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6-09-26 14:56黄恩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黄恩强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更高要求,因此当前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也有了更广泛的提升空间。本文基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当前教学模式的弊端,以此提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相关策略,以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探究模式 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15-01

初中化学课程是一门以化学实验为教学基础的科学学科。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模式存在着过于注重教师传授式教学的弊端,忽略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探讨初中化学课堂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性推进,初中阶段教学目标也在不断改革和优化当中。初中化学课程实质上是以化学实验为教学基础,以此增强学生的化学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直接影响着化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成果。因此需要立足于新课程标准,探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教学模式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往往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灌输传授式教学方法为主要模式。这个过程是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被动式接受过程,而非基于兴趣而进行的探究式主动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便于统一管理,但往往会忽略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的个体差异性,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需要改进当前初中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应用创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处于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需要实现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同时更要深化新课程的改革进程,推进素质教育理念,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这个阶段,化学课程教学是科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不仅需要普及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从科学角度认识和分析客观物质世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探索化学实验,解决基本化学问题,增强其实践意识和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目标,基于探究式教学理念,通过化学基本情境创设、开放性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自主投入探究式学习过程之中。

三、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一)问题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意识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正是萌芽和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感官刺激,以问题启发式教学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有趣的学习悬念,设计富有感官刺激感染力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教师可以在传授化学基本理论知识之前,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简单化学实验。例如在学习硫酸铜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设计铁钉浸泡实验,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器皿之中,便能清晰发现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的附着物,另外硫酸铜溶液颜色也会变浅。通过这一直观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问题思考,为什么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附着物。让学生能够产生探究兴趣,并通过自主操作找到相关答案,从而加深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课程教材提高学生探究意识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往往集中于课堂教学过程中。而课堂教材则是化学知识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师应将探究思维的培养融入整个课堂教学体系之中,基于课堂教材,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无论是教材导入型实验设计,还是课后的习题类型,都是需要加以完善利用的有效学习资源。教师需以课程教材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理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延伸化学实验,验证化学理论知识,从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感官刺激的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进行相对应的点拨,避免随意因偏离教材添加过难知识而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失去自主动手操作的自主学习热情。另外,教师也需要在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相应指导,避免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进入操作不当的误区,实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实验手法及步骤,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学生动手实践过程的有效性。

(三)小组协作实验模式提高学生实践意识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离不开多样化的化学实验,甚至可以说,化学实验是体现化学理论知识的最佳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在初中化学课堂,可以利用小组协作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在化学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主体以小组形式进行相应分配,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小组之间认知水平的平衡分配。在分组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开放性问题的探究式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交流和讨论,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在确认实验基本思想无误的前提下进行探究实验的动手操作,从而推导出相应的实验事实和实验结果。例如在学习燃烧的化学概念过程中,以小组协作实验模式进行相关实验方案设计,让学生以最直观的方式了解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在实践动手操作中掌握燃烧的化学知识。

四、结束语

化学课程实际上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科学。在初中阶段,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都需要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由过往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向自主探究方向转变,不仅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还能促进自身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淑清.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2]何亚平.新课标修订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比较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王芝.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

[4]霍秀敏.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缪徐.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两类问题[J].化学教学,2013,07:54-58.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