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改理念, 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6-10-09 08:21
考试周刊 2016年76期
关键词:有效性课堂教学教师

林铭辉

课程改革为基础教育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挑战,是根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新途径。基础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出发,从民族复兴、国家的长远发展考虑,要求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压在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讲求效率和效益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也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必然要求。

(一)实现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以建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以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加快整个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进程。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颖、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实现教学有效性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学提出的新挑战。在知识经济已现端倪的时代,世界的竞争日益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体现为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现行的教学提出新的挑战,要求现代教学要担负新的使命,确立新的理念,加快培养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复合型、开放型、创新型人才。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要求的:“按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三)实现教学有效性是根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新途径。好的教育能够充分施展培育创新的力量、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素养,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就要最大限度地强化教育的正面力量,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扼制它的负面作用。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教学当中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大量存在,整个教学模式大角度地向知识技能和应试能力倾斜,存在“重负低效、主体缺失、知能脱节、发展畸形”等诸多弊端。由此可见,必须着力变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根除其弊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认真反思,查找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诸多弊端。例如:(1)教育、教学理念不正确,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2)在教学管理上,只求考试成绩突出,不计教师和学生时间的投入与精力的付出,教师教得辛苦而身心疲惫,学生学得痛苦而倦怠厌烦,导致教学效率低下。(3)教学要求与学生基础不相适应,教学要求和学习时间采取“一刀切”,没有选择性和层次性,使学生无法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内容,无法实现学习目标,从而使学习无效。(4)班生数过多,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程度高的“吃不饱”,程度差的接受不了,导致两部分的学生都存在“耗时光、没长进”的问题,造成学习无效或低效。而且(5)部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不善于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和教学内容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目标的课堂。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有效课堂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

(一)着力实施“三维目标”,做到“四个结合”,努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是“双基”的继承和发展,是为适应21世纪人才需要而提出的新的育人价值观。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和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呢?关键在于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坚持体现“四个结合”:(1)坚持智商教学与情商教学相结合。(2)坚持左脑开发与右脑开发相整合。(3)坚持双手实践与大脑开发相配合。(4)坚持科学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相融合。

(二)优化教学实施过程,做到“六增六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实施过程,就是要以“低耗高效”为原则,提高教学效率,做到“六增六减”,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搭配。英国教育家斯宾曾说:“教学时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1)要减不必要的机械记忆和被动接受的负担,增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时空;(2)减硬性统一的课业负担,增自主弹性的作业量;(3)减“灌输”性学习负担,增“合作、探究”性学习机会;(4)减苦学负担,增乐学情感;(5)减无效教学和负效教学时间,增有效教学时间;(6)减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三)引导学生亲历知识,体现“五重五先五让”,切实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要求教师让学生参与教学,切实让他们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和创新知识。著名科学家曾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良好的工作方法又是以良好的学习方法作基础的。”如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形成过程、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呢?关键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五重五先五让”。(1)“五重”是指重体验、重过程、重应用、重参与、重合作。(2)“五先”是指在教学上要实现由“教后学”向“学后教”或“学中教”转变,通过引导学生“五先”(即先看一看、先想一想、先议一议、先问一问、先试一试),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3)“五让”是指书本让学生自己读、见解让学生自己讲、“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自己议、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总结让学生自己作,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目标。

三、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基础教育学习的知识大多是前人探索、总结的知识积累,逻辑性、系统性强,可以通过启发式讲授比较高效地传授。但是,如果课堂教学都由教师直接把知识、规律、结论、问题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忽视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质上是剥夺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探究和学习过程的体验是不完整的学习,必然导致学习与探究能力低下。因此,接受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必需的。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依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随着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必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为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是颇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互动式体验:它是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学习的内容。这种体验的教学形式多为在学生有一定的准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但教师要引导恰当的讨论主题,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引导学生提出。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可设计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1945年8月,美国该不该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把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事先在课下按题意讨论和收集论据、完善观点,各推举五名代表参与辩论。其程序是:各方陈述意见→自由辩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像这样的讨论题目还有很多,如:“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开辟新航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等。这种讨论具有较强的竞争机制,学生在辩论时兴趣盎然、气氛热烈、思维活跃、观点鲜明。通过讨论,学生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明辨了是非,达成了共识,同时也开启了思维,提高了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二)情境中体验:它是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学习的内容。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巧妙创设情境,以使大多数学生都发生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联想和情感共鸣。这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认识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内战烽火”中的“重庆谈判”时,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现”历史的真实情况,以加强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思考和理解。其方法是:课前布置任务,由历史科代表选出几位同学来扮演国共两党双方的谈判代表,再选出几个学生来扮演主播、记者和受访者。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课文、收集资料、拟定提纲,以便在课堂上对重庆谈判进行一次惟妙惟肖的、富有创新的“现场报道”,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既学到知识更明白道理。

(三)想象中体验:它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创设一种情境,再引导学生在进入想象的情境后发生联想和产生某种体验。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想象和体验进行交流,做到相互补充和纠正。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史中的各个朝代的经济部分的内容时,会涉及很多古代的城市建设,而这些历史内容又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为了让学生能较真切地了解和体验古代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所学知识和相关的城市布局图及平时所了解的相关资料,对该城市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展开奇思妙想。如在学习长安、东京、北京、杭州等古代城市,特别是在学习北宋东京时,学生可以结合《清明上河图》,把自己当成导游、旅行者,或当成是考古小专家,或想象自己坐着时光穿梭机造访古城、古人等。而且教师还可进一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写成文章在班上相互交流、分享。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会有伟大的发明。”因此,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更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而有效性则是教学的生命,它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有效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它不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关注,而且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猜你喜欢
有效性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教师如何说课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