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

2016-09-26 14:13李惠良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大学生

李惠良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不断扩招,国民教育水平虽然明显提升,但大学生毕业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中最为严峻的问题。所以,在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高校有必要积极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对其进行模块化设置,确保该课程能够有序开展,充分发挥对大学生的辅助性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设计,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能够为大学生就业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同时有利于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模块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68-01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是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国高校应针对大学生而积极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就业观的基础上,带动大学生积极创业,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在开设该课程时,高校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规划,以模块为教学单元,更好开展教学活动。然而,要充分发挥该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成模块化教学设计

高校要更好开展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有必要对其进行模块化编排,以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该课程应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始终,即从大一阶段至大四阶段,学生应接受该课程教育,对培养学生树立职业就业意识和提升就业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年级视角看,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分为四个模块,即:职业生涯与就业意识、创业认识、职业发展、就业过程。根据年级模块,高校教师可以设置不同主题单元,包括生涯建立主题单元、职业认识主题单元、生涯适应主题单元、职业发展主题单元。在各个主题单元中,高校教师能够针对学生所处阶段而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对职业就业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择业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帮助。其次,通过对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划分,能够将该课程分为六个模块,即:就业创业形势模块、就业能力模块、职业规划模块、自我评估模块、政策法规模块、面试技巧模块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分类,能够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1]。

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成模块化教学策略

(一)案例式的模块化教学

在模块化教学中,为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有必要采取案例式教学策略。首先,在课程教学之前,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将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行准备,通过自主思考,对案例中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能够确保学生预习具有针对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案例有着更为深入的剖析,各组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背景等方面而积极开展讨论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进入小组集中讨论环节,不仅使学生明确案例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引导学生根据案例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发言,以检验学生对案例内容的理解,并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方案上。最后,教师鼓励全体学生进行总结,并针对就业创业问题而提出创设性的观点[2]。

(二)报告式的模块化教学

在报告式模块化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而开展教学活动。首先,邀请就业指导等部门专家而组织教学活动,既能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对社会职业、就业、创业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又能弥补高校教师认识层面的不足,同时可以为学生与单位负责人提供直接对话的机会,对大学生明确就业意向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其次,常规性的指导式教学,通常由高校教师进行组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有效的指导,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后,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报告式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而积极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并就职业发展与择业观念而发表意见,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就业观念的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此外,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3]。

(三)360度反馈评价的模块化教学

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是其孕育知识的摇篮,社会是其终身实践的场所,而处于人生过渡阶段段的大学生,理应接受最为有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对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具有积极意义。对此,高校教师通过360度反馈评价而开展模块化教学活动尤为重要。首先,教师针对不同评价主体,必须坚持多元化的原则,从综合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可对学生有着千篇一律的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对其正确就业观、创业观给予支持和肯定。其次,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如考察教学成效、各模块教学衔接有效性等方面。最后,教学评价方式应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从教学实际出发,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4]。

就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而言,其实践性特征相对较为突出,只有积极开展该课程,才能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高校就业率,同时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模块化教学设计是高校课程教学中的一次伟大尝试,对教师和学生是挑战。然而,通过教学实践可知,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进行合理的模块化设计和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仅提升其能力,而且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效,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陈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05:81-83.

[2]赵荣生,宋宏福.体验式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课教学探究——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J].教学研究,2013,05:64-67.

[3]房丽华.优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践教学设计[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5,02:97-100.

[4]王杨.试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验式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91-94.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