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指南针

2016-10-10 21:58
经济 2016年22期
关键词:收藏界艺术品艺术

李晗

股市跌宕起伏、房价持续走低、储蓄利率降至谷底,似乎目前是艺术品投资最好的时段。艺术品不仅可以避免纸币贬值带来的财产损失,而且对收藏爱好者来说,也是自我提升的一种方式。但自古以来艺术品收藏界都乱象横生,这些乱象是怎么发生的?在进行艺术收藏时,应如何避免泡沫?目前到底哪些领域还可以出手?

混乱的收藏界

上文提到的李舒弟诉“西风”案件始于2015年7月29日网上一篇标题为《浙师大艺术馆藏品“假到离谱”》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张星忠,其网名为“西风”。李舒弟是浙江师范大学的一名退休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国内外文化交流和文物保护工作。

浙师大艺术馆是李舒弟与浙师大合作建成,其中的展品均是李舒弟捐展。此馆用于支持学校师生的艺术与审美教育,不收门票,无其他营利。但在张星忠看来,这些藏品“假到离谱”、“灰色利益”、“忽悠诈骗诈捐”等,由此对李舒弟的藏品、学识、人格进行贬损。

李舒弟受到来自学校、社会、媒体等多方压力,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他采取了法律手段,这才有了如今的一审判决。

这次事件只是收藏界混乱的一个方面:打假混乱。

收藏界利益大,投机者也众多,这也催生了收藏界的乱象之二。

1637年,荷兰发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经济事件——郁金香事件。当时,从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被大众抢购,其价格持续飙高,泡沫过后,价格只有高峰时的百分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长春一盆上等的君子兰最高能卖到10万元,虽然整个君子兰市场都知道这盆花不值那么多钱,但为了各自的利益,并没有人道破。2007-2013年,最为吸引眼球的是藏獒事件,这段时间,有些投机者给藏獒配种赚钱,有的人把藏獒称为当时的摇钱树,其身价能从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直到2013年下半年,被神化的藏獒行情才急转直下,出现了藏獒几百元被卖给贩子的情况……

这类投机事件的共同特点是规模比较大,比较受人关注,是一段时间内“一群人的狂欢”,在藏品的价格被炒到一定高度时,随后行情急转直下。

此外,比较高端的收藏乱象是通过艺术收藏进行金融诈骗。2011年,金缕玉衣被几位鉴定专家评估到24亿元的天价。骗子拿着鉴定证书到银行骗贷,使银行损失5.4亿元。

真是没有人懂行吗?不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面既有收藏者自身的因素,也有专家的因素,更有市场的因素。

收藏者若自己有明确的收藏之道,不以投机为目的,这便可以减轻一些收藏界的混乱。

一些所谓专家其实是伪专家,他们打着自封的名号到处鉴定,他们号称精通各种材质文物的鉴定,而且能给出明确的市场价格。他们以收取鉴定费为目的,散布于全国各地的鉴宝会中。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伪专家已成为市场的顽疾。

市场方面的因素,就如同上文所提到的李舒弟诉“西风”案,这仅仅是收藏界的第一例。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是缺乏有效监管的,也缺乏相应的法规条例来制约收藏乱象。

北京科技职业学院文物艺术品学院院长、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委员会会长李彦君告诉《经济》记者:“在艺术收藏市场,存在这样一个规律——买家决定市场,情感决定价格。”

的确,有钱任性,收藏者为了获得自己喜欢的艺术品,不惜一掷千金。

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顾问、资深文物收藏评论员杨实看来,“这些都是收藏界的邪火,扰乱了艺术收藏市场。”

杨实进一步分析称,像金缕玉衣事件,就是典型的金融诈骗。通过很高的成交价,相关人可以把金缕玉衣抵押给银行,从中获取高额贷款。另外一种做法是,有些投资者采用长线钓鱼的策略。瞄准某一种艺术品或者投资品,先用较低价格全部买进,然后每年进行炒作,最终把该投资品炒到最高价时,再把自己手中的东西全部抛出,自己离场。“就如同玩股票一样,低价进仓,高价抛出。”

