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教学反思和对策

2016-09-26 14:37张仁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性质结构实验

张仁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92-02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难点和重点,多年来,教学效果不是太好,对于基础中等以上的学生来说,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非常困难,特别是有机合成要求对知识有很全面系统的掌握、要有熟练的联想应用能力。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各类有机反应条件的应用、各类反应中有机物化学键的断键成键规律更是不容易,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1.有机化学听得懂做不会:虽然课堂上听懂了,可课后做练习时觉得很难,尤其在测验时,时间不够用,每道题似乎都要想很久才慢慢解出来。

2.有机化学方程式难记:有机化学方程式与无机化学方程式有很大区别,学生刚刚接触,尤其是反应条件多样复杂,很难记清楚。

3.有机化学有些反应不详细但又需掌握,比如苯的溴代、硝化反应,印象比较混乱。

4.有机物质名称多,难记,解题时有些不能顺利记起,要回忆很久才能联系。

综合这些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构建有机化学的学习模式,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由个别到一般”

有机化学强调“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和观念,构建有机化学的学习模式。如《脂肪烃》一节的教学中,先从回忆必修2知识入手,通过结构和化学反应类型对比归类,将甲烷、乙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烷烃和烯烃,进行甲烷、乙烷和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对比,并以此推广到烷烃和烯烃的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和差异性的对比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是今后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知道分析有机物的结构首先分析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分析其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及饱和程度;其次,要考虑官能团与相邻基团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推测有机物的性质。

二、充分利用探究实验做好衔接教学

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可从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习的典型代表物的相关实验入手,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例如在《芳香烃》一节的教学中关于“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的作用”的探究活动,利用对比实验原理,从结构决定性质的角度出发,考虑甲基的影响,思考苯的同系物有何通性和特性?作出假说,最后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比较实验现象验证自已的假设。

三、以生活素材创设学习情境

有机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更加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油脂》一节的教学中,我以减肥、肥皂的洗涤原理为例,讲解油脂的相关性质,《糖类》一节中,结合了生物课程里的消化原理,和工业酿酒的原理等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活化教学衔接

在有机化学基础中,大量出现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空间结构,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因而在教学中需要多用直观手段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比如在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中,通过ppt展示一些相关物质的图片、制造对比汇总性图表以及通过动画模拟流程,既生动形象,又直观易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

有机化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有机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六、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

有机化学强调“从典型到一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应教会学生体会到这种思想,以便为后续的各类有机物的学习搭建一个理论方法的平台。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搭建好这个平台。有机化学课程是由很多个分散的知识点组合构成的,应注意领会每个章节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七、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

有机化学的零碎知识较多,如果只是无条理地堆积,那么堆积的知识越多,头绪就越乱,也越不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对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使之条理化、纲领化,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牢固的知识结构。

八、要注意将相关知识进行衔接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由两部分组成,必修2教材是以典型有机物为切入点,侧重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选修5选修模块是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深化,能让学生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因此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要求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学中要注意将相关知识进行衔接,既要避免重复,又让学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点我特别注意,在讲选修的时候必要牵涉到必修2。讲授新课时,对于必修2出现过的知识,要复习、甚至需重新介绍。

九、针对性强的练习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堂例题讲解、课堂或课后练习以及习题评讲等教学活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检查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等具体情况的有效方法。练习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通过课堂练习能够及时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加以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引导学生尽力做好复习。

猜你喜欢
性质结构实验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论《日出》的结构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