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

2016-09-19 02:20大可
儿童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棋谱排除法诸侯国

大可

“G0”是什么?你一定笑掉了大牙,不就是走、去之类的意思吗?

你的英语一级棒。

不过……

“G0”是什么?

“G0”还是英语单词“围棋”呢!

“博弈”这个词听得很多了吧?它有竞争、智慧搏杀的意思。

追根寻源,“博”与“弈”分别指陆博和围棋。陆博可能演化成了后来的象棋,“弈”则流传至今。

古书中说:“尧造围棋,丹朱善之。”

在中国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写的《史记》中,记录了中国很久很久以前的五位首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尧就是“造围棋”的那位尧,丹朱是尧的儿子。爸爸发明了围棋,儿子下得非常擅长(善之)。

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高智商游戏是战国的纵横家发明的。

古代的战国时期,有七个实力比较强的诸侯国:秦国、齐国、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被称为“战国七雄”。诸侯国中最有实力的是秦国。纵横家们用合纵连横的外交、军事手段,最终导致了我国的统一。

根据地理位置,南北诸侯国联合为“纵”,东西为“横”。相对薄弱的南北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叫“合纵”;以实力强的诸侯国作为靠山,联合一些弱国,进攻另外一些诸侯国,叫“连横”。

纵横家们的全局眼光、大势掌控、合纵连横等等外交、军事策略,至今被世界学者兴趣浓厚地关注着、学习着、仿效着。

在围棋中,充满了纵横家们的智慧,说围棋是他们发明的,似乎也很有道理。

《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围棋,公元前2356年起源于中国。”公元前2356年是尧接过帝位的那一年,它接纳的是“尧造围棋”。这样

算来围棋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而两千多年以前的史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里,已经用下围棋来打比方了,出现了“举棋不定”这样的成语,说明围棋普及已久。此外,很多出土文物,也证明了围棋在中国早就风靡。

说了这么多,仅仅为了证明围棋是中国发明的?这在世界上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呀!

当然不。

更是为了说明,围棋是人类高级智慧的结晶,至今还在发扬光大。甚至有人说围棋是人类最后的智力骄傲!

可是……

“狗”战胜了Go?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名叫“阿尔法”的开始对G0“狗”视眈眈,经过苦苦修炼,今年一举击败了人类中“GO”得不错的韩国同棋手李世石。

李世石曾获得过18次国际大赛冠军。

另外一位年纪更轻的、排名世界第一的围棋手,我国的柯洁一直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柯洁曾与李世石对弈,取得8胜2负的战绩。据传如果李世石不接受挑战,将由柯洁上。

“阿尔法”是谷歌计算机设计的人工智能,它的“母语”名字加上它的功能叫Alpha Go,音译出来是“阿尔法狗”,“狗”当然是围棋英文GO的音译啦。

“人机大战”早就有了。

1996年,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与IBM的计算机“深蓝”对战国际象棋,棋王4比2获胜。

1997年,卡斯帕罗夫与改进后的“更深的蓝”较量,在最后一局中败下阵来。

2006年8月,柳大华等三位象棋特级大师、两位象棋大师挑战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苦战近3小时,大师队以2胜5和3负的总比分落败。

几天之后,象棋特级大师许银川再向浪潮天梭超级计算机发起挑战,最终下成平局,却谁也不服谁:电脑装备了大师的所有比赛棋谱、风格,大师对电脑却一无所知,不服气。而电脑设计者却说要完善设计打败所有大师,所以“握手不言和”。

围棋的人机大战电有,比如2015年在北京举行的“美林谷杯首届世界计算机围棋锦标赛”,由计算机之间搏斗后的冠军“石子旋风”,对决人类的同供高于——中国的连笑,连笑让了5子都赢,直到让了6子“石子旋风”才胜。

让子是让下棋差的一方先摆上被让数目的棋子,以取得领先优势:所以,不少人说,计算机在围棋上要战胜人类,那是遥不可及的。

“狗”拥有人的智慧?

对计算机来说,为什么围棋比象棋、国际象棋更难?