“还有一种比较可怕的现象是国际买办。”杨实担忧地说。一些做古董生意的人,采取有计谋的、蓄谋已久的方式用中国人的东西赚中国人的钱。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他们用低价买入高古的东西,然后以真假相混在国际上高抛。“这是我国文物政策限制的方面,他们从中享有低息,最终获利。”

泡沫在理性之上

泡沫的出现往往与人们的眼光、对有价值藏品的鉴别力有关。李彦君凭借多年来对古代货币史和古代艺术品科学的研究,向记者介绍了艺术品投资需要遵循的四大法则:一是要投资有历史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的艺术品。即其具有文物价值,有对抗货币的属性;二是要有科技价值,即这件艺术品本身包含着当时时代的科技成果,蕴含着人们的劳动成果;三是要有艺术价值,它代表着不同时期每位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性;四是稀有度,它是艺术品收藏最为重要的法则之一。“这也是不可再生的艺术品极其昂贵的原因。”

从近两年拍卖品类上来看,李彦君预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国际化已悄然来临。这就需要藏家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同时要有国际眼光,选择世界文化认同度高的收藏品种。

到底何为世界文化认同度高的收藏品种?

所谓文化认同,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公认这个东西好,或者不好。比如6月底在伦敦的一场苏富比公开拍卖会上拍卖的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原石便是属于世界文化认同度高的收藏品种。在开拍之前,就有人给这颗钻石估价4.56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说钻石的世界文化认同度高,首先钻石是世界上的稀有矿物,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货币。另外,在全世界内,人们无不认为钻石是珍贵的。

在李彦君看来,中国的青铜器、古陶瓷、漆器、景泰蓝、金银器、石刻、中国古代的字画、古代的雕塑及织品,都是英法美日等国家的博物馆珍藏的品类。其虽然具有东方的特点,同时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同样属于世界文化认同度高的藏品种类。

投资就应该拨开泡沫的浮云,抓住本质有价值的藏品。

冷门是另一座金矿

按道理来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个国家的教育和文化是最好的时候。“会有一部分投资进入到文化和教育领域。”李彦君分析说。

但我国的艺术品市场却同样不景气。究其原因,李彦君认为有三大方面:一是经济影响,包括反腐,这部分的影响共为1/3;二是文物政策原因,“拍卖法明确规定不能上拍元代以前的文物、新的象牙牛角等,这一禁止条件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也占据1/3份额”。三是多年来一直谈论的中国诚信问题,“许多藏家更愿意拿着钱到国外去拍,也不愿意参与中国的拍卖”。

种种情况是否意味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回暖无望?

并不是。相关数据表明,欧美发达国家投资人在自身的财产投资组合中,对文化艺术品投资占整个投资达20%,而国内一线城市目前仅为5%。据预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潜在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市场前景可期。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投资收藏的门类?

李彦君认为,除了要遵循“四大法则”之外,他建议广大投资者,可以选择较冷门的品类,比如漆器;青铜器,包括兵器、宝剑、铜鼓,其科技成分比铜镜高,目前处于价格低谷;官印,其代表着古代政治、经济、文化、文字、书法、铸造学,内容丰富,目前也处于价格低谷。但随着文化的回归,有文化内涵的东西,其价格定会上涨。

李彦君特地向记者介绍了薄螺钿漆器,一方面其原材料不容易得到,一方面其工艺非常复杂。漆本是色泽单一、用于防腐的一种材料,但加上璀璨的螺贝,其艺术价值便体现了出来。

其发展就经过了好几个时代,商周时,贝壳只是被简单切割打磨,放在漆上作为点缀。唐代时,贝壳被磨成片,按照图样在漆面上拼贴成形。宋代时,漆器上的螺钿更薄更小,取材也更加优质。

而对于其工艺,明代《髹漆录》谈到薄螺钿的做法说:“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制加如画为妙。”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产品和艺术,但其艺术价值仍然是别的艺术品无法取代的。

所以说,“冷门热门不是关键,关键是其价值。”李彦君总结说。

猜你喜欢
收藏界艺术品艺术
内容丰富印制精美老挂历成为收藏界新宠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