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观察

2016-09-26 08:13邵伟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姜堰天枢大肠

刘 忠,邵伟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 姜堰 225500)

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观察

刘 忠,邵伟立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市姜堰中医院,江苏 姜堰 225500)

探讨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天枢、大肠俞、上巨墟、支沟,并配合实秘、虚秘不同取穴采用补虚泻实治疗。对照组予麻仁丸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安全。

慢性功能性便秘;针刺;泻实补虚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因其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棘手,许多患者滥用或长期依赖泻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由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已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我院从2012年开始使用针刺泻实补虚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针灸科、消化科门诊收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28例,使用开塞露、灌肠甚至手助排便32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5~76岁,病程5个月~6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5岁,病程3个月~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RomeⅢ)标准。①必须符合以下2项或者2项以上;a.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b.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c.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e.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f.排便次数每周小于3次。②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稀便。③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肠道器质性病变,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肠息肉等。有消化道手术病史。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取天枢、大肠俞、上巨墟、支沟。实秘加合谷、太冲;虚秘加气海、足三里、关元。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四肢,针具选汉医牌直径0.32㎜×50㎜一次性毫针,诸穴用碘伏常规消毒后,刺手执针快速将针刺入穴位皮内,再缓慢捻转刺入25~30㎜,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提插,以得气为度。实证用捻转泻法,虚证用捻转补法。留针30min,中间行针2次。日2次,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对照组: 予麻仁丸(南京同仁堂药业)口服,每日2次,每次6g,早晚各1次。

3 观察指标

观察排便频率、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了解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粪便性状按Bristol分型评分:硬快且散在(1分),硬快但成条(2分),成条有裂纹(3分),成条且光软(4分),软胶状便(5分),糊状便(6分),稀或水样便(7分)。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痊愈:大便恢复正常。显效:大便基本正常,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h以内,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积分减少大于2/3。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24h,便质稍干结,其他症状均有好转,且积分减少大于1/2。无效:便秘或其他症状无改善或积分值减少不足1/3。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6 讨 论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主要原因是由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或过度紧张,食物过少或过精、粗纤维摄入量过少,食物残渣对肠黏膜刺激减弱,以及某些药物引起神经调节兴奋性降低,肠道平滑肌收缩减弱,肠蠕动减慢,膈肌、腹肌、肛门相关肌群不能协调而致。

便秘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棘手,手术效果远期疗效差。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理论已形成两种模式:经络脏腑学说的传统模式和神经电生理学说为理论核心的现代模式。根据经络脏腑学说,选取特定穴位,使疏泻有常,升降有序,腑气通降,大便得行。根据神经电生理学说,主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对胃肠动力的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是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针刺补泻法源于《灵枢·经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六腑病多选用腹部的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位于上下腹之间,腑气之所通,为调解上下腹气机运行之枢机,有理气消滞,调整大肠功能的作用,是治疗便秘的首选穴位[2]。大肠募穴天枢,俞穴大肠俞,俞募配合,可振奋 、通泻大肠腑气,配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以疏通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自可复常。气海具有益气助阳的功能,关元为小肠募穴,为保健要穴,可促进肠蠕动。根据“合治内腑”的经旨,选用合穴足三里,足三里历来被用作强壮穴,现代实验研究针刺足三里可以提机体免疫机能。针刺足三里、天枢可调节腰骶部脊髓内低级神经中枢与大脑皮层,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增强盆底横纹肌力量,加强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协调作用。促进消化道腺体分泌,增加肠道液体容量,以促进排便[3]。诸穴合用,可调理脾胃大肠之气,使气机升顺畅,恢复运化和传导功能,肠蠕动增加,大便排出顺畅。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顺则腑气通调。

针刺泻实补虚治疗便秘可谓标本兼治,既可避免手术带来的痛苦,又避免了长期服用泻下药而产生不良反应,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经济。

[1] 孙忠人.从针灸学理论体系的两种模式看引循证医学入传统针灸模式的必要性[J].中医药信息,2002,19(6):2-3.

[2] 冯骅.针灸治疗便秘取穴规律探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10):2-3.

[3] 杨壮立.针刺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12):13-14.

R246.122

B

1004-2814(2016)08-0814-02

2016-04-01

猜你喜欢
姜堰天枢大肠
泰州姜堰区坚持“学 查 改” 织牢安全防护网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泰州姜堰区 实行“三检查、两确认、两注意”
姜堰永远的骄傲——溱湖
尊敬
尊 敬
长寿名穴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