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研究

2016-09-26 14:52韦金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突破瓶颈初中语文

韦金静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语文是一门非常关键的课程,对于初中生的全方位发展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遇到了一些瓶颈,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发展,就必须对这些瓶颈进行突破。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瓶颈,然后从实例出发,研究了突破这些瓶颈的主要措施,以期为各位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瓶颈 突破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10-01

语文教学关系到学生母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只有学好语文,学生才能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等能力,进而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会受到教学方式、教学观念与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局限,语文教学也遇到了不少瓶颈,影响了教学效率。针对这一点,初中语文教师要坚持创新,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突破语文教学的约束瓶颈。

一、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瓶颈

(一)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目前情况看,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这就使得初中语文教学陷入了一个难以跳脱的怪圈,徘徊在瓶颈处而得不到突破。如果不转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则教学活动的推进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面对当前新课改的局面,语文教师应当坚持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应用,革新教学方式,但有的教师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教学模式是指引教学活动进行的核心因素,其水平的高低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学成果。虽然在目前的许多初中学校中,都已经开始宣传多媒体教学、分层教学等模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所有教师都能将这些方法妥善落实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初中语文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未能恰当地予以运用。也有些学校受到教学条件的局限,导致新教学模式的开展缺乏必需的基础。

(二)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有的教师还秉持着相对陈旧的观念,导致语文教学迟迟陷在瓶颈而得不到突破。当前,新课改已经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也必须在观念上做出改变。然而,部分语文教学对这一理念的认知和理解出现了偏差,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失去了原本的有效性,而变得混乱无章。如果没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念,教师便很难打破原有课堂的局限性,也无法将各种不同的理念融会贯通,使之为语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服务。事实上,教学活动的进行应当以各种不同理念为基础,并将以人为本作为中心,而不能单凭一种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落后,使得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枯燥无聊,因而难以提起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缺乏丰富性与生动性

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教学内容应当经由教师精心设计,要能够贴合初中生的日常生活。而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明显不够丰富,也缺乏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有的语文教师为了应对考试,单纯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当中,很少为学生进行课外拓展。这样一来,学生的思想就会被束缚于教材上,很难得到个性化的发挥,也没有机会了解更多的语文课外知识。语文这门学科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其知识也应当是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如果教师只是立足教材,却没有联系生活,则语文教学就无法获得广度与深度上的扩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也就显得极为有限。

二、突破初中语文教学瓶颈的具体方法

(一)转变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要想突破教学瓶颈,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要转变以往死板的教学模式,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十分发达。初中语文老师可以多学习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新的教学模式充分渲染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比如,学到曹操的《观沧海》一课时,老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加入一段碣石山的风景,并融入大海波涛汹涌的声音效果,为学生营造出当年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壮美氛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理解曹操当时临海赋诗的情怀,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眼下的教学形势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初中语文教师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发展。语文教师要端正对教学活动的认知,不能单纯将其视为课程化的教学,而要意识到语文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应正确看待当前教学观念的局限性,要把多种教学观念融合起来,取长补短,以便实现突破瓶颈,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并将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有关人性的思考。教师可以采用新的教学观念,从多元化、人性化的角度着手,引发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可能会想到很多内容,比如:“于勒很可怜,一把年纪还在船上卖牡蛎,自己的亲戚都不肯认他。”还有的学生会认为:“于勒是个坏人,是个败家子,因此他是罪有应得。”或者“菲利普夫妇都是善良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自己还省吃俭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挥,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更加人性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丰富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

如果教学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则教学内容会显得单调而死板,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初中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瓶颈。

例如,学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假设当时鲁迅遇到的并非是这样一位可亲的先生,而是一位严苛刻板的老先生,则鲁迅的学习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可能会回答:“鲁迅就没办法偷偷去小园玩耍了,也不能偷偷画画、做游戏了。”通过情境构建和想象力的发挥,学生能够意识到,这位老先生对鲁迅的学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从而能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突破现有瓶颈的束缚,则教学就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也无法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中瓶颈的突破视为重中之重,积极革新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以达到突破瓶颈的目的,从而促进初中生的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纯子.鄂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瓶颈和突破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5:39.

[2]谢德生.论如何突破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瓶颈[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5:7.

猜你喜欢
突破瓶颈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