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的表现和策略分析

2016-09-26 18:40周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母语负迁移英语翻译理论

周媛

【摘要】在翻译研究日益多元化的今天,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以及东西方的社会文化差异较大,因此,要做好英语的翻译工作,必须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从实践出发。本文就翻译理论的定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文体特点及句法结构、英语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的主要表现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英语翻译 母语负迁移 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45-02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它跨社会、跨文化、跨语言,翻译的过程不但是语言转换,还反映了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翻译实践和理论指导息息相关,应用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纽带,因为翻译实践活动是由应用理论通过翻译理论来指导的。理论的可行性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翻译实践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翻译理论是直接与翻译实践相联系。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常见母语负迁移的表现。基于此,对相关问题展开分析至关重要。

一、英语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的主要表现

在英语翻译实践中,母语迁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母语负迁移,是指作为源文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在结构等方面所具备的差异性,会阻碍对目的语的准确翻译。以下主要从词汇、句法、篇章结构方面分析了母语对英语翻译负迁移主要表现。

1.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在英语的翻译实践中,要想准确地对英文进行翻译,把英语源文的韵味转译到汉语中,我们需要对英语原文的基本意思作充分的把握,而我们要充分地把握英语原文,必须对英语中的基本词汇进行充分的理解,这是取得良好英语翻译效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现实英语翻译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对各种英文词汇的错误理解,没有正确地把握原文词汇的基本含义,简单地把目的语中的词汇一一地对应于原文的词汇。当然在英语翻译的实践中确实存在一些英汉词汇可以进行直接的对译,例如,一些简单的词汇、成语、谚语,它们之间在意义比较地接近,比较容易把握和理解,可以直接地把它们转译到目的语中去而不会改变原文的语言表达风格。比如,“He is yong and handsome”把它直接翻译成汉语就是“他是个年轻而英俊的小伙子”。但是,在大多数的英汉词汇中,词汇的基本涵义有时候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由于英汉词汇其民族风情、文化背景的不同,会造成英汉词汇之间,有时候找不到意义接近的词汇去与目的语相对,目的语词汇在在表达的意思上非常的模糊,目的语丧失了原文词汇的基本信息,造成负迁移。例如,英语中的teenager表示的是13到19岁的青少年,而在汉语中就找不到相应的词汇能够表达出这个意思。还有在平时的英语翻译实践中,我们很容易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good good study and day day up”,这就是典型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把母语中的表达习惯直接套用到目的语中。

2.句法方面的负迁移

英汉语在句法总体结构上基本上一致的,没有多大差别,都是“主谓宾”式,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差异。他们之间的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形”和“意”上,英语比较注重句法结构的形合,靠的是语法结构,而汉语比较注重的是意合,在句法结构上靠的是用句子内部逻辑联系起来,因此,在句法结构上我们容易看到英语句法结构比较紧凑严密,而汉语的句法结构比较简洁明了。只有了解英汉语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在英语翻译实践中,遵循各自的句法结构,根据原文的句法结构在目的语上重新做排列组合,形成目的语表达习惯上的逻辑,甚至有时候我们需要对原文的这个句子结构作颠覆性的调整,在英汉语结构上作出重大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句法结构上符合各自的语言表达习惯,符合各自语言表达的民族心理习惯,不然就很容易出现英语翻译中句法方面的负迁移,在译文中出现汉译英化或者英译汉化的句法结构,译文让人读起来晦涩难懂,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也丧失了原文的表达涵义。

在英语翻译实践中,举个比较常见的句法方面的负迁移。今晚,很多人参加了这次聚会。很多人会把它翻译成“Tonight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attended this party”。译文出现了明显的汉译英汉语化,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错误,是因为作者没有受到汉语句法结构的影响,简单地把汉语中的对应词套到英文的词汇中,而忽视了汉英之间在语法结构以及排列顺序上的差异,正确的译文应该是:“Tonight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who attended this party”。

