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2016-09-26 08:13汤菲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连汤葛根芩葛根

汤菲菲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汤菲菲

(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给予补液,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病毒,蒙脱石散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结果: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小儿秋季腹泻;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病,起病急、进展快,虽然为自限性疾病,但不及时治疗可继发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和发育,是造成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治疗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以支持疗法为主。笔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4例,均为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确诊为秋季腹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10个月~7岁,平均(2.63±1.52)岁;病程0.5~3.5d,平均(1.31±0.46)d;平均腹泻日7.5次,轻度脱水25例,中度脱水16例,重度脱水6例。观察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9个月~6.5岁,平均(2.73±1.64)岁;病程0.5~3d,平均(1.28±0.39)d;平均腹日泻8次,轻度脱水24例,中度脱水18例,重度脱水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腹泻次数及脱水程度等治疗前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诊断标准:泄泻,证属湿热内蕴型。症状为泄泻,泻下急迫,或腹痛、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时有肛门灼热,伴发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秋季腹泻的诊断标准。多在秋冬季节发病;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便,呈米汤样或蛋花样便,无脓血或粘液;实验室检查大便RV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可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排除标准:细菌性腹泻及痢疾;入院前使用过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合并高热昏迷;合并严重肝肾功异常。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补液,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并给予蒙脱石散,1岁以下每次1/3袋,日3次;1~3岁每次1/2袋,日3次;3岁以上每次1袋,日3次。将蒙脱石散溶于30~50mL温水中摇匀后口服。

观察组加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药用葛根6g,黄芩5g,黄连2g,甘草5g。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食欲不振者加神曲、山楂、麦芽,口干者加沙参、麦冬,咳嗽者加枇杷叶,脘腹满闷者加薏苡仁、泽泻。日1剂,水煎适量,分2次口服,连服10日。

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致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次数及性状比治疗前也显著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显著变化。

数据资料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表1 两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注:与对照组组比较,△P<0.05。

组别 n 退热时间 止泻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 47 2.94±1.05 3.53±0.93 12.52±1.38观察组 47 1.82±0.78△ 2.44±1.13△ 8.94±1.20△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秋季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多在秋冬季节发病,并且大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患儿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机体抵御微生物的能力较差[2],病原微生物侵入后,侵袭小肠黏膜,导致肠黏膜发生水肿,出血,小肠绒毛脱落,微绒毛变性等病变,致使肠道的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再加上乳双糖酶的降解引发渗透性的腹泻。不及时治疗,腹泻加重可导致重度的脱水、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小儿秋季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早在《内经》就有“濡泄”、飧泄” “洞泄”、“注下”等予泄泻相关的描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湿胜则濡泻。”《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表明泄泻的发生与湿热关系密切。《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大肠小肠为泄。”表明泄泻发病的病变脏腑在脾胃与大小肠。引起泄泻以感受湿邪为多,素体虚弱,感受湿邪,湿邪困脾,脾气升清失调,清浊不分,发生泄泻;或饮食所伤,阻于肠胃,湿热内生,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而发泄泻。治当清热利湿止泻。葛根芩连汤出于张仲景《伤寒论》[3]。方中葛根解肌退热,升清止泻,黄连、黄芩清热燥湿而止泻,甘草甘缓里急而和中。诸药共用,达到清热利湿止泻目的。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葛根中的淀粉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可吸附于肠壁,避免对肠黏膜的刺激,另外葛根还具有抑制病原微生物及退热作用。黄芩、黄连具有抗病毒、退热止泻作用[4-5]。

综上所述,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对于缓解症状有较理想的疗效,但在临床中一定要注意药物的剂量,方中药物多苦寒,药量不可过大,以防损伤脾胃[6],同时还要注意随证加减治疗,以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赵巧红,贾琪.加味葛根芩连汤直肠滴注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2):113-115.

[2] 彭永圣.蒙脱石散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 (20):38-39.

[3] 安娜,代二庆,任会宁,等.葛根芩连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小儿腹泻的统计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5,28(7):68-70.

[4] 叶晶晶,钟夏君.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27(8):176-177.

[5] 李玉,冯鹏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80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3):66-67.

[6] 郑琳媚.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腹泻刍议[J].江西中医药,2011,3(42):37-38.

R574.4

B

1004-2814(2016)08-0782-02

2016-03-23

猜你喜欢
连汤葛根芩葛根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作用机制
药食两用话葛根
颈椎病良方葛根汤
葛根芩连汤对感染大肠杆菌小鼠血常规、血液内毒素及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葛根芩连丸UPLC指纹图谱建立及7种成分测定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葛根芩连汤治疗腹泻的相关研究
葛根芩连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小儿腹泻的统计分析
葛根煨制前后的止泻作用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