化处理,同时利用房屋及建筑的遮蔽防止水土流失。

3.4.1临时措施

施工期间建筑材料要整齐堆放,在工地地势相对较低一侧挖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底宽0.2 m,高0.2 m,坡比1∶1。

3.4.2植物措施

对占用旱田的施工区进行全面整地,恢复耕地;对占用草地的施工区撒播种草,草籽选用早熟禾、碱草等;对占用林地的施工区种植乔木恢复林地,树种选用小叶杨,株行距为2 m×2 m。

3.5主体工程防治区

主体工程区为堤坝及涵,施工时主要采取预防保护措施。堤坝施工时填筑工程量大,要求及

时填筑修整边坡,防止填筑料流失及进入河道;对拟利用回填的临时弃渣,集中堆放永久弃渣及时运抵弃渣场;通过宣传标语等加强施工人员水土保持意识,避免扩大扰动面积。

4 施工质量要求

工程的水土保持永久性措施主要是植物措施,对植物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以下要求:苗木栽植整地位置、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以保证能容蓄暴雨及径流。苗木采购、运输、栽植中要做到:起苗不伤根,运苗不漏根,严忌风吹日晒,清水催根,栽前放在清水中浸泡2~3 d,栽苗不窝根,分层填土踩实,要求幼苗成活达率到80%以上。对于复耕的土地腐殖土回填厚度要达到20 cm以上,平整后施肥。

5 结 语

在大庆防洪一期工程施工中,针对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通过分区防治,明确了水土保持的治理范围,采取了分区治理及各项合理措施,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和工程新增的水土流失进行科学地防治,改善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水保生态环境。

[1]王昱文.大庆地区主要洪水来源及历史洪水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3):60-61.

[2]常礼,刘森,富宏军. 大庆地区防洪工程功能多元化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164-165.

[3]孙飚.安肇新河及其滞洪区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8):8-11.

[4]刘群义,王延平,李勇士.大庆地区防洪工程蓄水兴利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5(4):76-77.

[5]阎成璞,刘群义,谢永刚.基于大庆防洪工程的管理洪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62-67.

杨晓旭(1984-),女,工程师,主要从事防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

S157.2

B

2096-0506(2016)08-0072-03

猜你喜欢
撒播渣场大庆
李大庆
绿马车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全过程管控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运维现状简析
太平料场弃渣场发育特征及防治建议
无人机撒播装置防治水稻杂草试验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水电工程沟道型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探讨
撒播爱的种子 托起梦想的翅膀
——九江市浔阳区第一幼儿园发展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