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下游典型水文站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2016-09-24 08:23李明然
海河水利 2016年4期
关键词:唐河年际径流量

李明然

唐河下游典型水文站径流演变规律研究

李明然

(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保定071000)

分析了唐河下游典型水文站1969—2002年34年来径流的年际、年代际及丰枯变化规律,采用Mann-Kendall方法研究了其径流演变趋势,得出唐河下游的年径流序列变化存在显著递减趋势和变异点,为唐河下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参考。

径流;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丰枯变化;趋势变化;唐河下游

1 流域概况

唐河为大清河水系南支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抢风岭,经山西省灵邱县东南流入河北省,穿河北省涞源县、唐县,至唐县西大洋村与主要支流通天河汇流,出山区,经定州市、望都县、清苑县,于安新县注入白洋淀,全长302 km,流域面积4 993 km2。西大洋水库以上流域面积4 420 km2,占唐河流域总面积的88.7%。主河道长226 km,流域平均宽度30.2 km,河道纵坡4.6‰。上游地表植被覆盖率小于30%,水土流失严重。

唐河流域地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局地暴雨多、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2.1℃,最高气温40.7℃,多发生在7月;最低气温-22.6℃,多发生在1月。初霜一般出现在10月下旬,终霜期多在次年4月中旬,全年无霜期190 d左右。全年风向多为西北风,风力一般达6级,阵风可达8级,冰冻期在12月至次年3月。

2 唐河下游典型水文站径流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2.1径流年际变化

径流年际变化的总体特征常用变差系数Cv或年极值比(最大、最小年流量的比值)等来表示。Cv反映一个流域径流过程的相对变化程度,Cv值大则表示径流的年际丰枯变化剧烈。下面分别对唐河下游倒马关、中唐梅水文站的径流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分析倒马关站的数据,得到倒马关站年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1所示。从倾向率来看,该站倾向率为负,说明该站径流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图1 倒马关站年径流量变化

分析中唐梅站的数据,得到中唐梅站年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从倾向率来看,该站倾向率为负,说明该站径流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

根据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1969—2002年共34年的径流资料,经计算得到两站的Cv值和年极值比,见表1—2。

图2 中唐梅站年径流量变化

表1 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年径流多年变化特征值

表2 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年径流量特征值 亿m3

由图1—2和表1可知,1969—2002年倒马关站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呈递减的趋势,年均递减0.028 4亿m3;中唐梅站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呈递减的趋势,年均递减0.024 6亿m3。

2.2径流年代际变化

分析唐河下游典型水文站径流量的年代际变化发现,径流量的年代际变化呈现规律性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倒马关站20世纪70年代水量最丰,自80年代起相对于70年代呈下降趋势,90年代较70年代下降28.20%;中唐梅站20世纪70年代水量最丰,自80年代起相对于70年代呈下降趋势,90年代较70年代下降27.83%,详见表3—4。

表3 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径流年代际变化率(相对于20世纪70年代)%

2.3径流丰枯变化

径流丰枯变化的计算方法很多,本文采用设计频率算法。

表4 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径流年代际变化 亿m3

分析唐河流域不同频率年径流量的取值区间及出现年数,详见表5。

表5 唐河流域典型水文站丰枯比例

3 唐河下游典型水文站径流变化趋势、变异点分析

3.1趋势性分析

本次趋势性分析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年径流序列X1,X2,…,Xn先确定所有对偶值(Xi,Xj,i<j)中的Xi<Xj出现次数di。其计算公式为:

当n增加,U很快收敛于标准正态分布。

假设该径流序列无趋势,根据年径流序列统计di计算出检验统计量U,给定显著性水平a,在正态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Ua/2,当U的绝对值比临界值大,则趋势显著;反之,则不显著。如检验统计量U〉0,说明序列存在递增趋势;反之,则为递减趋势。

