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生源大量入城,乡村生源相对减少
——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是否可行?

2016-09-21 01:39阳锡叶
湖南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怀化市生源教育局

本刊记者 阳锡叶

城市化背景下生源大量入城,乡村生源相对减少
——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是否可行?

本刊记者阳锡叶

2015年起,怀化市统筹教师编制资源,探索建立与生源流动相适应的教职工编制调配机制,并对各县(市、区)来主城区就读的各段学生数进行了统计,按照编制标准确定了应从各县(市、区)调整的教师编制数。当年从各县(市、区)调整教育编制305个到怀化主城区,其中155个给了鹤城区,150个给了市直学校。

怀化市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机制改革出台之后,既有赞成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记者深入调查发现,问题焦点不在于改革本身,而是在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教师编制城区不足、农村余编缺员的难题究竟该怎么突破?

主城区:大量学生入城缺编严重

“我头发都愁白了。”鹤城区太平桥小学校长姚飞拍了拍头发说。该校2012年9月开学,当时核编16个,后来一直没有增加,现在学校有临聘老师23人,很多老师都由高校大四实习生顶岗。由于临聘老师流动性大,素质又不能够保证,家长非常不满意。这几年,每年新增一个年级8个班,刚性需要20名老师,“每到开学前都非常着急。”

像太平桥小学这样的学校并不少,记者从鹤城区教育局拿到的一份2016年秋季新起始年级及刚性扩班各学科教师需求调研表显示:钟秀学校,新增一年级8个班,刚需20人;华都小学,新增一年级8个班,刚需20人;河西学校小学部需扩班4个,刚需10人……9所学校今年总计共刚性需求教师90人。

据统计,怀化市城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49641人(包括市直学校),而非鹤城区户口学生达31263人,占62.98%。其中一年级新生中,中方县有802人,麻阳县有86人,芷江县有116人,辰溪县有360人,溆浦县有548人,通道县有17人,靖州县有22人,会同县有61人,新晃县有34人,沅陵县有97人,洪江市有322人,市外有1451人。

“外来学生的逐年增加,加大了城区学校的编制需求,编制若不能实现跨区域调剂,怀化城区义务教育办学将难以为继。”怀化市教育局副局长曾庆明说,近5年城区新生每年以2500名的人数增长,5年至少增加了1万个学位,去年调剂305名教师编制到主城区之后,目前仍然缺编,其中鹤城区仍有代课教师280余人,市直学校有180余人。

怀化市编办分管事业单位编制纪检员周良武告诉记者,这几年,编制部门已经尽最大努力支持教育编制,前几年通过“挖潜”从其他部门调整了450个编制到教育系统,对教育系统内部也进行清理整顿“挖潜”,共督促返岗661人,辞退113人,同时缩短教师编制调整时间,由过去三年一调整到现在“一年一调整,半年一微调”,尽量盘活教育编制资源。

“到2015年,编制资源已无潜力可挖,但是编制总量不能增长的红线又不能碰。”周良武说,“主城区每年都会遇到这个难题,而一些县市农村学校余编相对较多,因此,我们请示了省编办,又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以市为单位进行编制统筹,市本级和鹤城区教育编制不够用,在全市范围内调剂解决。”

调出县:维持正常教学仍需等量教师

那么,编制调出的县(市、区)又怎么看待呢?

芷江侗族自治县和溆浦县去年分别被调整出27个和47个教师编制,记者来到两县教育局,听到的几乎是一片反对声,一位县教育局干部甚至直言这是“拆东墙补西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我们是反对的,编制调整不能忽视下面的困难。”芷江县教育局局长唐非坦言,芷江县有40000多名学生,只有1280个教师编制。这几年,芷江县城同样有大量学生涌入,2016年秋季入学,城区5所小学估算在不择校的情况下班额就达到65人,师资需求同样紧张,仅城区学校就差老师100余人。

“对于农村学校,一些学校流出了几名或者10多名学生,但是班级并没有减少,这就要保证基本的师资配备。”唐非说,“如果编随人走,那就意味着农村学校没有人来上课。”

他仔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县目前仍有95个教学点,其中有上百名学生的只有2个,最少的仅有2人。这些教学点,不可能按照师生比来配备教师,而只能根据班师比配备。加上目前学前教育没有核编,教师编制占用的还是中小学编制,这样一来,导致师资更加紧缺。目前,该县农村还有临聘教师141人。

唐非说,这几年,芷江县委培了60名免费师范生,将来都要入编,还有特岗教师服务期满的也需入编,仅今年就有80多人。“由于编制总量控制,编制减少,如果这些老师入不了编,我们的农村师资更加难以保证。”

“不科学、不合理。”溆浦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唐春景同样持反对意见。他说,溆浦县是有近100万人口的大县,2003年核编6545个,10多年来没有变过,“但是班级在增加,去年全县净增学生3000人,按50人一个班算,净增60个班,师资十分紧张。去年秋季,双井中学因为缺教师几乎开不了学,校长急得寝食难安。”

记者从怀化市教育局了解到,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动性加大,农村学生正呈逐年减少趋势。目前,按师生比算,多数乡镇学校编制有富余,但教学班级并未减少,维持正常教学仍需等量教师。而按湘政办发【2002】44号文件规定,村小23人以下只核定1个编制,多数村小不能开齐、开足课程,更谈不上专任教师教学。

统筹动态使用编制应成改革方向

“编制总量不能增加,如何最大限度盘活现有编制资源,在区域内能够动态调节、统筹使用便成为了教师编制改革的方向。”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丽群说,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学生大量流入城市,怀化市进行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机制改革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探索,长远来说也很有必要。

“但是,目前用编主体还是在农村。”她说,教师用编问题必须考虑城乡两个实际,要在保证农村学校师资的基础上随生源流动,这样才能既不损害农村教育,又最大限度盘活教师编制资源,“教师编制随生源流动绝不能搞成拆东墙补西墙,而应是一种资源优化。”

刘丽群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明显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管理过死,城乡倒挂,按师生比核编不切合农村实际等,是导致中小学专任教师紧张的重要原因,“教师编制起码要保证基本的教育教学需求。”

刘丽群建议,首先要建立健全补充更新机制,以县或者地级市为单位,负责好教师编制的总量核定和宏观管理,给足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教师。同时,加快完善区域统筹机制,真正建立起“县管校聘”体制,打通教师动态调配通道,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教师资源重组优化。

“目前,最可行的,还是要把教师由单位人变成系统人。”曾庆明也认为,要推行教育编制管理新模式,对教育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教育使用、编办监控,跨区调剂、合理配置”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现有教师资源。

“打个比方,有两所学校离得比较近,这两所学校的体育、音乐老师便可互相兼任,如此一来,就充分利用了教师资源。”曾庆明说,“而不是过去这个老师定岗定编,只属于这所学校,另外学校无法调配这所学校的老师。”

据了解,湖南“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已提出,县级教育部门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

不过,真正落实“县管校聘”还有政策障碍。“我们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周良武说,作为编制部门来讲,实行的是精细化管理,必须到人到单位,而这个单位是以学校为单位的,“目前编制部门只能通过缩短编制周期,比如半学期一调整,以尽量盘活资源。”他说,要实现教师编制“县管校聘”,目前缺少顶层设计,下级编制部门又不能违背编制管理规定,“如果顶层设计上有联动机制,那是可以的。”

问题的眼光看教育,教育的视角观热点。更多新闻视点,请登录“湖南教育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hunanjjaoyu2014

猜你喜欢
怀化市生源教育局
江都市教育局
云梦县教育局举行实验教学说课比赛活动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科教新报》2020年度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名单
怀化市城区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怀化市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