3.篇章结构方面的负迁移

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只有充分把握好原文、有效地落实原文,才能取得英语翻译上的成功。因此,我们在英语翻译中,在充分了解、把握好英汉词汇方面、结构方面的差异的基础上,还要从原文的整个篇幅结构上去把握文章的意旨。英汉两种语言,在文章篇章结构上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都是每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又表达一个主题,而文章的整体结构上,每个段落的主题又由文章的中心思想引领起来。虽然,在英汉两种语言,在文章段落的结构上基本一致,但是对文章中的篇章结构以及对段落实现的要求方式却存在不少差异,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时,必须对英汉语在篇章结构上的差异,对篇章结构、对段落进行必要的适当调整,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在翻译的效果上,既保留原文的语言表达,又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避免英语翻译实践中,篇章结构上的负迁移。

二、英语翻译实践中避免母语负迁移的策略

以上我们深入地探讨母语负迁移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对英语翻译造成的消极影响,作为英语的学习者与实践中的英语翻译者,在了解母语负迁移对英语翻译消极表现的基础上,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避免英语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发生。

首先,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对于英汉词汇的涵义,应该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对各种英汉词汇进行比较分析,尽可能地避免词汇上的负迁移。各种词汇的涵义会因其所处的不同语境而不同,特别是英汉词汇,由于其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心理习惯,和不同的语言表达习惯,因此,英汉词汇在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上必然会体现出各自文化差异。我们只有认真地在英汉词汇间对于那些大同小异,小异大同,形同意异,意同形异的词汇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对英汉词汇的文化涵义作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才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各自民族文化认同上的差异,提高对各种民族文化认同差异上的灵敏性,避免英语翻译实践中词汇方面的负迁移。

其次,在英语翻译实践中,还需要对英汉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了解英汉在句法结构上的异同,特别是英汉之间不同的句式之间的差异,避免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在句法方面发生负迁移。只有深入地了解英汉句法结构间形合和意和之间不同,了解英语句法结构上的严谨紧密和汉语句法结构上的简洁明了,才能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对了解好原文的句法结构,对目的语的句法结构进行必要的挑战、排列、组合,把原文的句法结构准确地转译到目的语的句法结构中去。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更深的层次上,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英汉语之间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差异和语言思维表达上的习惯差异,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尽可能地减少翻译上的错误,减少母语的干扰,避免英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的发生,确实提高英语翻译者抵御母语负迁移能力的提高。

最后,在英语翻译实践中,我们还应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部翻译思想,避免断章取义片面地了解一个篇章的观点,忽视对文章思想观点的整体把握,而导致对原文的词汇、句法和段落上的误解和误译。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翻译实践中,充分把握好原文、有效地落实原文,从原文的整个篇幅结构上去把握文章的意旨,理解好文章中的篇章结构以及对段落实现的要求方式的差异,把握好译文的中心思想和译文上下文所指代的关系,对译文的篇章结构、对译文的段落进行必要的适当调整,使译文的结构更加完整,段落与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更加紧密,在译文的效果上,既保留原文的语言表达,又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避免英语翻译实践中,篇章结构上的负迁移。

三、结束语

英语翻译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不但是艺术的锤炼还是加工艺术的表达和再现。所以,需要理论和实践并重才能学习和研究好英语翻译。只有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探索才能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认识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广泛性和应用性,了解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异同,避免英语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的发生,提高英语翻译者抵御母语负迁移的能力,促进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雯.论功能翻译理论的价值标准及方法[J].才智.2008(01)

[2]李金凤.论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3]何爱红.英语语篇的词汇衔接与翻译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5)

[4]舒敏.浅谈国际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0(05)

[5]尹鸿涛.浅析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J].枣庄学院学报.2010(04)

[6]法小鹰.母语负迁移对中国学生翻译学习的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3)

[7]薛娇.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观[J].海外英语.2011(02)

猜你喜欢
母语负迁移英语翻译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中职生英语写作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与教学对策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高中英语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