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国画的生命之线

2016-09-19 06:13向德金
老年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骨法皴法勾线

□ 向德金

小议中国画的生命之线

□ 向德金

《山水》 向德金

以线作画,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无论是白描、水墨、浅绛,还是青绿等绘画形式,都离不开“线”的应用和表现。常言道,有笔有墨为之画。笔墨即笔线,“线”,是中国画的生命之线。

中国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线描演变出丰富的笔法,古人提炼出了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即“十八描”。其中,兰叶描,是对衣纹曲折向背的一种描法,有其独立性,其特点是在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铁线描,因形如铁丝而得名,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遒劲有力的圆笔线条;高古游丝描,犹如春蚕吐丝,细而柔韧,柔中带刚,有百折不挠之态。通常,用高古游丝描画云,用行云流水描画水等等。山水画借鉴人物画描法,并演变出皴法和点法。用皴法刻画物象细节,是中国画表现手法的一大进步。皴法体现物象的阴阳和质感,有着特别功能:阴面深暗,皴线就粗而深,阳面反之。皴法的多样性,源自生活的丰富性。将描法再缩小,就成为点法。山水画借用兰叶描画轮廓线,用撅头丁描表现肌理,将枣核描和蚂蝗描等化为点或苔,使得技法逐渐丰富起来。

线的应用,在山水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发展到隋唐时代,线描画法已经成熟。隋代画家展子虔的青绿山水,以线为经,以色为纬,构成了青绿山水画法;唐代画家李思训继承展子虔画法,在大勾线中带有小斧劈皴,将线的运用推进了一步,创造了大青绿山水和金碧山水。唐代初期的吴道子,采用纯线描表现山水,将单一的勾线发展到以不同的描法,展现出线描的表现力,成为“白描”山水第一人。

进入到五代,由王维倡导的水墨山水画逐渐成熟。当时,皴法在唐代就有出现,但还不被普遍应用。五代北方山水画家荆浩总结前人的经验,在《匡庐图》中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所谓有笔,是指有皴法;有墨,是指有阴阳向背的明暗关系。同时代的南方画家董源,在表现江南山水中,首创披麻皴画法,运用了线描法、皴法、点法和染法,表现江南自然山水,轻烟淡岚,平淡天真。北宋初期,描法演变出多种皴法和流派,出现董源、李成、范宽三家鼎立的局面。到了南宋时期,山水画画法突变。南宋四大家之一李唐,继唐代画家李思训创造了小斧劈皴,山石轮廓线极具书写性;刘松年、马远和夏圭,则创造大斧劈皴和拖泥带水皴等画法,笔力苍劲,水墨淋漓,构图边角样式,以少胜多,画中有诗,将水墨山水画推向高潮。宋代江南画家,创造了南方淡墨轻岚山水图景,北方画家创造了全景式和硬笔法水墨山水。整个画坛,呈现出南北山水双向发展的势头,为元代浅绛山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集前人画法之大成,干笔淡墨,意笔绵绵,皴线复杂,画面中间以矶头巨石,设色淡雅,创立了浅绛山水新样式,影响至今。五代到元代,对山水画的变化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一千多年来,中国画发展脉络从未间断。古人将画法总结为勾、皴、擦、点、染的程式,把勾线放在首位,可见线的重要性。这一程式已被继承下来,成为国画的经典画法,根深蒂固。作画离不开勾线起稿、勾画轮廓,先立骨,画好白描,然后做其它步骤。勾线是重要的步骤。实践证明,如果脱离了中国画的作画程式,就很难画好中国画;如果没有“线”的立骨,初学者学习中国画是不可想象的。

“石如飞白,木如籀”。中国画笔线与书法同理。工笔画用行楷笔法画线,写意画用行草笔法画线,又因人而异。绘画借鉴书法技法,又各有规范:楷以点画为形质,草以使转为形质,写楷书笔带草意则活,写草书以点画为情性则灵,行书在二者之间。然而,“以书入画”和“骨法用笔”,需要长期的书画交叉训练。“骨法用笔”的骨法,一是骨气,二是骨力和骨架。每一笔必须有力度,方见生命力;有主体骨架、讲比例的笔线,才能造势立形。“以形写神”是骨法用笔的结果:中锋勾勒、取势立骨和表现神似。这也是意象造型的关键。只有熟练掌握笔墨后,意象造型才能得心应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熟悉生活,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中国画光有笔法还不够,还要将笔线赋予生命节奏感。“龙”形线是特殊的线:加上尽善尽美的笔墨,它既是性情的流露,又是生命的律动。普通的线均要具备节奏感。节奏表现为起承转合,周而复始,道一以贯之。起、行、转、收和“一波三折”是最基本的节奏。在形成过程中,“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唐孙过庭《书谱》)于此“一画”,既有结构的节奏,又有用笔的节律。

中国画情景交融,笔墨含情,线也不例外。绘画不仅是造型,更重要的是抒情;笔墨不仅要为客观描绘物象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抒发画家内心的情感。作画时,每一笔下去,均包含着形态和情态。笔线,既是对物象的描写,又是自我情感的倾泻,以致达到“情景交融”和“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也正是“线”的追求与要求。

中国画的线含时空,体现胸怀和境界。线的形成有时间和运动空间,山石有体有面,有正侧、俯仰姿态,通过运笔来完成。从体积看,有长、宽、高的三维;从线的轨迹看,有起有收。所画的线,有的大气磅礴气势逼人,也有的谨慎细弱拘谨小气,其功力和境界影响着线的质量。一笔曲折蜿蜒的轮廓线,既表达了山石的立体关系,又内含画家的生命气息,充分体现着画家的胸襟和修养。

《匡庐图》 五代后梁·荆浩 绢本设色 185.8cm×106.8cm

猜你喜欢
骨法皴法勾线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
浅议谢赫“六法”之“骨法用笔”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九)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十八)
骨法用筆 繼承傳統——梁贵臣人物画赏析
粗笔画之我见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石子变水果
鳄鱼大嘴巴
贝壳小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