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大学生妇科疾患就诊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

2016-09-20 03:23万黎萍赵焕虎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疾患生殖道生殖

万黎萍,赵焕虎

(1.中央民族大学医院,北京 100081;2.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某高校大学生妇科疾患就诊状况及相关因素探讨

万黎萍1,赵焕虎2

(1.中央民族大学医院,北京 100081;2.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目的了解某民族高校大学生妇科疾患就诊的现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校医院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导出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校大学生因妇科疾患就诊病例1 391例,妇科疾患分月经异常、痛经、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和其他疾患等5类,再将各类疾患与相关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妇科疾患就诊共1 391例,总就诊率占在校女生的13.12%(1 391/10 602),其中月经异常占7.59%、痛经占2.34%、生殖道感染占1.63%、乳腺疾病占0.95%。不同疾患的平均就诊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P<0.05);各疾患的首诊月份峰值不同(χ2=49.86,P<0.05);研究生生殖道感染和乳腺疾病的就诊率高;文科生痛经就诊率高,理科生生殖道感染就诊率偏低;各疾患就诊率与进校年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民族高校妇科疾患的就诊率偏低,考虑主要与求医行为有关,应引导学生积极求医。此外,需依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疾患的首诊月份峰值等制定健康宣教计划和相应干预措施。

月经异常;痛经;生殖道感染;就诊率;求医行为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gynecological disease treatmen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students in a minzu university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such diseases in university. Methods Totally 1 391 students seeking gynecological disease treatment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ne 2015 were exported from the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school hospital. There were five kinds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s, abnormal menstruation, dysmenorrhea,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breast diseases and others. Then an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all diseases and related factors was made. Results The total visiting rate accounted for 13.12%(1 391/10 602),including 7.59% of abnormal menstruation, 2.34% of dysmenorrhea, 1.63% of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and 0.95% of breast diseases. The average treatment age of different diseases show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F=6.45,P<0.05), and the peaks of month for first treatment showed difference (χ2=49.86,P<0.05). Postgraduates had a higher visiting rate of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and breast diseases, liberal arts students’ visiting rate of dysmenorrhea was high and science students’ visiting rate of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was low.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visiting rate of different diseases and year when students entered school (P>0.05).Conclusion The visiting rate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 in a minzu university is relatively low,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correlated with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So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for positive medical visit. In addition, health propaganda and rela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mad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and treatment month peaks of different diseases.

[Key words]abnormal menstruation, dysmenorrhea, 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 visiting rate,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高校医院在分级诊疗中属社区医疗范畴,承担着学生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女大学生在某民族高校中占在校生半数以上,而妇科疾患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常见因素。1994年9月,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ICPD)在《行动纲领》中提出“所有国家应尽早不迟于2015年通过初级卫生系统致力于使各个年龄段的所有人获得生殖健康”。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妇科疾患就诊状况及有关因素的分析,评估在校女大学生妇科疾病的疾患及有关生殖健康的不良现状,了解相关疾患的影响因素,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的重点范围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这对提高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北京某民族高校校医院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2月份除外)共9个月在校大学生门诊就诊数据,分类整理,建立高校大学生妇科疾患就诊数据库,该数据库共1 391例患者,包含年龄、民族、原籍、年级、专业、首诊月份和疾病分类等变量。

1.2疾病分类

就诊疾病分为月经异常(月经量多、量少,周期、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闭经,月经稀发、频发)、痛经、生殖道感染(各种外阴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良性肿物)和其他疾病(早孕、异位妊娠、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卵巢囊肿、子宫内膜息肉、泌尿道感染等),共5类。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显著性水准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在校女大学生10 602人,因妇科疾患1次及以上就诊1 391人,就诊率为13.12%(1 391/10 602)。患者平均年龄为22.59±3.26岁;本科生917例(65.92%),研究生474例(34.08%);因月经异常就诊805例、痛经就诊248例、生殖道感染就诊173例、乳腺疾病就诊101例、其他疾患就诊64例,分别占在校女大学生的7.59%、2.34%、1.63%、0.95%和0.60%。

2.2首诊疾患的年龄分布情况

就诊疾患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P=0.000),痛经患者平均年龄最低,生殖道感染及乳腺疾病患者平均年龄偏高,见表1。LSD法多重比较显示,痛经患者平均年龄与生殖道感染(P=0.000)、乳腺疾病(P=0.002)、其他疾患(P=0.002)的年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殖道感染(与乳腺疾病P=0.973,与其他疾病P=0.670)、乳腺疾病(与其他疾患P=0.717)、其他疾患间的平均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首诊疾患就诊月份的分布情况

不同疾患的首诊月份峰值不同(χ2=49.86,P=0.023),1月份除其他疾患类外,各疾患就诊率均较低;月经异常在9月、11月、12月份就诊率较高;痛经在3月、5月、12月份就诊率较高;生殖道感染在3月、9月、11月份就诊率较高,乳腺疾病则在4月、6月、9月份就诊率较高,见图1、表2。

