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课堂在江南区的成长

2016-09-29 15:11陈小鹏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城区江南培训

陈小鹏

课改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区域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对于像江南区这样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区来说,更需要全体师生在课改道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才有改变教育落后状况、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希望。

江南区的合作课堂教学改革从2012年开始,当初只有1所实验学校。2013—2016年,我们用了3年时间逐渐铺开课改的实验面,课改实验学校最终由1所增加到了27所。4年来,我们有困惑、有畏惧,但更重要的是收获了经验。

一、课改要符合区域实际

时至今日,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然而过去的许多改革往往将落脚点定位在改进教师的“教”上。这种定位的优点在于培养精英教师,弊端是只能关注小众,不具备普遍适用性,不能满足当下教育发展的需求。

江南区需要一种更具有普适性的、更符合本地实际的课改。

在江南区,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仍然存在师资和生源均相对薄弱的问题。这是我们开展课改工作的阻力。现下流行的课改模式,都要求教师、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我们在选择课改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区域教育的实际情况,将校情、学情,师情、生情等综合因素作为考量的依据。

合作课堂是一种根植于广西本土且经过长时间实践检验的课改模式,与区内学校有更强的适应性。而且,广西英才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的专家团队浸淫合作课堂改革研究多年,独创了“合作课堂教学培训体系”,能为我们的教师提供长期的、系统的、有效的、规范的专业培训。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了实施合作课堂改革。这不仅是因为合作课堂切合我们的教改理念和设想,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一场“草根革命”,真正从根源处催生课改的动力。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为教育的优化升级服务,现在流行的课改模式都具备这样的作用。但就区域教育而言,并非任何一种课改模式都适用,与区域教育实际相脱节的模式,不仅会打击师生的课改热情,甚至有可能对区域教育发展产生副作用。因此,适用性应该是各地选择课改模式首要考虑的因素。

二、师资是落实课改的关键

和任何其他课改模式一样,合作课堂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样是师资。众所周知,合作课堂更突出学生的合作、探究,对教师把控课堂、研究学生、研习教材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江南区需要的是一种普惠式的课改,是人人能做且人人能做好的课改。这样的课改需要教师群体的共同努力,而非精英教师的“独秀”。简而言之,就是要培养一支整体水平较高、专业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

为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铺开合作课堂改革之初,江南区就把教师培训摆在了各项工作的首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有4个:第一,在整个城区正式进入课改之前,我们分批次组织校长、教师外出参加相关培训,从改变教师观念着手,推动城区课改进程;第二,我们与广西英才教育咨询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共同开展合作课堂教师培训项目,由该公司安排相关专家,对我城区教师进行针对性、操作性、系统性强的培训;第三,我们开展大规模的联片教研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和专家现场把脉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四,我们根据江南区的实际,开设了合作课堂“培英班”,目的是培养一批本城区的课改专家,今后,这批专家将承担起城区教师的培训任务,进一步扩大城区教师培训面,确保合作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还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活动,而且要求每一次赛课都尽量带自己的学生,让师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提升课改的能力,激发课改的热情。

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上出好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机会,是我们开展合作课堂改革的目标。所以,在教师培训中,我们尤其注重教师课改技能的培训,而非理论培训,技能培训的比例占了整个培训课程的60%。我们始终认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能更好地反推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从而真正让合作课堂改革落地生根。

四年来,江南区合作课堂改革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江南区教育呈现出许多新的气象:一是教与学的关系得到重新定位,我们终于可以把眼光从教师身上移到学生身上,课堂有了生机和看头;二是农村学生在课堂上也可以从容展示,他们充满自信,举止落落大方;三是合作学习理念让我们找到普通教师抱团取暖、共同成长的可行之道。

三、构建江南区教育发展网络

多年来,江南区一直在追问这样的问题: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变革?什么样的技术才是现代教育的最佳搭配?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发现构建教育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江南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城区教育优化提升的首要任务。

2012年3月,江南区开始布局“339”教改工作,通过实施“新教育”“合作课堂”“数字化校园”三方面的改革,打造“善学江南”教育品牌。新教育侧重对教育基础环境进行改良,强调环境育人。教改本身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小至“完美教室”“生态教师”,大到校园文化、家校互动文化,都是构建新教育环境的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江南区学校条件的优化、校园特色文化的成形和师生精神面貌的改变,都显示出新教育变革的力量。

数字化校园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江南区持续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如今基本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平台第一阶段的研发和建设。其中,作为核心的“易家易校”平台,已在城区大部分学校推广应用,学校在家校信息互动、智慧校园、主动安防等方面得以创新和突破。“易家易校”是由江南区自主投入、组织开发的应用平台,对所有家庭提供免费服务。

江南区另一个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平台,是早期为辅助合作课堂改革而创建的课堂教学平台——“易课”平台,该平台极大提高了合作课堂的教学效率,扩大了课堂容量。2014年5月,我们尝试开通线上易题项目,并对“微课”进行了本土化加工,提出了自己的“易课”标准。江南区的“易课”强调易做易用、易教易学,更注重基层教师的全员参与。因此,我们把技术前端做进了手机,教师依靠一台智能手机,就能在茶余饭后完成一个简单“易课”的制作与上传。

3月,江南区又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了网络空间的重要升级。如今,我们基本实现了这样的目标:以家庭为单位,每一个教育参与者都可免费拥有一个网络学习空间。至此,江南区教育离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新格局又近了一步。

教改的愿景和设计是美好的,但我们还需要认识到三点:第一,教改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第二,这个过程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第三,这个过程是一个需要坚持的过程。总而言之,教改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工作,需要坚持和创新。这也是江南区教改所应坚守的信念。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城区江南培训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