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慕课”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6-09-26 10:59龚骏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龚骏

【摘要】“慕课”在最近两年来被国内部分高校作为教学改革的手段逐步推开,特别是其运用在思政课教学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慕课”由于其突出的优点给思政课教学带来改革的机遇,同时,应当关注其带来一定的风险,做好“几个结合”工作,将更好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慕课 公安院校 机遇 风险

【基金项目】江苏警官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交互式教学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B07) 、江苏警官学院公安政工专业方向品牌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92-02

近几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慕课”改革被部分高校逐步推开,特别是,2014年3月15日国内首门思政课“慕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正式上课,更多的院校尝试将思政课采用“慕课”的形式,包括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将在下学期进行尝试。“慕课”存在明显的技术上的优势,对于思政课的改革不无裨益;同时,由于思政课有自身显著的特点,“慕课”未必是能包治百病的“仙丹”,其运用过程中有相当大的“副作用”,尽量将其“副作用”降到最少,发挥其长处,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慕课”的基本情况

“慕课”(MOOC),全称MASSIVE OPEN ONLINE COU?鄄RSE,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指可以同时容纳数以万计的学习者且课程容量巨大,开放指学习者的课程学习是免费的,在线则意味着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由于“慕课”的这些特点,从2008年起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形成了UDACITY、COURSERA、EDX三大平台,吸引了近千万学习者。2012年,三大平台获得大量的投资,推出了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上百门课程,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名校和名师的加入。具有标志性的是,2013年2月,COURSERA成功将其五门课纳入了ACE的学分推荐计划,意味着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学分将被大学认可,正式进入传统的高等教学体系之内。

2013年10月,清华大学创建了首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并将《中国建筑史》等五门课程作为首批上线课程对外开放。国内现在比较大的“慕课”平台有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MOOC中国等几个。据不完全统计,面前我国“慕课”的用户数在300万左右,以全日制本科学生为主,占到学习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慕课”在国内思政课的运用起始于2014年,在中国科技大学有66名学生学习了该课程,采用了“慕课”和课堂教学的“混搭式”教学。

二、“慕课”给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

1.“慕课”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思政课教学资源

公安院校一般都规模较小,思政部的教师人数较少,层次不高,但是处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于思政课的要求又特别高。“慕课”将使全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成为可能,博采众长,众人拾柴火焰高,且这些课程都是免费的。在“慕课”平台上,学生只需注册为会员,就可以体验到全国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聆听大师的授课,这些将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回归课堂。对于授课教师也是很好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运用“慕课”的过程中,无形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2.“慕课”助推了思政课教学方式改革和创新

虽然公安院校的思政课比较受到重视,且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也比很多地方高校要高,但是授课形式还是比较单一,基本是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由于思政课的自身性质,使得其对于学生的吸引力相对于专业课较弱,学生的课堂“抬头率”偏低,但是该课程对于公安院校学生又有突出的重要性,那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就势在必行。“慕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新颖、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这无疑将加大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同时,“慕课”将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其更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便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大幅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此外,由于“慕课”的教室是流动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这更加符合现今碎片化学习的趋势,可以更好满足各类学生的需要。

3.强化公安教育和培训的结合

公安院校除了进行全日制的公安教育,还有很大量的工作是对公安民警进行在职培训。以往,这两点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学生对思政课对于今后工作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而在职公安民警由于日常工作繁重,抽出时间集中学习比较困难,但是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又要求其不断接受各类培训,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慕课”的出现使在校学生可以更好地面向未来,接触到将来工作的情况,提前苦练内功,磨练自己;而在职公安民警可以通过“慕课”更加便利的走进课堂,接受有效地培训,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慕课”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带来的风险

1.存在削弱思政课地位的风险

高校思政课就是意识形态课,主要包括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式与政策”五门课,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体现,这就决定了思政课应当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形式。而“慕课”的最大特点构建虚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取代面对面的直接教学,在纯知识内容课程的授课中也许尚可,但是对于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思政课来说,却是放弃了自己的长处,将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师上课不再直接面对学生,而是面对镜头,学生听课也无法直接面对教师,而是通过屏幕,教师和学生无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目光的交流,只能借助于现代化的手段进行间接交流。这些给思政课教学和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使思政课教学中的情感交流这一思政课的优势消解殆尽。“慕课”使原本相对可控的传统课堂教学,变为更加难以控制的网络教学。教学过程的难以控制,使师生之间的交流缺乏直接性,在任何时间和地方都可以上课,使思政课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大受影响,甚至有的同学调侃到睡觉前听着课程视频催眠效果很好。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