疾病名称例数(n)年龄(岁)月经异常80522.43±3.07痛经24822.08±2.77生殖道感染17323.28±3.70乳腺疾病10123.30±3.81其他疾患6423.48±4.30合计139122.59±3.26

图1 各首诊疾患就诊月份的变化趋势图

2.4首诊疾患的学历分布情况

本科生与研究生首诊疾患的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7,P=0.012),本科生以月经异常和痛经为主,研究生的生殖道感染和乳腺疾病就诊率高于本科生,见表3。

表3  首诊疾患的学历分布情况[n(%)]

2.5首诊疾患的专业分布情况

文科、理科与艺术类等专业间首诊疾患的分布间有统计学差异(χ2=26.02,P=0.012),不同疾患在不同专业其就诊数率不同,艺术类痛经就诊率较高,理科生生殖道感染就诊较低,见表4。

2.6各类疾患的复诊情况

在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内,各类疾患的复诊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67,P=0.000)。如果将2次及以上就诊定义为复诊,则生殖道感染复诊率最高(84.39%),其次是乳腺疾病(82.18%),其他疾患的复诊率最低(45.31%),见表5。

表4首诊疾患的专业分布情况[n(%)]

Table 4Major distribution of the patients for first treatment [n(%)]

疾患分类例数(n)文科理科艺术类月经异常792568(71.72)147(18.56)77(9.72)痛经239152(63.60)49(20.50)38(15.90)生殖道感染160123(76.88)18(11.25)19(11.87)乳腺疾病9754(55.67)22(22.68)21(21.65)其他疾患6144(72.13)11(18.03)6(9.84)合计1349*941(69.76)247(18.31)161(11.93)

注:*原始资料中研究生有42例专业缺失。

表5  各类疾患的就诊次数分布情况[n(%)]

3讨论

3.1女大学生妇科疾患就诊情况分析

本资料中,月经异常、痛经、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是女大学生就诊的主要妇科疾患,其就诊率,依次占在校女大学生的7.59%、2.34%、1.63%和0.95%。目前对于女大学生月经异常、痛经、生殖道感染的情况,多为问卷调查(KAP)获得。许娟等(2010年)对女大学生调查显示,月经过多者占43.6%;月经过少占33.4%,月经周期不正常占9%。对大学生痛经的发生率报道不一,较近的为64.1%[1],既往有吴宇萍[2]报道为83.77%,李东阳等(2008年)调查少数民族女大学生痛经发生率为90.9%。对生殖道感染自我报告率占48.1%[3],于秋红等(2009年)对各民族大学生调查显示,有生殖道感染症状者占59%;邓丽[4]报道女大学生生殖道感染检出率为19.97%。邓军等(2008年)对女大学生的乳腺疾病调查显示,乳腺疾病检出率为47.27%。本资料中,月经异常、痛经、生殖道感染、乳腺疾病在校医院的就诊率均远低于文献报道中的发生率/自我报告率/检出率,分析原因,除考虑自我感觉与实际患病存有一定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妇科疾患可能偏低外,更多的应该是由大学生的求医行为决定,包括选择不就诊、自行购药、到小门诊或大医院就诊。求医行为是为应对和缓解疾患而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求医行为的差异不仅反映了个体的疾病和生理差异,还反映患者所处的文化、制度和生活环境差异,反映健康公平[5]。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均影响患者的求医行为。由于求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很多,此旨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群体,妇科疾患的就诊层面提示,需关注和正确引导学生有积极的求医意识,提高实际患病的就诊率,减少疾患因消极或不当的求医行为而引发的后患。

3.2有关月经异常及痛经的影响因素分析

月经异常和痛经是女大学生最常见的妇科疾患。在除外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及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月经异常和继发性痛经的前提下,从月经生理及女性生殖内分泌解释,月经异常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功能失调相关,而影响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的因素颇多。国内李烨(2008年)调查发现,精神因素在女大学生月经失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文献提示,女大学生月经是否正常与环境因素、营养因素、自我保健行为有密切的关系[6]。对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嵇波等(2008年)有较为全面的述评,其中有“前列腺素在痛经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而其生成受性激素的调节;心理、社会因素与原发性痛经有着密切联系”。从而可见,月经异常和痛经的影响因素相似,其病因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本资料中,月经异常及痛经者年龄相对偏小,可能年龄偏小的学生对环境的适应、对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的耐受以及在如何缓解学习压力等方面相对欠缺,自我调整及心理承受力略差,更易引起生殖内分泌轴功能异常。此外,月经异常和痛经的首诊高峰在12月份有重叠,考虑有冬季寒冷的原因,中医素有“寒性凝滞,不通则痛”的观点,同时,12月份各种备考较多,心理压力大是另一重要原因。Sahin等[7]研究也发现,有痛经史的女大学生睡眠质量差。推测环境、生活方式、心理因素等引起生殖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导致了12月份月经异常和痛经的就诊率较高,该现象亦支持二者有共同病因的观点。月经异常在9月份的就诊峰值,考虑与新学年的开始,新生入校生活环境等不适应及高年级学生暑期生活后各方面的重新调整有关;痛经在3月、5月份有就诊峰值,其中3月份是春节后新学期的开始,同时季节交替,乍暖还寒,有心理、环境、气候的原因;5月份相对学习、生活比较稳定,可支配的就诊时间相对宽松;月经异常和痛经的不同首诊峰值,提示二者在病因上存在差异。艺术类学生痛经就诊率高,可能与专业特点如经期运动量超常有关;同时也提示,对低年级、艺术类学生,可以选择在月经异常及痛经的首诊峰值前进行宣教或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或减轻其疾患的发生。

