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祛瘀调脂汤治疗高血脂症62例观察

2016-09-26 08:13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高血脂症绞股蓝调脂

李 军

(河南省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南 焦作 454001)

化痰祛瘀调脂汤治疗高血脂症62例观察

李 军

(河南省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中医科,河南 焦作 454001)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调脂汤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自拟化痰祛瘀调脂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6周统计结果。结果:血脂控制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C、TG、LDL-C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化痰祛瘀调脂汤治疗高血脂症疗效较好。

高血脂症;化痰祛瘀调脂汤;对照治疗观察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症或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脂症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故调节血脂水平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自拟化痰祛瘀调脂汤治疗高血脂症6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09例,均为2012年11月至2015年8月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42~76岁,平均(50.8±4.9)岁;病程4个月~16年,平均(7.2±2.3)年;单纯总胆固醇(TC)升高21例,单纯甘油三酯(TG)升高18例,TC、TG均升高23例;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21例,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5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高血压31例,合并糖尿病15例。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41~74岁,平均(48.7±4.3)岁;病程6个月~15年,平均(6.3±2.8)年;单纯TC升高15例,单纯TG升高13例,TC、TG均升高19例; LDL-C升高17例,HDL--C降低4例;合并冠心病7例,合并高血压24例,合并糖尿病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脂分类及合并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1]制定的标准。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经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5.72mmol/L或甘油三酯(TG)≥1.70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0.91mmol/ L,低密度脂蛋白(LDL-C)≥3.64mmol/L。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符合痰瘀互结的临床表现,临床常见眩晕、头重如裹、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或腹胀、纳呆、呕恶痰涎,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苔滑腻,脉弦滑或涩。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化痰祛瘀调脂汤(自拟)。法半夏10g,绞股蓝15g,陈皮12g,石菖蒲10g,茯苓15g,川芎10g,丹参20g,赤芍10g,柴胡10g,山楂20g,泽泻10g,决明子15g。肝阳上亢加钩藤、菊花,血瘀加红花、桃仁,痰盛加胆南星、桔梗,脾失健运、倦怠乏力加党参、白术,肝肾阴虚加枸杞子、何首乌。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至600mL,分早晚温服,每次300 mL。

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28),每次20mg,日1次,睡前顿服。

两组均6周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其他降脂药物,低脂饮食,适量锻炼。1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血脂情况。

3 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均空腹查血脂4项(TC、TG、HDL-C、LDL-C),并给予血、尿、心、肝、肾常规检查,观察两组血脂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出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的疗效标准[2]。显效:达到以下任何1项,TC下降大于等于20%,TG下降大于等于40%,HDL-C上升大于等于0.26mmol/L。有效:达到以下任何1项,TC下降10%~20%,TG下降20%~40%, HDL-C上升0.104mmol/ L~0.26mmol/L或LDL-C下降10%~20%。无效:血脂检测未达到以上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调节血脂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调节血脂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mmol/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mmol/L,±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TC TG HDL-C LDL-C治疗组 62治疗前6.43±1.38 2.28±0.84 0.94±0.23 3.86±1.28治疗后 4.81±0.72*△1.35±0.47*△1.26±0.39*2.61±0.62*△对照组 47治疗前6.51±1.35 2.13±0.75 0.91±0.21 3.84±1.25治疗后5.69±0.75*1.86±0.56*1.24±0.36*3.52±0.67*

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检查血、尿、心、肝、肾均未发现异常。对照组出现恶心、胃胀、腹痛等胃肠道反应4例,轻度皮疹1例。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未影响治疗观察。

6 讨 论

高血脂症与中医的“痰”、“湿”有密切关系,而伴随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多与中医的“瘀”相关,属中医“痰湿”、“血瘀”、“肥胖”等范畴。《内经》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指出饮食入胃化生水谷之精微,厚浊部分归心入脉,滋养脏腑。若饮食无度,过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湿生痰,蕴积成膏脂,归心入脉,久而转化成脂浊之变。本病病因主要为恣食肥甘厚味,脾失键运,不能运湿布津,而聚湿生痰,痰湿内蕴阻遏血络,血涩难行而成瘀,痰瘀互相搏结,气血郁滞,以致膏脂转运、输布不利,沉积血府而发病。故“痰瘀”是高血脂症的共同病理基础,治疗应以化痰行气、活血化瘀为主。自拟化痰祛瘀调脂汤中法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绞股蓝性凉,益气健脾,清热化痰;两药相伍,一温一凉,化痰和胃,益气健脾;陈皮理气行滞,燥湿化痰,配石菖蒲以增祛痰化湿之功。茯苓健脾渗湿,以杜绝生痰之源。川芎、丹参、赤芍活血化瘀,合用以增行气活血化瘀之功效。柴胡疏肝理气解郁,通畅三焦气机,与化痰药相伍气顺痰自消,与活血药相配气畅而血行。山楂散瘀血,消食积。泽泻利水降浊。决明子清肝利浊,使浊邪有出路。全方合用则具有燥湿健脾、化痰行气、活血化瘀之功。药理研究表明, 绞股蓝、丹参、山楂、泽泻、决明子使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高,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脂质代谢[3-7]。川芎和赤芍合用可以明显降低TC、TG、LDL-C,两药在抗氧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方面具有协同作用[8]。柴胡含柴胡皂苷、柴胡醇,通过促进胆固醇在肝内转变成胆汁酸,加速胆汁酸排泄,减少胆汁酸吸收而降低血脂。二陈汤与石菖蒲也能显著降低高脂血清中TC、TG、LDL-C的含量。

综上所述,化痰祛瘀调脂汤可以痰瘀并治,对高血脂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 方圻,王钟林,宁田海,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5—168.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3] 戴汉百,孟庆玉,朱捍国.绞股蓝总甙对各种脂蛋白的影响[J].中草药,1999,20(4):28.

[4] 姜传仓,蔡海江,范乐明.中药丹参及大黄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LDL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3,9(1):108.

[5] 林秋实,陈吉棣. 山楂及山楂黄酮预防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研究[J].营养学报,2000,22(2):131-136.

[6] 陶晋舆,吕环,马立昱,等.泽泻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系列研究[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 (6):51-53.

[7] 沈奇桂,决明子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93,22(6):246.

[8] 梁日欣,黄璐琦,刘菊福,等.药对川芎和赤芍对高脂血症大鼠降脂、抗氧化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实验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1):43-45.

R255.989.2

B

1004-2814(2016)08-0758-02

2016-03-28

猜你喜欢
高血脂症绞股蓝调脂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UFLC-QTRAP-MS/MS法同时测定绞股蓝中11种氨基酸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用绞股蓝泡茶注意甘苦之分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3种脂血消除法在生化测定中的对比研究
平利绞股蓝
高血脂症的诊治
阿托伐他汀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脂症52例临床疗效观察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用于冠心病调脂治疗未达标患者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