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育视野下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探析

2016-09-22 17:05孙炯
成才之路 2016年22期
关键词:情境教育活动设计体育活动

孙炯

摘 要:以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为指导,从活动目标设计与分析、活动重点与难点分析、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以及活动反思与建议几方面,研究幼儿体育活动设计。通过创设“营救懒羊羊”的情境,对设计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反思。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情境教育;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2-0077-01

情境教育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起学生主动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次活动设计是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应用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在体育活动中发展基本运动能力,在游戏中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同时还可以培养勇敢坚毅的品质。本研究运用情境教育理论,创设“营救懒羊羊”的情境,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锻炼身体,并对设计进行全方位的理论分析,继而对实践尝试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活动目标设计与分析

活动目标的制定是教学环节的关键,只有把握住活动目标才能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抓住重点和要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5岁~6岁的儿童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攀爬架、网等。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学校确定了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成分。活动目标设定为:能用手脚并用的方式协调地翻越障碍物;能团结协作地救出同伴,体验解救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与难点分析

(1)活动重点:掌握手脚并用翻越障碍物的技能。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是掌握手脚并用翻越障碍物的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儿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攀爬障碍物,因此,将这个目标定位为重点目标。在正式确定这个重点之前,要先请部分幼儿尝试翻越,发现绝大多数幼儿可以做得到,只是具体的方法还不是很完善。

(2)活动难点:能够安全平稳翻越难度不断增加的障碍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要有利于其长远发展。随着解救难度的增加,障碍物的高度也在增加,幼儿翻越的难度也会增加。比如椅子摆放的变化,先是弯曲,最后并列间隔排放,对于平衡协调性要求也逐渐增大。因此,幼儿在一次次解救中,面对难度的增加,不得不进行相应的调整。高度增加,可能翻越的速度会变慢。为达到更平稳的效果,整个活动中,幼儿会更加努力地克服难关,意志力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

三、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本活动基于情境教育理论,创设“营救懒羊羊”的情境。从羊儿们一起做羊儿健身操开始,将幼儿带入到该情境中,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再运用该情境让幼儿在解救的过程中掌握主要技能,最后成功救出懒羊羊,通过师生的庆祝活动达到情感的升华。第一,活动导入。情境创设,引起幼儿兴趣(4秒)。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村长和羊儿,随着《喜羊羊灰太狼》的主题曲一同做羊儿热身操,激发幼儿融入情境的兴趣,同时作为体育活动的热身部分,为之后的活动做准备。第二,活动展开。情境展开,营救懒羊羊(9秒~10秒)。这一环节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了解任务。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喜羊羊出发去解救同伴。二是明确翻山要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眼神多关注幼儿,讲解时尽量简洁明了,方便幼儿理解学习。三是幼儿分组练习。幼儿分两组进行练习,初步练习后集合,纠正练习中的问题,再次练习。第三,活动深入。深入情境,三次解救懒羊羊(10秒~11秒)。此环节可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了解任务。之前练习过了翻小山,准备充分可以出发去解救。二是村长探路。村长讲解示范前往狼堡的路。三是羊儿解救。此处分三次解救,前两次皆遇到了意外情况,最后一次才救出懒羊羊。三次难度递增,既能满足大部分幼儿的能力要求,同时也增加了挑战性,充满刺激,更能激发幼儿进一步解救的乐趣。第四,活动结束。情境结束,跳舞放松庆祝(3秒~4秒)。

四、活动反思与建议

(1)围绕活动,创设幼儿感兴趣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兴趣、经验、认知特点的情境,把幼儿教学活动融入情境之中,以情境为主要线索展开。教学活动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影视作品、日常生活出发,创设一个能让幼儿真正融入情境的活动。同时,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一个表面的情境,要让幼儿真正感受情境,自发地融入到情境中。例如,在本次活动中,创设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情境——营救懒羊羊,并逐步和幼儿一同融入情境之中。通过游戏化的语言进行讲解示范,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会用手脚并用的方式翻越障碍物。借助这个情境,教师与幼儿进行游戏表演,共同跨越难关,成功解救同伴懒羊羊。最后,共同舞动以庆祝救出懒羊羊,达到活动的高潮。

(2)因材施教,体育活动组织尤其要关注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园体育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设计的体育活动也应该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同时,不同年龄阶段,体育活动的倾向性也不同。比如小班幼儿身体发展水平较低,动作协调能力也相对较差,不太在意游戏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规则简单、运动量相对较小的活动,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莹.动作发展视角下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03).

[2]庄弼,任绮,李孟宁,等.幼儿体育活动及其内容体系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06).

猜你喜欢
情境教育活动设计体育活动
情境教育思想下“主线教学”的现实困境及改进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小学低年级开展思品教学的点滴体会
小学英语听力教学活动设计
抗战时期迁黔军事院校体育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