3.3有关生殖道感染及乳腺疾病的分析

生殖道感染是困扰女性的常见疾病,也是影响女性生殖健康的因素。Gillet等[8]报道,细菌性阴道病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而Veldhuijzen等[9]报道,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的妇女中,HPV感染率为72.2%。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生殖健康战略中所描述的性与生殖健康五大优先领域,其中就有抗击性传播感染(包括艾滋病毒)/生殖道感染、宫颈癌以及其他妇科疾病。生殖道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是全球也是中国生殖健康的监测指标[10]之一。本资料中,生殖道感染的复诊率较高,就诊者年龄偏大,研究生就诊率高于本科生,首诊峰值在3月、9月份;综合分析,复诊率高与生殖道感染复发率高吻合,因复发症状明显而促使及时就医;考虑与生活方式或性行为相关。月经、阴道冲洗、避孕药、性伴数、性交频率等都会影响阴道菌群的构成。阴道菌群失衡可导致各类型的阴道炎症,年龄偏大的学生多有恋爱经历或已婚未育,在寒、暑假生活不规律或行为上相对受限较少,加之安全性行为意识薄弱,易罹患生殖道感染,而临床症状的出现总是滞后于行为,故开学首月就诊率较高。至于理科生生殖道感染就诊率低,是否在求医行为或生活方式上与文科生、艺术类学生有差异,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在本资料中,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居多,在6月份为首诊峰值,年龄偏大者就诊率高,复诊率也较高,分析一方面随着学籍及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对乳房的自我保健意识有所提高,同时近年媒体对某些公众人物患乳癌的相关报道也引起人们对乳腺疾病的关注;另一方面6月份是一学年结束的最后月份,毕业生面临就业或深造或婚姻等选择,低年级学生则有升级、考试或其他压力。从生理而言,乳房的发育主要是受卵巢及垂体前叶激素的影响。乳腺增生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及精神因素有关,考虑是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常导致。临床上乳腺增生多见大龄未婚、已婚未育、已婚未哺乳的妇女。这可合理的解释本资料中的现象。因此,对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在寒暑假及毕业前夕,需重点加强对生殖道感染和乳腺疾病防治的宣教。

[1]贾彤,于学文.陕西高职女生月经及经期保健知识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377-379.

[2]吴宇萍,刘兵,刘洁.女大学生痛经相关回归分析及干预研究[J].广东医学,2011,32(21):2841-2842.

[3]邱红燕,徐明,刘兰,等.宁夏高校女大学生生殖道感染自我报告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8):886-888.

[4]邓丽.某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系统健康现状调查[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0):1341-1342.

[5]李力,邱泽奇.求医行为及其社会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2):230-232.

[6]emirbag B C,GüngörmüZ.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menstruation period among the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at Eastern Black sea region of Turkey[J]. Healthmed, 2011, 5(6):1643-1646.

[7]Sahin S,Ozdemir K,Unsal A,etal.Review of frequency of dysmenorrhea and some associated factors and evalu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ysmenorrhea and sleep quality in university students[J].Gynecol Obstet Invest,2014,78(3):179-185.

[8]Gillet E, Meys J F, Verstraelen H,etal.Bacterial vaginosis is associated with uterine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a meta-analysis[J].BMC Infect Dis,201l,11:10.

[9]Veldhuijzen N J,Braunstein S L,Vyankandondera J,etal.The epidemiolog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HIV-positive and HPV-negative high-risk women in Kigali, Rwanda[J].BMC infect Dis,2011,11:333.

[10]赵更力,张小松,王晓莉,等.中国生殖健康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2):155-158.

[专业责任编辑:于学文]

Gynecological disease treatment and related factors in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WAN Li-ping1, ZHAO Huan-hu2

(1.School Hospit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2.Traditional Medicine of Chinese Minorities Research Institute,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2016-05-17

万黎萍(1964-),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妇女保健和妇科临床工作。

10.3969/j.issn.1673-5293.2016.08.006

R173

A

1673-5293(2016)08-0920-03

猜你喜欢
疾患生殖道生殖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秋风来时我已交付了温暖
生殖道感染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构筑“健康家庭”,从容应对重大疾患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