来看看电脑为什么会战胜象棋、国际象棋大师。

人脑会疲倦,疲倦后智力肯定下降,而电脑不会。但即便电脑可以无休无止地“动脑筋”(且不管它会不会出故障),也不见得会下棋,因为下棋至少有两方,计算机怎么知道对手在想些什么呢?

学棋的人往往要背棋谱,因为里面记录了很多高手的棋路(下棋的各种方法)。这有点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熟读,了解奥妙,变别人的为自己的。

下棋要能推算,每走一步棋,都能推想到后而好几步棋的可能性——当然要结合双方可能的棋步,想得越长远胜算越大。

设计者就给电脑“喂棋谱”,然后充分发挥它的特长:瞬间可以探索储存的几百万个棋谱,每秒推算棋步数远远超过人类的能力,以此来与棋于较量。

那么多棋谱、棋步掌握了如何用呢?

有排除法、穷尽法

排除法,比如谜语。

“木字多一撇,不作禾字猜,猜一字。”谜底:移。“不作禾字猜”就是排除了“禾”字,这时“木字多一撇”就要理解为“木字+多+一撇”。

用了排除法,电脑可以排除很多无用的棋路。

穷尽法,比如圆周率。这你肯定知道,平面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嘛。可结果到底是多少?

人工计算不说了,计算机超快的速度已经计算到小数点后大约5万亿位:

可这还不是结果!几百年来,人们就是用坚持不懈的“穷尽法”,想“无穷逼近”那个值。

对你来说背到3.1415926就很不错了,还有那个可以帮你记到小数点后22位的“口诀”:“山巅一寺一壶酒,儿乐,我三壶不够吃,酒杀儿,杀不死,乐而乐”(3.1415926535897932384626),够你炫一炫了。

对电脑来说,在排除法之后穷尽搜索无限多的棋路,选出最优,是战胜棋手的大法宝,“更深的蓝”就是借此战胜了卡斯帕罗夫。

但是,围棋的变化是巨量的,如果要穷尽所有的棋路,现在的计算机几亿年也无法运算完!

而人脑不必用穷尽法。高手在复杂的盘面中,凭着“棋感”直觉,就能找到极少的几种有用的棋路,掌握每一步棋可能引发的全局变化、整盘棋的趋势发展、会发生什么纵横效应等等。那不是用排除法、穷尽法能抵挡的。

别以为“棋感”高深莫测,你也有,只不过可能不在下棋上。比如你拿起试卷还没开始答题,就会窃喜——简单!或者黯然神伤——这次要考砸了!这就是你经过学习、测试等等训练后,形成的直觉判断能力,可不可以叫“考感”?呵呵。

计算机有这个能力吗?

“阿尔法狗”说:我能!设计者除了让它掌握几千年来积累的人类的大量棋谱、棋路,还让它拥有了“学习能力”,不再仅仅靠“死记硬背”了:模仿人类大脑神经模式,学习如何判断优势——这是给它配备的“策略网络”;如何取得最佳棋路——这是给它配备的“价值网络”,也就是说,让它学习“棋感”,拥有“直觉”!这样,它不必“穷尽”,而是通过对盘面的判断,就能迅速选择最有胜率的棋路!

即使这样,“阿尔法狗”也是经过了几千万次自我围棋对弈与学习,才有了挑战人类的勇气。

人类最后的智力堡垒被攻破?那肯定是无稽之谈。要说这只“狗”也是人类“训练”出来的呀!

再说,“人机大战”最终还是为了测试“机”的智力,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还有,谷歌的“阿尔法狗”洋洋得意没几天,人类就胜了一个大回合——在一年一度的世界大赛上,中国安全团队仅仅用了11秒,就攻破了号称谷歌安全防御技术水平最高、本届赛事难度最大的chmme浏览器,把这个系统的控制权握在了自己手里!

猜你喜欢
棋谱排除法诸侯国
用“行列排除法”解四宫数独(2)
用“行列排除法”解四宫数独(1)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马丁的梦幻象棋之旅之得到棋谱
屈原之死
围棋棋谱的著作权问题探析
没法守妇道
没法守妇道
左右十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