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意纯美古雅微存
——宋克章草《急就章》赏析

2016-09-20 03:24
老年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杨维桢古雅章草

□ 舒 乙

结意纯美古雅微存
——宋克章草《急就章》赏析

□ 舒 乙

《急就章》,原称《急就篇》,是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世传本共32章,每章63字。作者史游,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官黄门令。《急就篇》书名,据宋王应麟解释:“急就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这部书在魏晋间很流行,当时的书家往往多有写本。历代章草《急就章》写本,以传为三国时皇象所书最古。宋克临习章草书,即从此书得法。《急就篇》在唐以前,因为辗转传写,内容颇多讹脱。

《急就章》的书体,是当时从隶书中解化出来的一种新兴草书,人们把这种草书叫做“章草”。章草后来又经过演化变革,成为流传到现今的草书——“今草”,这是草书发展史上的两个阶段。

宋克(1327-1387年),字仲温,吴郡长州(今苏州市吴县)人。居南宫里,号南宫生,人称南宫先生。宋克能行、楷,而章草尤佳,为明初闻名于书坛的“三宋二沈”(三宋指:宋克、宋广、宋,二沈指:沈度、沈粲)之一。清杨宾《大瓢偶笔》中说:“二沈三宋俱有名于国初,余仅见仲温书,谓可追拟古人。其他皆未主见,以意度之,二沈自是朝体,但未识仲珩。昌裔何如仲温耳。”

《急就章》 (局部) 明·宋 克 纸本墨迹 13.8cm×232.7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宋克自幼便博涉群书,因其性豪爽,身躯魁伟,喜击剑走马,有任侠之举,家中蓄养门客甚众,喜饮好博,家财丧失。元末动乱之时,意欲建功立业,北走中原,举义旗而起事,不意中道受阻,遂溯江游金陵,入浙江之金华、会稽诸山,搜奇揽古。归家后因其以气节而闻名乡里,张士诚屡欲招其为幕宾,皆谢辞不赴。闭门家居,辟一室,内藏历代法名帖、周秦鼎,专心书画,日游其间不以为倦,诗文亦名于时,与吴门文士高启、张羽、徐贲、陈则等为友,时称“十才子”。晚年(明洪武初)曾任陕西凤翔县同知,不久又辞官还乡。在他隐居期间,与杨维桢、倪瓒等人相交甚契,以诗文相酬唱。特别是杨维桢,非常喜欢宋克的书法,若有新作诗词,常请仲温书之。宋克学书取法高古,从魏晋上溯草隶之,尤其是对皇象的《急就章》深有研究。相传,宋克曾师从元代的著名书家饶介,深得其用笔之法,且其于书十分用功。据《明史·文苑传》谓:“克杜门染翰,日费十纸,遂以善书名天下。”其真书出自钟繇,行草兼二王及皇象《急就草》之遗意,清劲古雅。最难能可贵的是,他将章草融合到他的行草中去,而别开生面。吴宽《匏翁家藏集》评其书谓:“克书出魏晋,深得钟王之法,故笔精墨妙,而风度翩翩可爱。”可谓中的之语。

此卷,为明洪武二年(1369年)宋克40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离”。其书法行笔劲健,章法严密,气势相连,首尾相顾,给人以“结意优美”的感受;用笔流畅,行、草相杂,结构多变,笔意健峭,古雅微存;粗犷的波脚与瘦劲的笔画巧妙结合,相映成趣,较之赵孟所临《急就章》更为生动精采,富有感染力,又具有今草的灵性、跌宕的艺术情趣。这是章草发展到宋、元以后而形成的新风格。

猜你喜欢
杨维桢古雅章草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谈张耀山的简章
章草对联
周志高
徐利明
古雅意韵华安玉
逼我做官,我就跳海
古雅之物 清冷之味
王国维“古雅”话语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