分别对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数据进行趋势性分析计算,得出倒马关站检验统计量U=-2.535,|U|大于Ua/2,所以倒马关站年实测径流量呈显著性递减趋势;得出中唐梅站检验统计量U=-0.933 94,|U|小于Ua/2,所以中唐梅站年实测径流量呈不显著性递减趋势。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年径流序列趋势分析结果,见表6。

表6 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年径流序列趋势分析结果

3.2唐河干流径流序列趋势分析

应用Mann-Kendall法和累积距平法对流域径流进行突变检测。通过Mann-Kendall检验得到统计量U的顺序、逆序变化曲线UF、UB。取显著性水平a=0.05,得到两条临界线y=±1.96,若UF、UB曲线在临界线间有交点,则它有满足一定置信度的突变点。采用累积距平法与Mann-Kendall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变异点诊断。

3.2.1倒马关站径流序列趋势分析

应用Mann-Kendall法对唐河下游倒马关站1969—2002年34年的年径流序列进行变异诊断,发现其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倒马关站年径流量趋势变异线

由图3可知,倒马关站多年径流变化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通过了P=95%的置信度检验。在显著水平a=0.05的情况下,UF和UB曲线之间有1个交叉点,位于1998年,这说明径流在1998年发生了变异。

3.2.2中唐梅站径流序列趋势分析

应用Mann-Kendall法对唐河下游中唐梅站1969—2002年34年的年径流序列进行变异诊断,发现其年径流量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图4 中唐梅站年径流量趋势变异线

由图4可知,中唐梅站多年径流变化具有显著的下降趋势,通过了P=95%的置信度检验。在显著水平a=0.05的情况下,UF和UB曲线之间有2个交叉点,分别位于1973和1998年,这说明径流在1973 和1998年发生了变异。

4 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唐河下游典型水文站的径流变化,得出如下结论:

(1)年际变化。倒马关站和中唐梅站年际变化较大,从上到下各站径流年际变化逐渐变大;年径流量最大值倒马关站出现在1988年,中唐梅站为1988年;年径流量最小值倒马关站出现在2001年,中唐梅站为1972年。径流的年际变化起伏较大,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

(2)年代际变化。倒马关站20世纪70年代水量最丰,自80年代起相对于70年代呈下降趋势,90年代较70年代下降28.20%;中唐梅站20世纪70年代水量最丰,自80年代起相对于70年代呈下降趋势,90年代较70年代下降27.83%。

(3)丰枯变化特征。倒马关站的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交替出现,其中丰水年占26.4%、平水年占52.9%、枯水年占20.6%;中唐梅站的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交替出现,其中丰水年占26.5%、平水年占50%、枯水年占23.5%。

(4)运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分析得到唐河下游典型水文站的年径流序列的变化趋势,倒马关站呈显著递减,中唐梅站呈不显著递减;唐河下游存在变异点,倒马关站为1998年,中唐梅站为1973和1998年。

唐河流域受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径流变化复杂,突变性强。在分析和研究其演变规律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流域局部地区的径流变化特性,找出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因子,进一步弄清区域径流变化的内在特性,才能真正把握唐河径流自身的变化规律。

[1]王银堂,胡四一,王宗志.流域初始水权分配及水量水质调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杨福生.小波变换的工程分析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李祚泳.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分析的若干进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2(2):1-4.

TV121+.4

A

1004-7328(2016)04-0040-03

10.3969/j.issn.1004-7328.2016.04.013

2016—04—15

李明然(1981—),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唐河年际径流量
非平稳序列技术在开垦河年径流量预报中的应用
我爱家乡唐河
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及年代际变化分析塔西河来水变化状况
北纬30°中层顶区域钠与铁原子层的结构和年际变化
1956年~2015年渭河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分析
1956—2013年汾河入黄河川径流量演变特性分析
唐河人大“摆擂” 三级代表“比武”
以持续创新助推“科技唐河”建设
我的唐河
亚洲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未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