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对策研究

2016-09-30 00:01程淑英
大学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积极性高校

程淑英

[摘 要]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因素,在于职业初衷与本科教学工作压力之间的落差较大,专业优势与本科教学方法衔接不力,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在职称评定体系中体现较少。提高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对策包括加强人文关怀、提供教学培训、本科教学评教标准多样化、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等四方面。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积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41-02

一、青年教师成为高校发展的主力军

本文所研究的高校青年教师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随着高校师资规模的扩大,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教师人数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根据资料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1]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2014年,上海海洋大学专任教师总数213名,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校专任教师的56.6%。[2]青年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他们有着思想活跃、学历水平高等优势,在高校本科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3]因此,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在本科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为获得科学的统计数据,作者对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等10所上海市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9份,回收231份,从基本情况、专业素质、本科教学、职业发展、压力困惑等五个方面,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影响其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出发,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的优势和特点,提出能够调动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对策。

二、影响高校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积极性因素分析

(一)职业初衷与本科教学工作压力之间的落差较大

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在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时,52.4%的教师是因为热爱教育事业,并有31.7%的教师认为高校教师收入与工作稳定。所以,青年教师对高校教师这个职业有很高的认可度,同时也有很高的期望值。但是在从事这项工作后,只有36.5%的人认为高校教师是最好的职业选择,有较强的职业幸福感。有超过一半,即50.8%的人认为教师不是最好的职业选择,职业幸福感不强。其主要表现在教师面临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都比较大。调查中,71.4%的教师每周的课时在8学时以上,79.4%的教师认为自身面对的工作压力较大或很大。这种落差势必会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度和积极性。

(二)专业优势与本科教学方法衔接不力

本科教学不仅要求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对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技巧、教学心理等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接受调查的高校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占40.1%,具有硕士学位的占43.2%。54.9%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7.2%具有高级职称。可以说,在专业方面青年教师具有很强的优势。但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由于教学任务很重,到校后一般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等方面的培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经验的缺乏,本人的专业知识在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地发挥优势,学生的接受程度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在职称评定体系中体现较少

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高,富有朝气,敢于创新,希望在工作上很快地得到学生和领导的认可。他们不断充实自己,调查中,84.1%的教师能主动积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74.6%的教师能够注重教学改革与探索,76.2%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水平的评价是很好或较好,85.7%的教师认为追求个人发展的目的应该是热爱科学热爱教育,实现自我价值,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现有职称评审制度中,考量的标准主要是课题、论文、成果,在本科教学中一般仅就工作量有基本要求。鉴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判断标准不容易设定,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在职称评定体系中体现很少。这种职称评审要求无形中把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转移到了科研论文的撰写、国家项目的申请上,教师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就会相应减少。

三、提高青年教师本科教学积极性的对策

(一)加强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立足于人的尊严、独立、自由的个性,给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关注,旨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4]在当今市场经济下,青年教师这个年龄阶段生活压力特别大,自己在工作上积极上进,但子女入学、赡养老人、购房等现实问题成为影响其全力投入工作的巨大障碍。调查中,42.1%的教师因在新校区和市区两地奔波导致与家人有两地分居情况;45.7%的教师对本人工作量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同时69.8%的教师对自己的薪酬不满意或不太满意;46.4%的教师渴望有一个和谐与竞争兼备的工作环境。学校要为青年教师提高舒适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同时在薪酬待遇上保障教师的生活水平,保障教师在工作上的投入精力,尽量解决教师在工作上、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二)提供教学培训

青年教师往往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向讲台,缺乏系统的教学培训。调查显示,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上课艺术和技巧的困惑,有82.7%的教师会主动在课堂间隙或课外非正式场合与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的交流,希望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了解学生的需求。而64.2%的教师认为,参加学校安排培训机会不多。只有不到一半的教师,即49.2%的教师在近三年参加业务培训两次以上,很多教师一年都没有任何的培训机会,这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形成了一定阻力。因此,学校应以多种形式,如通过教学团队传帮带、暑期FD班、校际交流、网络培训等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他们更快地成长为优秀的教师。

(三)本科教学评教标准需要多样化

本科教学是一个教师讲授、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和教师的经验水平、备课程度有关,还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配合是否默契等有关。因此,衡量教师本科教学水平的考核标准要多样化,避免以学生评教、考试成绩等片面的、量化的结果来评判,从而避免打击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有的教学评教考核制度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调查显示,只有22.9%的教师对学校的本科考核制度满意。评教主体要多样性,不仅学生要参与评教,而且校院领导、本课程其他任课教师、退休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也要参与。对教师的考核,从“期末考评”一锤定音应转到“分阶段,分层次”考核,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及时跟进,这也为青年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提供充裕的改进和反馈的时间。同时,评教不仅要关注课堂讲课层面的考核,也要关注课堂之外辅导答疑、备课等环节的考核,形成立体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并要保障评教制度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四)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契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青年教师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主体,也应当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践者。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群体,特别是青年教师群体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将对高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关键作用。高校青年教师的年龄优势决定了他们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其在网络资源整合、学科交叉等方面也具有专业优势。学校应该以此为契机,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市场中调研,让他们走出校门,把在市场及企业一线汲取的经验,运用到本科教学中去,全面促进本科创新创业教育,为本科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全国高校人才引进数据分析报告[EB / OL].http://teacher.eol.cn / shu_jv_bao_gao_11982 / 20110913 / .

[2] 深入实施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精心谋划“十三五”本科教育——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一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报告[R].2015(10).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何齐宗,沈辉香.论人文关怀与教师发展[J].教师教学研究,2006(6):48-5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积极性高校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