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消肿方治疗炎性外痔疗效观察

2016-09-26 08:13刘四顺李东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肛肠科痔核外痔

吴 极,焦 莹,刘四顺,李东平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四川 成都 610075)

清热消肿方治疗炎性外痔疗效观察

吴 极1,焦 莹1,刘四顺1,李东平2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四川 成都 610075)

目的:观察清热消肿方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清热消肿方(自拟),对照组60例用1∶5 000比例配制高锰酸钾,均每日熏洗坐浴2次,治疗1周。结果: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清热消肿方坐浴治疗炎性外痔效果良好。

炎性外痔;清热消肿方;对照治疗观察

炎性外痔是肛缘皮肤突发的局限性肿块,是在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的基础上发炎后引起,也可见于血栓外痔的急性炎症期,是肛肠科常见急症之一。炎性外痔辨证属于湿热下注型者,临床表现有肛门部红肿胀痛,坐卧不安,大便干燥,内痔脱出;或腹泻,便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或滑数[1]。手术可有效解除症状,但术后疼痛,水肿等并发症较多,故不十分严重的炎性外痔可不急于手术治疗而选择消炎、镇痛、消肿的保守治疗。临床上常用高锰酸钾配水熏洗,笔者采用清热消肿中药洗方(自拟)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20例,均为2015年5月至2015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收治的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而不愿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7~53岁,平均35.29岁;病程1~7天。对照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9~58岁,平均33.80岁;病程1~7天。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肛缘皮肤突发的局限性肿块,充血、水肿、剧烈疼痛。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蕴结下注型,临床表现有肛门部红肿胀痛,下坠疼痛,坐卧不安,大便干燥,内痔脱出;或腹泻,便痛,便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或滑数。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清热消肿中药洗方(自拟)治疗。苦参50g,芒硝50g,大黄50g,黄柏50g,蒲公英100g,金银花100g,紫草100g,延胡索30g,马齿苋30g,赤芍30g,煅乳香30g,煅没药30g,五倍子30g ,伴出血加槐花、侧柏叶各50g,伴瘙痒加地肤子、白鲜皮各50g,诸药加水4000mL,煮沸后再煎15min,取液待药液变温后(分2份)坐浴15~20min,每天2次,1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高锰酸钾粉按1∶5 000的比例配制,使药液混匀,同法坐浴,每天2两次,1周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期间忌辛辣饮食,饮食以清淡蔬菜水果为主,且避免过度劳累。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与痔核均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改善,痔核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痔核无缩小。

4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

5 典型举例

高某,男,27岁,2015年11月16日就诊。肛门肿痛2天,自行予以痔疮栓塞肛后未见明显好转。检查截石位3、7点位肛缘可见各有2cm×2cm椭圆形隆起,肿胀,7点位隆起处可见紫黑色小血栓珠形成,指检、镜检无特殊。予以清热消肿汤熏洗治疗2天后于2015年11月18日复诊,肿痛感明显减轻,3点位痔核消失,7点位痔核明显缩小,血栓减小。1个疗程后2015年11月23日复诊,诸症皆除。

6 讨 论

中药熏洗是中医肛肠疾病的外治方法之一。其机理是借药气熏蒸、或药液浸洗患处,通过热气、热力与药力结合,使痉挛的括约肌松弛,达到疏通腠理,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四川气候潮湿,人们嗜食辛香辣之品,导致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故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在本地区最为常见[2]。对照组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杀菌作用良好,但止痛消肿效果欠佳,且为强氧化剂,久用或使肛周皮肤颜色氧化变深。清热消肿汤方中蒲公英、金银花、紫草、马齿苋以清热凉血,活血解毒;生大黄、黄柏、芒硝、苦参以消肿泻热除湿,减少组织渗出;延胡索、赤芍、煅乳香、煅没药以止痛行气活血化瘀,辅以五倍子以收敛收湿。针对病因病机,诸药合用,运用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消炎之方法,借助熏洗坐浴直达病所,起到清热消肿、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突出中医药随症施治的特点,简便廉效、不良反应小,可免除手术之痛苦,是目前治疗炎性外痔的可行方案。

R266.571.8

B

1004-2814(2016)08-0761-01

2016-03-09

[1] 李国栋,蔻玉明.中西医临床肛肠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66:111.

[2]沈彩芳,顾彩红.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129-131.

猜你喜欢
肛肠科痔核外痔
系统干预对外痔切除术疗效的影响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藏药痔疮栓治疗外痔病的临床研究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老年重度混合痔应用PPH术结合外痔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联合外痔切除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对比
25G腰穿针超小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继承与创新并重,创建国家一流重点肛肠专科——访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何永恒教授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
中药坐浴熏洗加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嵌顿痔21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